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乳糖酶耐受性等位基因和R1b牧牛部落

“乳糖”(Lactose)是嬰兒吸收母乳的基本成分。它是由一種“酶”(Enzyme)合成的,叫做“乳糖酶”,它能分解“單糖”(simple sugars)中的乳糖,這些糖可以通過腸壁被吸收,並進入血液。在大多數哺乳動物(包括人類)中,斷乳後,乳糖酶就急劇減少。結果,年齡較大的兒童和成年人變得不喜歡乳糖( lactose intolerant,又稱為“乳糖不耐症”)。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口就是如此。也有人具有一種基因突變,乳糖酶可以在成年期產生,稱為“乳糖酶耐受性”(lactase persistence)。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乳糖酶耐受性

乳糖酶耐受性在歐洲的西北部人群中尤為常見,他們來自古代的凱爾特和日耳曼民族,在非洲的一些地區,養牛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乳糖酶耐受性發生率最高的等位基因,遺傳學上稱之為:-13910*T(rs4988235)和-22018*A(rs182549),在斯堪的納維亞人、荷蘭人、英國人、愛爾蘭人和巴斯克人中都有。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人群中,具有乳糖酶耐受性不同的基因突變,例如:-14010*C、-13915*G和-13907*G。


R1b被認為是地球上第一批成功馴化牛的人群,並在“前陶器新石器時代”(Pre-Pottery Neolithic),發展為以畜牧和放牧為基礎的一種生活方式。為了給他們的奶牛尋找牧場,R1b部落從近東遷移到北非的大草原(那裡後來變成了撒哈拉沙漠),並遷徙到俄羅斯南部和烏克蘭的黑海草原。


幾千年來,沒有其他的人類像這些R1b部落那樣,如此依賴牛群來生存。現已知,大多數新石器時代的牧民大多喝過一些動物的奶,甚至用它們製作奶酪(因為奶酪含有較少的乳糖,對乳糖不耐的人來說更容易消化)。

乳糖酶耐受性基因在世界各民族人群中的分佈頻率

在歐洲的大部分地區,中東和南亞,人們主要是放養山羊和綿羊,這些家畜更適合地中海盆地、安納托利亞和伊朗的山區環境。山羊和綿羊也可以通過已定居的穀物耕種者,很容易地在村裡飼養,而奶牛需要廣闊的牧場來放牧,這在中東地區尤為可怕。


在新石器時代的其他人群中,很少發現有馴化的牛,幾乎只有黑海草原和北非的R1b部落才完全依賴牛。直到今天,撒哈拉沙漠南部薩赫勒地區的半遊牧民族,如富拉尼人和豪薩人(他們是新石器時代近東地區R1b-V88移民的後代),仍然保持著主要的牲畜群。正是在這些牧民中,乳酸酶的耐受性是最強的。

橙黃色條狀地帶就是非洲的薩赫勒地區

遺傳學家和進化生物學家對歐洲的乳糖酶耐受性等位基因的起源進行了推測。對來自歐洲和敘利亞的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的100多個古DNA樣本進行了測試,而-13910*T等位基因,只在新石器時代/銅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的樣本中發現。


這種基因突變的來源並不重要,因為它可能在人類基因裡,以低頻率的存在數萬年了,直到它在牧牛的社會中經受了陽性選擇壓力。


可以肯定的是,來自青銅器時代的古樣本,與來自黑海草原說印歐語系人群的到來有關,他們已經擁有了相對較高的乳糖酶耐受性等位基因。例如,乳糖酶耐受性等位基因在德國“利希滕施泰因洞穴”(Lichtenstein Cave)遺址的13個古樣本中被發現,頻率為27%(Schilz 2006),這些古樣本屬於“甕棺文化”(Urnfield culture),是 Y-單倍群R1b、R1a和I2a2b的混合人群。


如今,乳糖酶耐受性等位基因大致與R1b的比例成正比,但在R1a人群中的比例較低。在不列顛群島、低地國家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南部,這些地區的乳糖酶耐受性等位基因是世界上最高的,R1a和R1b的總比例超過了人口的70%。

在伊比利亞半島(Iberia),乳糖酶耐受性等位基因最高比例是在巴斯克地區(Basques),巴斯克人中的R1b比例是最高的。在意大利,乳糖酶耐受性等位基因在北方最常見,跟當地人群中的R1b比例一樣。歐洲乳糖酶耐受性等位基因發生率最低的地區是意大利南部、希臘和巴爾幹地區,這些地區的父系R1b比例是最少的。


Tishkoff et al. (2017) 等研究發現,非洲中北部地區的豪薩人和富拉尼人,是兩個R1b-V88高發率的薩赫勒部落(Sahel tribes),他們與歐洲人擁有相同的乳糖酶耐受性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但東非牧民的高發率乳糖酶耐受性等位基因,具有完全不同的基因突變,是獨立產生的。這一發現是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證明- 13910*T等位基因起源於近東第一批R1b牧民,他們是印歐人和非洲R1b-V88部落的祖先。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父系基因以R1b-V88為主的豪薩人


R1人群對淺色皮膚、金色頭髮和紅色頭髮基因的傳播

現在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R1a和R1b人群,都促成了SLC24A5的A111T基因突變與擴散,這就解釋了歐洲人和非洲人之間35%的膚色差異,以及大部分南亞地區內部的各種差異。A111T等位基因(rs1426654)的分佈模式,幾乎完全符合印歐人R1a和R1b血統在歐洲,中東,中亞和南亞的傳播。


這種突變很可能是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傳到近東的人群中,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歐洲新石器時代的農民已經攜帶了A111T等位基因 (e.g. Keller 2012 p.4, Lazaridis 2014 suppl. 7),雖然比現代歐洲人和中亞南部人頻率要低。淺膚色基因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中北部地區不同的族群中也有15% -30%的發現,主要分佈在薩赫勒和薩凡納地區,那裡居住著R1b-V88的遊牧部落,比如富拉尼人和豪薩人。


這假設在“前陶器新石器時代”,R1b-V88與R1b-P297分裂之前,A111T等位基因已經存在於所有R1b人群中。R1a種群與R1b種群具有同樣高的該等位基因發生率。另一方面,來自西伯利亞具有24000年曆史的單倍群R*的樣本中沒有出現A111T突變,並且在印度東南部和東南亞大多數現代R2種群中都沒有。因此,我們可以有把握地假設,該基因突變發生在舊石器時代晚期的R1*父系人群中,可能在距今20000年-13000年前。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金髮基因的起源與R1a人群密切相關

金髮是與印歐人相關的另一種身體特徵。相比之下,在屬於Y-單倍群I的中石器時代歐洲人中,已經存在藍眼睛的基因。金髮的基因與單倍群R1a的分佈有更強的相關性,但是紅髮的基因在青銅期時代之前的歐洲還沒發現,這似乎主要是由R1b人群帶來的。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紅髮基因似乎由R1b人群的凱爾特人帶來的

與R1b人群相伴隨的母系基因


R1b部落被認為在10500年前馴化了最早的牛,但直到7500年-6500年前,才穿越高加索。在三四千年時間裡,半遊牧的R1b牧民必定與近東或高加索的鄰居們混居在一起。有一種方法,可以確定新石器時代R1b人群最早的母系基因,就是將上述單倍群與已知擁有較高R1b-V88比例的非洲民族進行比較。


最佳的研究人群是富拉尼人(Fulani),他們的母系線粒體(mtDNA)包括三個看起來像歐洲的單倍群H、J1b1a、U5和V,佔其全部母系的15%。這些單倍群已經在所有四個被取樣的中非國家中發現,證實其與單倍群R1b有很強的相關性。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富拉尼婦女

然而,單倍群H、V和U5可能來自非洲西北部的柏柏爾人(Berbers)。柏柏爾人中也攜帶R1b-V88,但其中可能有一些來自新石器時代不同時期的遷徙,包括從伊比利亞半島發起的再擴張,因為柏柏爾人所攜帶的H1、H3、V1a1a、V5和U5b1b1,都是在伊比利亞半島發現的。U5b1b1起源於中石器時代的西歐,但目前尚不清楚其它單倍群是如何到達伊比利亞或非洲西北部的。一種假設是他們來自新石器時代的近東地區,可能是R1b-V88人群。非洲的單倍群R1b-V88與歐亞的單倍群R1b-P297,大約在10000年前分裂,分裂地點幾乎可以肯定是在東歐,主要攜帶的是母系線粒體U5。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柏柏爾婦女

在末次冰川期即將結束時,一些R1b男性從東歐遷徙到現代庫爾德斯坦地區(Kurdistan),而女性則屬於母系線粒體U5。他們到達後不久,J1b1a(可能還有V)成為第一個被R1b男性同化的近東母系土著人。R1b-V88在遷徙到北非之前,可能已經吸收了黎凡特地區H1和H3的女性,但這仍然是一個高度假設。


R1b單倍群名人錄


R1b-S1200分支


“亞當斯姓氏Y-DNA研究項目”(Adams Surname Y-DNA Project)比較了15個姓亞當斯家庭的Y-DNA,這些家庭的口述歷史,都與美國總統約翰·亞當斯(美國第2任總統)和他兒子約翰·昆西·亞當斯(美國第6任總統)有關。所有被檢測的男性都具有相同的單倍型,屬於R1b-S1200下游的S6849(又名FGC2389)分支。


約翰·亞當斯


R1b-U106分支(日耳曼人)


拉姆索等et al. (2013)檢測了三個在世的波旁家族(House of Bourbon)成員的Y-DNA,其中一個出自法國國王路易十三(Louis XIII)至路易-菲利普一世(Louis Philippe I)的家系,另兩個出自法國國王路易十四(Louis XIV)至西班牙國王腓力五世(Philip V)的家系。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這三名男子擁有相同的STR單倍型,屬於單倍群R1b-U106(Z381*分支)。


路易十四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這個結論與Laluez-Fo等人(2010)早期研究結論相矛盾。Laluez-Fo等人分析了一塊手帕上的DNA,這塊手帕據說染過路易十六的血。除此之外,查利耶等人(2012)對據稱屬於被砍下腦袋的法王亨利四世(Henry IV)的頭顱進行了DNA檢測。這兩項研究都確認所測樣本屬於單倍群G2a。


亨利四世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路易十六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所有法國王室父系都出自卡佩王朝的羅貝爾一世(Robert I,原名Rollo,公元9世紀的維京人首領,接受基督教洗禮後稱為 羅貝爾一世),除非在路易十三世之前發生過隔壁老王事件,否則可以假定所有的法國國王都屬於同一父系血統的R1b-Z381。 波旁王朝還包括了西班牙所有國王,從菲利普五世到今天的胡安·卡洛斯國王,所有“兩西西里王國”(Kingdom of the Two Sicilies)的國王,從1964年起上任的盧森堡公爵,當然還包括所有的奧爾良公爵和波旁公爵。


如今所有法國王室成員均是羅貝爾一世的後裔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Brad Michael Little等對兩個已知的德國韋廷王朝(House of Wettin,薩克森選帝侯)後代檢測,確定韋廷家族的父系遺傳基因是R1b-U106(Z381 > Z156 > Z305 > DF98+分支)。研究結果證實,這兩名男子擁有相同的單倍群,他們都是薩克森-科堡-薩費爾德公爵(Duke of Saxe-Coburg-Saalfeld)的共同後裔。


韋廷王朝起源於現在德國薩克森-安哈爾特州的韋廷鎮,由當時的邁森藩侯創立於1089年。其後韋廷家族成為薩克森地區最有勢力的家族。1263年韋廷家族獲得今日圖林根地區。在1423年韋廷家族獲得了薩克森選帝侯之位。1485年韋廷王朝分裂為兩系:恩斯特系和阿爾布雷希特系。曾出任過波蘭國王、薩克森國王、比利時國王、葡萄牙國王、保加利亞國王、英國國王等。


薩克森-科堡-薩費爾德公爵


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James Knox Polk,1795年-1849年),是美國第11任總統,出生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是種植園主威廉·波爾克/波洛克(1700年-1757年)的孫子。根據“波爾克/波洛克姓氏Y-DNA研究項目”(Polk-Pollock Y-DNA Project)的研究,該家族屬於R1b-L48下的分支。


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


根據“格蘭特姓氏Y-DNA研究項目”結果表明,美國第18任總統及南北戰爭聯邦軍總司令尤利西斯·辛普森·格蘭特(Ulysses·S Grant,1822年-1885年), 單倍群是R1b-U106分支的FGC8590,屬於L47和Z159的下游(馬修·格蘭特的後人)。


尤利西斯·辛普森·格蘭特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生於1963年),英國出生的加拿大記者、作家和演說家。自1996年以來,他一直是《紐約客》(New Yorker)的特約撰稿人。他寫了五本書,都是《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暢銷書。他的單倍群是在電視片《美國面孔》(Faces of America)上透露出來的。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


R1b-L21分支(大西洋-凱爾特人)


根據“斯圖亞特王朝家族Y-DNA研究項目”(Stewart Stuart DNA Project ,House of Stuart),斯圖亞特家族從1371年開始統治蘇格蘭,然後從1603年到1707年又統治英格蘭和愛爾蘭,根據這個項目研究結果,該家族屬於R1b-L21的S781分支,是DF13和L744的下游。


斯圖亞特王朝家族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根據“布坎南姓氏Y-DNA研究項目”,證實了美國第15任總統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 ,1791年-1868年)是蘇格蘭布坎南家族的後裔,因此屬於R1b-L21的S695分支,是L1335和S744的下游。


詹姆斯·布坎南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威廉·埃瓦爾特·格萊斯頓(William Ewart Gladstone,1809年-1898年),是一位英國自由主義政治家,曾四次擔任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的首相。他屬於單倍群R1b-L21,這是基於他的族譜與“格萊斯頓姓氏Y-DNA研究項目”比較的結果。


威廉·埃瓦爾特·格萊斯頓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對摩門教創始人約瑟夫·史密斯(Joseph Smith,1805年-1844年)後人的DNA檢測,屬於單倍群R1b-M222。


約瑟夫·史密斯


阿根廷籍的馬克思主義革命家、古巴革命的主要人物切·格瓦拉(Che Guevara,1928年-1967年),他的屍骨經法醫鑑定後發現,屬於單倍群R1b-L21。


切·格瓦拉


約翰·C·卡爾霍恩(John·C Calhoun),美國第7任副總統。最讓人銘記的是他是奴隸制的堅定捍衛者。他的信仰和警告嚴重影響了南方在1860年脫離聯邦政府。他的單倍群(R1b-M222 > FGC19846)是其後人通過“卡爾霍恩姓氏Y-DNA研究項目”檢測確定的。


約翰·C·卡爾霍恩


亨利·路易斯·蓋茨(Henry Louis Gates,R1b-M222),美國文學批評家、教育家、學者、作家和編輯。他是第一位獲得安德魯·w·梅隆基金會( 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獎學金的非洲裔美國人。他因其教授、研究和發展研究黑人文化的學術機構而獲得無數榮譽學位和獎項。他是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電視片《美國面孔》(Faces of America)的主持人,這是一個尋根節目,用傳統的家譜研究和現代遺傳學來發現美國知名人士的家族史,包括他們的單倍群。


亨利·路易斯·蓋茨


比爾·奧萊利(Bill O'Reilly,R1b-M222),美國電視主持人、作家、記者、聯合專欄作家、政治評論員。他是福克斯新聞頻道(Fox News Channel)政治評論節目《奧萊利實情》(O'Reilly Factor )的主持人。PBS電視臺的電視片《尋根》(Finding Your Roots)揭示了他的Y-單倍群。


比爾·奧萊利


比爾·馬赫(Bill Maher,R1b-M222),美國喜劇演員,作家,製片人,政治評論員,演員,媒體評論家,電視主持人。作為一名電視主持人,他以HBO的政治脫口秀節目《比爾·馬赫實時秀》(Real Time with Bill Maher)而聞名。PBS電視臺的電視片《尋根》(Finding Your Roots)揭示了他的Y-單倍群。


比爾·馬赫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羅裡·佈雷姆納(Rory Bremner,R1b-M222),一位蘇格蘭印象派和喜劇演員,以其在政治諷刺和英國公眾人物印象方面的工作而聞名。


羅裡·佈雷姆納


阿德里安·格雷尼爾(Adrian Grenier,R1b-M222),一位美國演員、製片人、導演和音樂家。他最著名的角色是在HBO電視劇《明星夥伴》(Entourage)中扮演文森特·蔡斯(Vincent Chase)。


阿德里安·格雷尼爾


R1b-U152分支(意大利半島-凱爾特人)


根據“哈布斯堡姓氏Y-DNA研究項目”的研究數據,哈布斯堡家族(Habsburg)很有可能是單倍群R1b-U152 (L2+分支)。哈布斯堡家族起源於瑞士北部一個同名的村莊。這個家族第一次成為羅馬國王是在1273年,獲得了奧地利公爵的頭銜。從1440年開始,直到1806年帝國解體,所有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Holy Roman Emperors)均出自哈布斯堡家族。哈布斯堡家族還保留了奧地利皇帝的頭銜,直到1918年奧匈帝國的崩潰。他們的家族還曾統治著西班牙、那不勒斯、托斯卡納、帕爾瑪和米蘭等國。


哈布斯堡家族成員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在對英國國王理查三世(Richard III,1452年-1485年)的父系親戚進行檢測,以便確認一具據說是他本人的遺骨時,研究人員發現,三個姓薩默塞特(Somerset)的現代親戚和蘭開斯特家族(House of Lancaster)的後裔,都屬於單倍群R1b-U152 (xL2、Z36、Z56、M160、M126和Z192)。雖然這意味著在某一時間內,金雀花王朝父系有著非親子關係,很有可能是博福特的大多數公爵(Dukes of Beaufort),並且約克家族(House of York)以外的大多數金雀花王朝國王可能都屬於R1b-U152。


理查三世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美國第1任總統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1732年-1799年)很可能屬於R1b-U152的L2分支。這個推論是基於“華盛頓姓氏Y-DNA研究項目”的結果。喬治·華盛頓的祖先來自英格蘭東南部的牛津郡(Oxfordshire),在此之前,來自蘇格蘭西北部的蘭開夏郡(Lancashire)。華盛頓是一個相對罕見的姓氏,根據1881年的調查,這個姓氏最初就是在這兩個地區分佈的。所有在該地區確認的,具有相同祖先的參與檢測研究項目的成員,都共享相同的單倍群,這暗示他們有著共同的父系祖先。


喬治·華盛頓


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年-1865年),美國第16任總統,似乎屬於R1b-S20376 (U152>L2>Z142>Z150>S20376)。“林肯姓氏Y-DNA研究項目”檢測了塞繆爾·林肯(Samuel Lincoln)的幾個後代,他是亞伯拉罕·林肯的高曾曾祖父,他們都有相同的單倍群。


亞伯拉罕·林肯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格羅弗·克利夫蘭(Grover Cleveland,1837年-1908年)是美國第22和第24任總統,根據“克利夫蘭姓氏Y-DNA研究項目”的大量結果,他可能屬於R1b-L20,L2的一個分支。


格羅弗·克利夫蘭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約爾格·耶拿奇(Jörg Jenatsch,1596年-1639年),是“三十年戰爭”期間(Thirty Years' War)一位瑞士的政治領袖,是17世紀多災多難的格勞賓登州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


約爾格·耶拿奇


馬里奧·巴塔利(Mario Batali),一位知名的美國廚師、作家、餐館老闆和媒體人士。他是意大利美食的歷史和文化的專家。他的單倍群是在電視片《美國面孔》(Faces of America)上透露出來的。


馬里奧·巴塔利


R1b-DF27分支(凱爾特人)


阿諾德•勳伯格(Arnold Schönberg,1874年-1951年),奧地利作曲家、音樂理論家、畫家。根據他在Geni上的個人資料,屬於單倍群R1b。根據“勳伯格姓氏Y-DNA研究項目”,他的父系基因(亞伯拉罕·勳伯格的孫子,1812年出生在匈牙利的塞切尼)屬於R1b-DF27下游的BY16148分支。


阿諾德•勳伯格


未確定的R1b分支


托馬什·科茲洛夫斯基(Tomasz Kozłowski)教授檢測了馬佐維亞公國雅努什三世大公(Prince Janusz III of Masovia)的Y-DNA。他是皮雅斯特王朝(Piast Dynasty)的後人,皮雅斯特王朝是波蘭歷史上第一個統治王朝,始於梅什科一世王子(Mieszko I,930年-992年),終於1370年卡西米爾三世國王(Casimir III)去世。皮雅斯特家族後來繼續統治馬佐維亞公國(Duchy of Masovia)直到1526年,以及統治西里西亞公爵領(Duchy of Silesia)直到1675年。科茲洛夫斯基教授宣佈大公的單倍群屬於R1b,因此該單倍群也可能是其它皮雅斯特王朝王室成員的父系基因,包括所有的馬佐維亞公爵(1138年-1526年),只要沒有隔壁老王事件發生。


梅什科一世


Bogdanowicza等(2009)測試了文藝復興時期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挖掘出遺骸的Y-DNA和線粒體DNA。確定他屬於Y-單倍群R1b-P310和mt-單倍群H。


尼古拉·哥白尼


Rogaev等(2009)測試了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Tsar Nicholas II)和他五個孩子的DNA,並將他們與尼古拉斯二世檔案裡的血液樣本,以及其父系和母系後代樣本進行對比。調查結果明確地證實,尼古拉二世屬於Y-單倍群R1b和mt-單倍群T2。如此,自彼得三世(Peter III,1728年-1762年)以來,羅曼諾夫王朝(Romanov dynasty)所有俄羅斯皇室成員都屬於單倍群R1b。這種父系遺傳基因最終起源於奧爾登堡家族(Oldenburg),包括自1448年克里斯蒂安一世(Christian I)以來的所有丹麥國王,以及挪威、瑞典和希臘的幾位國王,以及英國王位的現任繼承人,查爾斯王子(Prince Charles)和他的兒子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m)。


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在美國曆史上的諸多總統中,對其後代的DNA測試確認了他們的單倍群。這些可能屬於單倍群R1b的人中,我們找到了第12任總統扎卡里·泰勒(Zachary Taylor),第14任的富蘭克林·皮爾斯(Franklin Pierce),第25任的威廉·麥金利(William McKinley)和第28任的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


伍德羅·威爾遜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偉大的英國自然學家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1809年-1882年)提出了進化論和自然選擇過程的科學理論,根據對他玄孫的測試結果,他是單倍群R1b的成員。


查爾斯·達爾文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加拿大政治家皮埃爾·特魯多(Pierre Trudeau),加拿大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三長的總理,他的兒子賈斯廷·特魯多(Justin Trudeau)是加拿大歷史上第二年輕的總理,根據FTDNA的“法國人遺傳基因研究項目”(French Heritage Project)和他們的族譜,可能屬於單倍群R1b。


賈斯廷·特魯多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凱文·貝肯(Kevin Bacon),美國演員和音樂家,1978年出演第一部電影《動物屋》,1980年出演了電影《13號星期五》。與西恩·佩恩、方·基墨合作的百老匯舞臺劇《Slab Boys》最讓人難忘。代表作有《渾身是勁》、《刺殺肯尼迪》(JFK)、《義海雄風》、《阿波羅13號》、《沉睡者》、《神秘河》等。曾獲得金球獎和美國演員工會獎,並獲得了黃金時段艾美獎提名。《衛報》稱他是從未獲得奧斯卡提名的最佳演員之一。他的單倍群屬於R1b。


凱文·貝肯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小羅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Jr.),美國電影演員、製片人。1971年,5歲的他出演電影《狗》。1987年,22歲的小羅伯特·唐尼主演了喜劇片《泡妞專家》,該影片是他主演的第一部電影。1993年,小羅伯特·唐尼憑藉電影《卓別林》獲得第65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1997年,他因吸毒被逮捕並強制戒毒。2001年,他憑藉《甜心俏佳人》獲得第58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2007年,他主演了《十二宮》。2008年,他出演了電影《鋼鐵俠》,2010年,他憑藉《大偵探福爾摩斯》獲得第67屆金球獎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男主角獎。2012年,他主演了《復仇者聯盟》。2013年,他主演的《鋼鐵俠3》上映。他的單倍群屬於R1b。


小羅伯特·唐尼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小哈里·康尼克(Harry Connick Jr.),美國爵士歌手、演員、鋼琴家。獲得兩次格萊美最佳爵士男歌手獎的獎項。代表作有《When Harry Met Sally》創作的電影原聲碟,參與制作《西雅圖夜未眠》、《教父3》、《變相怪傑》等好萊塢電影原聲大碟。與此同時,外形英俊的哈利還曾參演過不少電影、電視劇和舞臺劇,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科幻名片《獨立日》。


小哈里·康尼克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查理·羅斯(Charlie Rose),是美國電視脫口秀(television talk show)節目主持人和記者。自1991年以來,開播訪談節目《查理·羅斯訪談錄》,採訪過全球各地各行業的名人。該節目由羅斯的獨立電視製作公司製作,並由PBS和彭博電視臺在全國播出。


查理·羅斯


單倍群R1b極簡史(下)


譯者簡介


GeneGama:東夷苗裔,伽馬3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