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暈報穀雨,香茗浮遠山


日暈報穀雨,香茗浮遠山

日暈

中午有日暈。

京城可不多見,很快上了新聞。天空雲量比較多,下午一直陰沉沉的。預報明天有雨,看來民諺不虛: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明日穀雨。

日暈月暈都是常見的天氣現象,也是一種光學現象。簡單說,日光透過雲層遇到冰晶,發生折射反射形成光暈。這一般是天氣降溫、雷雨天氣將至的徵兆,因為時間差的緣故,才有“日暈三更雨”的說法。月暈亦是如此。

日暈報穀雨,香茗浮遠山

這種情況在西藏更為常見。高原的雨季比較集中,一般在6-8月之間,各地略有差異。傍晚或晚上下雨,是拉薩的常態。一場舒爽的大雨,藍天更藍,白雲更白,空氣更清新,落日很快將群山、各式建築和盛裝的藏族姑娘塗抹上一層迷幻的色彩。晚上肯定能睡個好覺。在高原的夜晚,入睡可是奢侈品,千金不換的。

一次在貢嘎機場,午後湛藍的天空,巨大的日暈,給來自北京的媛媛、少亮和姣姣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還在路上,各種造型的日暈圖片迅即在朋友圈瘋傳。拉薩奪底小學、納金小學、SOS兒童村和堆龍德慶的孩子們,很快拿到了帶著京城溫暖的圖書。書本後面,那些燦爛而明亮的笑容,讓所有參與者動容。

日暈報穀雨,香茗浮遠山

拉薩奪底小學


日暈報穀雨,香茗浮遠山


日暈報穀雨,香茗浮遠山

二十四節氣,大都和農事緊密相連,穀雨尤其如此。古人認為,“雨生百穀”。有很多農諺流傳:“穀雨前,好種棉;穀雨後,好種豆”……朗朗上口,雅俗共賞,小時候記得最多。穀雨前後,田野裡到處迴盪著“布穀、布穀”的叫聲。風吹麥浪,滿眼青翠,卻總也找不到神秘的布穀鳥的影子。走在田間小路上,時常會有一隻不知名的鳥雀,直衝天空,倏忽不見。抬頭張望,幾個起落,已不知去向,田間重又恢復寧靜。

在古代,穀雨還有兩件雅事:賞穀雨花,品穀雨茶。穀雨前後牡丹花開正逢時,牡丹也被民間俗稱為穀雨花,有“穀雨三朝看牡丹”的說法。宋朝有首《扇子詩》“月波半浸楊柳,穀雨初勻牡丹。夜酒只堪允酌,春羅不耐輕寒。”作者叫李石,寫盡春寒的寂寥。

日暈報穀雨,香茗浮遠山


日暈報穀雨,香茗浮遠山

穀雨是採茶的時節,民間諺雲“穀雨穀雨,採茶對雨”。明代許次紓《茶疏》記載:“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穀雨茶細嫩清香,與明前茶又有不同,穀雨前後既是綠茶大量上市的季節,穀雨品新茶也是古人的雅興。宋黃庭堅有詩云:未知東郭清明酒,何似西窗穀雨茶。

清鄭板橋的《穀雨》詩曰:“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皴淡淡山。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詩中有畫,畫中藏詩,詩畫相宜,動靜交替,讀來悠然已在山水之間。

故鄉的櫻桃和黃杏該熟了。姥姥家的村子裡有幾棵杏樹。正是這個季節,半大的孩子們從苦澀的青杏開始嘗,直吃到酸不可支勉強下嚥,記憶裡全是酸到透心涼的感覺。如果能吃到略微變成橙黃色的杏子,是高處枝頭不宜摘到的地方倖存下來的。偶爾還有胖墩墩的白色蟲子在蠕動,絕對的無公害。

農事蛙聲裡,歸程草色中。

夜色漸濃,萬家燈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