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的這個老司機,要是讓他去當教練,駕校多半要破產

兩千多年前的這個老司機,要是讓他去當教練,駕校多半要破產

《周禮》說,子弟入學要學“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御”是其中一門技術。而諸如春秋時代的等重量級人物,多半也是懂得駕駛的老司機,也才能收徒授意,當然像孔子老子這樣的人,多半是駕駛中的好手,帶的徒弟都成為佼佼者,他們就是江湖盛傳的老司機。

但人無完人,要能學到孔子老子這般,不是一般的人可以做到的,這要天賦,也要運氣,當然還得有高人指點。更多的,則是那些在某個方面鑽研到巔峰的人才。以“御”這個行當看,就有不少值得一提的人物。比如。

造父也是伯益的後代,蜚廉四世孫,也算是的先祖一輩的人物。這個人也有個愛好,就是養馬和御馬,駕著馬到處亂跑,據說還馴養了8匹駿馬,獻給了當時的周穆王。周穆王這個浪漫的帝王本來就喜歡到處旅遊,造父獻了這樣的好馬,自然要帶出去溜圈,傳說周穆王去約會西王母,就是讓造父駕駛這8匹好馬前往的。

造父的師傅名叫,是當時著名的老司機,天下向他請教駕駛技術的人,數不勝數。造父也謙恭的跑去找泰豆學習駕馭馬車。可是,泰豆這個老司機,似乎根本沒把造父當回事兒,當然別人也可能是搞的的太極那一套,就是無招勝有招,3年也都沒有教給造父任何駕馭技術。

想想也挺可怕的,遇上如此老司機,學個駕校也不省心。估計泰豆也沒搞明白,本想到什麼也不教,就可以讓造父這個傢伙知難而退,哪裡知道造父這個人臉皮厚得可以,居然活生生的熬過了3年。泰豆終於忍不住了,對造父說:“古詩中說過:擅長造弓的巧匠,一定要先學會編織簸箕;擅長冶金鍊鐵的能人,一定要先學會縫接皮襖。你要學駕車的技術,首先要跟我學快步走。如果你走路能像我這樣快了,你才可以手執6根韁繩,駕馭6匹馬拉的大車。”

沒想到造父居然就聽進去了,按照泰豆的扯犢子的教育方法,居然真的學會了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泰豆這個老司機終於熬不過造父,就把駕駛技術全部傳授給了徒弟,也算是找個接班人。不過駕校要是遇到這般老司機,估計早就該申請破產去了。

可是別人的技術還是過硬的,他傳授給造父的駕駛技術,不僅可以去旅行,《·趙世家》說"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樂之忘歸。反,穆王日馳乾造父裡馬,攻,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而為趙氏。”可算是依靠駕駛技術,被封城主的最早的老司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