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著幹——你是否瞭解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吃飯,四歲的兒子非要鬧著喝粥,家裡沒有,他就發脾氣把筷子扔到地上,還對著我大叫:我就要喝粥,就要喝粥!看著他無理取鬧,我也對著他一陣吼,最後我倆都鬧得沒有吃晚飯。

隨著兒子長大,他經常莫名其妙的就要和我對著幹,我也經常採用武力打擊,結果是孩子哭鬧得更厲害,我也氣得不行,不好收場。

孩子對著幹——你是否瞭解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經過朋友指點,我才瞭解到,四歲的兒子正處於”第一反抗期“,他的自我意識開始發展,如果這個時候,我仍然採用一味壓制的方法教育他,很容易產生反抗、不聽話、頂嘴、哭鬧等現象,可能導致孩子長大後變得唯命是從,成為一個沒有主見的人。

我們要怎樣做,才能既能培養孩子自主能力,又不縱容孩子的不良行為呢?

朋友提到下面三個關鍵詞,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

1、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見非常重要,當你想為孩子作主時,試著先徵求孩子的意見。如果他的意見合理,儘量給予滿足和支持,讓孩子慢慢養成遇到事情自己開動腦筋拿主意的習慣。

2、傾聽。當孩子和你對著幹時,也許他是臨時性起,也許他有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要尊重孩子,鼓勵他把自己的想法意見說出來,盡力傾聽孩子的訴說。

3、獎懲。讓孩子作主,不是一味的縱容遷就孩子。當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規章制度有了些認識後,試著設定一些合理的界限,進行量化和制度化,適當的給予表揚、獎勵、處罰,以更好的強化孩子的行為。


孩子和大人對著幹,下屬和上司對著幹,學生對老師對頭幹,追其原因基本是主張得不到認可,意見得不到採納,自身得不到重視。

試著尊重和傾聽吧,你會突然發現,你的生活環境變得更美好了。

孩子對著幹——你是否瞭解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前天晚上晚飯後帶孩子出去散步,到了超市門口,他說想喝水了,於是我們進了超市買水喝。

平時一直教育他,喝水要喝礦泉水,飲料裡的添加劑太多,喝了對身體不好。但今天他進到超市,賴著要買可樂,我不答應,霸道的給他買了瓶礦泉水。沒買到可樂,他在超市賴著不走,結果我一路把抱回家,累得要死。

思考:

錯誤1.兒子要可樂,我固執的買礦泉水

錯誤2.沒有問他為什麼今天一定要喝可樂

錯誤3.兒子耍脾氣,沒有及時引導解決,卻採用武力把他帶回家

改正:

"今天好累啊,我們一起去買瓶水,你想喝點什麼呢?你知道飲料喝了對身體不好,最好不要選飲料哦……"(徵求意見

"你是不是覺得今天太累了,想喝點可樂補充點能量,帶著媽媽很快的回家啊?"

"媽媽現在也想和你一起增加能量,但是我不想喝可樂,這樣吧,我們喝這個維生素飲料,酸酸甜甜的,比可樂的能量更多哦……(引導孩子說出想法

"今天我們如果不喝可樂,我們可以再買個小蛋糕,吃得飽飽的再一起回家,好嗎?"(獎勵)

孩子對著幹——你是否瞭解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下週兒子就要過生日了,準備週末一起去給他買禮物。

首先,在家和他商量,想要個什麼禮物。(徵求孩子意見)

男孩子一般都會喜歡玩具,但是也有可能有其他要求,比如他提出要他看了很久的電視裡播出的那個2000元左右的賽車和跑道,我就要想辦法勸導他。

"兒子,電視上說10歲左右的孩子才有能力把那個賽車玩好,你現在這麼想要玩那個賽車,是不是想快快長大呀?"

"如果以後你能好好吃飯,不挑食,就可以長得更快些哦。"(引導孩子說出想法)

"你看這樣好不好,如果從今天到你生日那天,你都能自己好好吃飯不挑食,你過生日那天,我帶你到商場玩一次賽車,怎麼樣?"

(設置獎勵)

孩子對著幹——你是否瞭解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試著用孩子的思路,想想他到底需要什麼,想幹什麼,鼓勵他把想法說過來,讓他自己做主,對著幹的熊孩子也許會在某一天突然變得乖巧懂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