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人工智能專業"綜合排名榜單

2017年7月,國務院發佈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設立人工智能專業”和“在原有基礎上拓寬人工智能專業教育內容”等要求。


中國高校


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將完善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體系作為三大任務之一。隨著AI發展上升至國家戰略,人工智能也成為高考志願選擇中最炙手可熱的“火爆”專業。


允能智庫從國際影響力、科研實力、人才輸出、創新活力四大維度對中國72所新設人工智能專業的高校進行綜合排名,深層解讀中國高校人工智能專業的真實水平與發展潛力。


人工智能(AI)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已成為引領未來的新興技術。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將人工智能上升到戰略層面的國家,英、德、法、韓、日等國也相繼發佈了人工智能相關戰略。


我國更是從中央到地方密集出臺系列政策,力圖在新一輪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導權。


全球首富——比爾·蓋茨,建議大學生專業選擇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現在進入大學,我的首選專業將是人工智能。因為未來一定是人工智能的時代,年輕人可以獲得與時代和社會共同發展的廣闊前景。


中國高校


一、人工智能專業的人才需求與就業前景


1、人工智能專業:前景大好而人才緊缺


根據行業專家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一些IT巨頭公司,如百度、谷歌、訊飛、阿里巴巴、騰訊等在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投入越來越多。但與此同時,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超過500萬人,供需比例為1:10。


2、人才缺口大,薪資水平高


說到底,人工智能的競爭核心就是人才之爭,目前BAT、華為等巨頭以及商湯等新興AI獨角獸對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非常巨大,全球諮詢公司WTW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是兩個收入最高的專業領域,人工智能領域的畢業生相比於同等學位但在其他行業工作的畢業生而言,平均工資要高出35%至50%。GMIC北京2018大會發布的《AI人才競爭力報告》顯示,人工智能領域平均年薪約33萬,穩超互聯網行業平均水平。

2018年11月第一財經日報曾掛出一則80萬招聘人工智能研發員的信息,據行業內部人員反映該崗位在2017年的薪資水平還在50萬左右,僅僅一年竟漲30萬,說明這個專業的人才非常緊俏,市場供應缺口很大,才會導致企業重金挖人。

根據虎嗅網統計,從 2016 年到 2017 年,人工智能崗位與求職者數量比值實際上是下降的,從 2.6 個求職者到 1.3 個求職者對應一個職位。人工智能的應用廣度和深度都在不斷的增加,產業規模越來越大,人才需求急劇增加。有人形容這個專業目前正處於風口上,出現驚人的薪資待遇也不足為奇。

二、中國高校人工智能專業四大維度的綜合測評


中國高校

1、綜合實力

允能智庫從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採集了72所開設人工智能、數據科學以及智能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專業的人工智能大學在相關領域的國內外論文數、專利數(2008-2018年)以及中國745家人工智能企業核心人力資本畢業院校這四項指標的相關數據,通過專家賦權計算出上述四個維度的權重分別為0.2930、0.1872、0.1080、0.4118。據此允能智庫對這72所大學進行了綜合排名,進而形成了一份中國大學人工智能專業綜合實力的榜單(表1)。

中國高校

表1 中國大學人工智能專業綜合排名情況(TOP30)

從地域分佈來看,北京、上海仍然是高校密集集中的地區,與高校的綜合實力分佈接近。同時,北京上海也是人工智能企業高度聚集的區域,畢業地就業對學生帶來較大便利。


中國高校

圖1 中國人工智能專業TOP30大學地域分佈情況

2、國際學術影響力

允能智庫以Scopus數據庫為基礎,對72所大學在人工智能領域發表的國際論文數進行了統計。

分析結果表明,排名靠前的分別是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

排名第一的清華大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水平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並於2018年6月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在2018年的計算機科學排名CSRankings網站上,清華大學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學術機構的排名中僅次於卡耐基梅隆大學,位居第二位。

上海交通大學順應國家在新時代的重大戰略需求,計劃在2020年前後建成上海科創中心人工智能功能型平臺;2025年前後,聚集一批國際一流人才,獲批建設國家級人工智能研究基地。

值得關注的是,總體排名處於中游的北京理工大學和南京大學,其國際影響卻名列前茅。


中國高校

表2 中國大學人工智能國際論文數排名情況(TOP10)

:為了消除各指標量綱影響,本文借鑑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的最小值-最大值方法,對各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


3、國內學術實力

根據中國知網對72所高校公開發表的國內論文數進行統計,排名靠前的高校分別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以及天津大學。

事實上,早在20世紀50年代,哈爾濱工業大學就開始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幾乎與世界人工智能研究同時起步。2000年以來,哈工大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在AI領域取得的成績足以令人矚目,並與國內外著名行業代表IBM、微軟、百度、阿里、騰訊、科大訊飛等建立了十分密切的合作關係,共同展開科研攻關、人才聯合培養。

而浙江大學則是我國最早研究人工智能的高校之一,在1978年就開始了人工智能領域的科學研究和人才的培養。浙江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是國家一流建設學科,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均被評為A+學科,為該校人工智能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最為有力的依靠。

中國高校

表3 中國大學人工智能國內論文數排名情況(TOP10)

4、創新成果專利數

高校專利數指標衡量高校AI專業的創新活力,排名靠前的是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及電子科技大學。

目前在人工智能領域表現最好的高校並不只是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東部重點大學,位於西北的211高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人工智能領域獲得的專利數量排名全國高校第三,遠超許多頂尖985高校。

近五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人工智能領域更是獲得三項國家自然科學獎。早在2003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就和北京大學首次提出開設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擁有全國唯一一個智能科學與技術國家級特色專業。

電子科技大學在人工智能的各個層面也都有較強的研究積累,特別是有30多位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級傑出人才,為學校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2018年9月份,電子科技大學成立了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心,在此之前,還建成了機器學習中心等,這些都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從硬件到軟件的強大支撐。

中國高校

表4 中國大學人工智能專利數排名情況(TOP10)

5、人才輸出

截至2019年2月28日,允能智庫共檢測到國內的745家人工智能企業。從人才輸出的貢獻看,清華、北大依然穩坐頭把交椅。


中國高校

北京大學作為中國最好的大學之一,在2003年就率先設置了“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建立了比較完善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並在今年的4月27日宣佈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院將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和教育部《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為指導,致力於率先建成世界一流智能學科。

復旦大學的圖像與智能實驗室以及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

都為復旦大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在2018年5月31日,復旦大學更是與Google簽署兩年期合作協議,宣佈成立復旦大學-谷歌科技創新實驗室,建立戰略合作關係,主攻人工智能。


中國高校

表5 中國大學人工智能企業核心人才畢業數量排名情況(TOP10)


未來已來。人工智能作為改變時代、引領發展的戰略性關鍵技術,已經吹響了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號角。面對人工智能,我們不能改變科技進程,唯有改變自己,以及下一代的知識結構。

少年強則國強彌補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短板,培養出有助於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頂尖研發人才,必須從本科抓起,注重基礎性學習。

中國高校

關於中國高校對於人工智能相關學科的建設進程,允能智庫後期將會繼續跟進並進一步提升高校評價體系的質量及深度,完善一份真實且具參考價值的中國人工智能大學榜單。

瞭解這些不僅對自己知識有所幫助,更可以給那些即將步入大學的親戚一些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