你真的能等到不惑之年的不惑吗?存在之虚无:记下这3条核心路径

不惑之年真的就能无惑吗?甭等到那个时候,无惑变成了无奈。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有两次重要的得到,但同时也经历了双重的丧失。

第一次是人类意识的产生,使人脱离动物群体,成为智慧群体,但人却丧失了能够产生安全感的某些动物本能。

你真的能等到不惑之年的不惑吗?存在之虚无:记下这3条核心路径

动物没有精神世界,仅靠自然世界赋予其本能,其中某些本能能够指导其行为并产生安全感,而人类却永远的失去了,只能靠找寻某些东西来填补精神上的空白,给到自己心理上的安慰,才能避免空虚和迷惑。

第二次是当代科技翻天覆地的发展,导致原本作为其行为根基的传统文化迅速的消减。

传统文化本来能够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但由于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太多的事情是人们没有遇到的,传统的很多做法已经失去了效用,导致人们丧失了可以作为其行为准则的依据。

你真的能等到不惑之年的不惑吗?存在之虚无:记下这3条核心路径

比如现在的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大大减少了人们的工作时间,却导致人们产生“周末综合症”。人们从劳作中突然解放出来,有了很多的空闲时间,却不知道要做什么,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往往感到焦虑和空虚。



人们丧失了告诉他必须做什么的本能,丧失了告诉他应该做什么的传统。

这种情况导致人们生活行为的两种情况:

他要么去做别人所做的事,比如随大流,他考研是因为别人在考研,他创业是因为别人也在创业,别人倡导单身主义,他也跟着潮流压抑着自己。

他要么做被人希望他做的事,比如,父母希望他结婚生孩子,他就凑活着找个伴儿娶了嫁了,生了孩子,周围亲戚朋友劝他生个二胎,他上赶着就生了二胎,当他准备创业的时候,周围的人苦口婆心的说创业不靠谱,希望在单位里老老实实拿着工资,交着养老保险,他也就顺从了。

你真的能等到不惑之年的不惑吗?存在之虚无:记下这3条核心路径

著名的“意义疗法”的创始人维克多-弗莱克尔把这种精神上的丧失定义为“存在之虚无”。生活和工作中丧失了意义感,通俗的讲就是没有目标感,没有希望,没有盼头。

很明显的一个症状就是厌倦,对周围的事物提不起兴趣。他也想改变目前的现状,于是不断的给自己定各种的目标,但只有三分钟热度,坚持了两天就不了了之了,又会落入焦虑的状态。经常躺在某个地方,长时间的盯着各种搞笑视频、搞笑段子,不是消遣,而是强制向头脑中塞无用的信息,使脑子晕沉麻木,也就可以得过且过了。

另外,还有对存在之虚无的补偿替代行为,这个不容易分辨,它常常带着伪装和面具出现。比如,“战术上的勤奋,弥补不了战略上的懒惰”,与其说是思维上的懒惰,不动脑子,不如说是目标感的缺少,看不到生活和工作上的盼头,使得思考无所适从。

你真的能等到不惑之年的不惑吗?存在之虚无:记下这3条核心路径

人们一旦找不到毕生的追求,很大一部分就会转向对金钱和权力的疯狂追求,来弥补内心的缺失。吴晓波曾经采访过一位企业家,问他做企业的目的是什么?他说他想看看这辈子到底能挣多少钱。



弗莱克尔毕生都在寻找帮助人们找到生命的意义的方法。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理论总结,他精炼出三个核心路径,帮助人们寻找和重塑人生的意义,或者说让人生活充实有安全感。

  1. 创立自己的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 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3. 在面对不可避免的困境和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这三个找到生命意义的路径,基本上覆盖了人的一辈子可能遇到的事情。

第一种途径,说的就是人的成就或成功。

我们应该在人生中寻求自己的工作,当然如果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是最好的了。同时,我们应该不断制定和提升自己的工作目标,尽可能的提升事业上的成就。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基本的谋生问题,而且当我们沉浸于工作并不断实现各个阶段的目标时,财富、幸福感和优越感也会伴随而来。

你真的能等到不惑之年的不惑吗?存在之虚无:记下这3条核心路径

因此,我们最好尽早的找到自己一辈子的顶级目标,也可以叫人生使命,以免后期频繁的更换工作,以至于不能在事业的高度上提升。比如,在20岁左右,也就是在大学阶段,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确定好未来想从事的职业。这就需要我们在这个阶段多关注、接触和体验一些事情,你的人生使命也许就在体验当中灵光一闪被顿悟出来。

第二种途径,说的是体验自然、文化、艺术和体育等,以及体验另一人的独特性。

除了工作上的智力和理性行为,我们还需要感性上的寄托和体魄上的强壮,也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说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们在工作之余,应该有一项自己的兴趣,是自己发自内心喜欢的最好,如果不是,可以认真的考虑一下,可以带上些实用性,慢慢的去培养,待到有一定的专业深度后,很自然的就会喜欢上。比如,可以学习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拿这项才艺,在集体活动中赢得更多的好感和机会。

你真的能等到不惑之年的不惑吗?存在之虚无:记下这3条核心路径

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爱一个人。爱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深入了解对方的内心和本质特性。男女真正的相爱,是能够发现对方的潜能,通过相互帮助,使对方能够发挥出其最大的潜能,通俗的讲,就是夫妻两个相互支持和相互成就。

第三种途径,说的是人的一生,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境甚至是苦难和死亡,面对这些时,人们的反应、态度和行为,决定了这个人的生命的意义是否会被摧毁。

生命是有意义的,但是个人如果放弃面对苦难时的生命的意义,那就代表这个人的身体和心理已经被摧垮了,甚至死亡。弗莱克尔被关押在奥斯维辛集中时,狱友的死亡不是因为食物的短缺、衣服的单薄和伤寒疾病,而是放弃了希望,看不到未来和希望。

你真的能等到不惑之年的不惑吗?存在之虚无:记下这3条核心路径

在二战的最后一年,也就是1944年到1945年圣诞间的死亡人数最多。造成这种结果的,不是因为战争末期加大了刻意的杀害,而恰恰是战争结束的好消息。当希望被点燃,却没能如期的兑现,心理上会遭到严重的打击,囚犯们面对苦难中的死亡威胁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它们的免疫力渐渐的丧失,很快就死去了。

而弗兰克尔是靠什么活过来的呢。他说:“支撑我活着走出集中营的是对未来的希望,我的父母,妻子和弟弟,还有未完成的书稿。这些希望是我在集中营中生活的意义,在那种人类极端苦难的情况下,生活的意义使我没有失去未来和目标,没有很快的死亡”



总之,弗莱克尔毕生追求于人们生活中的意义的发现和重塑,创立了“意义疗法”并应用于精神病学的临床治疗,很好的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为避免“存在之虚无”,提炼的三条找到生命意义的核心路径,覆盖了我们整个生命长河中的所有即将经历的事件。

你真的能等到不惑之年的不惑吗?存在之虚无:记下这3条核心路径

我们需要尽早的找到自己人生的顶级目标,或者叫人生使命,长期的坚持并深入进去;找到一位能相互支持和帮助,深爱一生的伴侣;在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困境和苦难时,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让人生使命和深爱的伴侣成为你的后盾,帮助你坚毅的面对一切,你的人生将充满色彩。

也就是说,无论幸运、困境和苦难,不要放弃目标和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