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後、70後農民工真的不要臉?怪不得都說,後輩很難再出農民工

讀者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笑對農哥》欄目每日為大家分享的最新三農資訊與故事,如果喜歡農村話題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關注,今日話題:60後、70後農民工真的不要臉?怪不得都說,後輩很難再出農民工

60後、70後農民工真的不要臉?怪不得都說,後輩很難再出農民工

60後農民工,一個苦b的年代。

普及一下,苦b的意思。是漢語詞彙,漢語拼音為kǔ bī,形容不滿足於現狀,但又無可奈何。努力奮鬥者、或是被時勢所迫不得不努力著的感嘆。現普遍用作感嘆生活艱辛、痛苦、煩惱,亦可為自謔。

讀過《孫子兵法》的朋友都會有這樣的感觸,只有順勢而行才可取得輝煌的成就。讀過《西遊記》的朋友都有這樣的感觸,孫悟空雖然技藝超凡,沒有平庸的唐三藏師傅所教化,孫悟空只是一隻潑猴。時代變遷唯有一顆積極向上、不屈不撓的心,方可保全幸福生活。

沒有一個國家可以不經歷風雨,建國初期,鬧過饑荒,鬧過蝗災。民眾飽受摧殘,由於特殊的歷史化,農民工也是比較起眼的工作。據相關走訪、調查得知,老一輩的建築技藝需拜師學藝。且師傅逝世後,徒弟需披麻戴孝。這不是玩笑,是鐵一般的事實。

當時缺乏建設人才,於現今建築結構有所不同,現今建築側重於水泥化。過去由藍磚砌牆,灰縫間距比較狹小。人工作業很難掌握其中技藝。而此技藝註定養家餬口,註定家庭更加富裕。民間有說法,掌握其中奧秘走遍天涯都不怕,師傅在傳授中,可打,可罵。而徒弟需鞍前馬後伺候師傅的日常。

60後農民工比較勞累,據瞭解,許多成手的60後農民工,為可以擁有超過手藝。當小工必須勤奮,待老師傅比較勞累,自己接替。一個人,兩份工。甚至一些農民工,自己在家備齊建築材料,壘完推倒再壘。由於缺少現今的建築設備,都是純體力勞作,60後農民工在運動的極限中承受,手破了化濃,手不破被一層層的老繭所覆蓋。

60後、70後農民工真的不要臉?怪不得都說,後輩很難再出農民工

60後的農民工是一個所被埋汰的群體,更是所被兒孫埋怨的群體。由於鋼筋混凝土的興起,由於60後農民工年齡增高,在工地中60後農民工工資低廉化。一天100,150成為一種常態。也許80後會抱怨60後的平庸。60後農民工不解,都說勤奮可以創造財富,受了一輩的苦,累,並沒有發現自己富有。並且會時常為自己的身體所擔憂,怕成為子女的一種拖累。

70後農民工,真的是入錯行了嗎?

科普一下什麼叫蝴蝶效應此效應。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讀過《周易》的朋友都有這樣的感觸,真正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人很少。到底啥是命運,無非有點想法後,去做了。成功或失敗,形成了自己的命運。曾經聽過這樣的事情,90年代00年代北方的建築業並不景氣,比較富裕家庭不會讓子女從事建築行業,蝴蝶效應,怕子女淪落為“農民工”,而變得沒有出息。這個年代鄉村老師也會時常調侃,不好好學習,農民工就是下場。

人生的關鍵年齡是20-30歲,70後的農民工時常會反思,是不是真的入錯了行。這個年齡段的農民工常年背井離鄉討生活。相關專家稱,這是屬於經濟發展必然性導致的一種現象。由於城市的蓬勃發展,70後農民工落戶城市群體巨多,然而消費水平提高,失業率的提高,70後農民工生活壓力倍增,70後農民工不解,故鄉都可以丟棄,為啥還是這麼窮?

愛行,恨行,思念行,離不開行、70後農民工的彷徨有誰會理解?

70後的農民工,當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走進家門後,當看的身邊的同伴被摧殘的身體查證患絕症後,看淡紅塵又深表無奈。70後農民工:“起初喜歡農民工的行業,久而久之產生恨意,可轉行確實很難”。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不做農民工又能做啥?學歷有嗎?工作經驗有嗎?可以 保證一天好幾百?

60後、70後農民工真的不要臉?怪不得都說,後輩很難再出農民工

當然,隨著近年來建築業的蓬勃發展,生活消費水平的不斷上升,農民工加班加點正常化,雖然農民工的薪水得到了提高。可農民工出現了一大怪象,90後00後不再成為農民工的主力軍。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成為農民工,娶個媳婦都會難上加難。

農民常說,龍生龍,鳳生鳳,生出的老鼠會打洞。毋庸置疑,擁有良好的家庭背景還真的是不會輸在“起跑線”上。由於是農民工的緣故,很難跟同齡未婚的女生接觸,常年生活在三線一點,髒亂差的工地中。青春被鋼筋混凝土所淹沒,甚至與時尚脫節。再者,由於獨生子女現象嚴重化,未婚女人寧可選擇工廠臨時工都不會把青春浪費到農民工的身上。由於光棍現象的嚴重化,00後,90後不再進入工地打工。

獨生子女現象,00後90後不再是農民工的主力軍

工地作業中難免磕磕碰碰,難免會負傷。據統計,工地的工傷事故僅次於煤礦行業。由於農村的90後00後獨生子女現象嚴重,一般家大人會給子女規劃其他行業,不再從陶覆轍。建築業比較辛苦,農村的00後90後,確實艱苦耐勞的精神,很難適應農民工的勞力作業。

60後、70後農民工真的不要臉?怪不得都說,後輩很難再出農民工

60後農民工,70後農民工,把自己的青春獻於祖國的繁華。雖然將會邁入老年,並未享受工地的退休養老金。在60後70後農民工的潛意識中明白,自己只是建築公司的賺錢機器。飛鳥盡,良弓藏。欠薪、工傷、誤工等一切的損失只是由自己默默的承擔。

針對農民工的這些現象或許是時代發展的泡影。當事物走向巔峰都會走向衰敗,或許多年以後不再有“農民工”,可農民工不會被歷史所遺忘,因為他們也是最可愛的人。

看完笑對農哥欄目的{60後、70後農民工真的不要臉?怪不得都說,後輩很難再出農民工}你們有什麼想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分享、交流。

看更多精彩關注,笑對農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