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商不奸或無商不尖

某日幾人閒談,聊到隔壁某老闆經商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忽然聽到一個人說出一句無商不奸,定會讓人聯想菲菲。

這個老闆肯定是生性狡詐或滑頭耍奸之人,因為無商不奸嘛;生意做的那麼好肯定就是這種人了。


無商不奸或無商不尖


不妨試想一下如果天下做買賣都是無商不奸的人那這世上怕就沒有什麼好人了。

放眼望去古今國內外捐善款的富人也比比皆是,難道都是“奸”嗎?

大部分是不缺乏眾善奉行之心,只不過是比普通人多了個“奸”的頭腦。

如果以無商不奸為座右銘去做買賣,就算能騙得了一時總不能騙得了一世,紙包不住火遲早漏出馬尾的事,到頭來啼笑皆非的還是自己。


無商不奸或無商不尖


無商不尖是古代米商做生意。

將鬥裝滿以後再多舀一下米讓鬥裡的米冒出尖頭,儘量的讓利給顧客以多些回頭客也是一種複利的模式。

若是這種聰明厚道的做法稱的上一種“奸”那也是愛在心口難開。

古人重義輕利、金錢是萬惡之源,加上後來的仇富心理作用把無商不尖說成了無商不奸。


無商不奸或無商不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