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州擎天銅柱,是彭士愁和馬希範的約定,民族團結的歷史見證

彭士愁,約生活在公元906年至976年(唐天祐三年至宋太平興國元年)之間,五代十國時期湘西土家族民族英雄,著名歷史文物溪州銅柱“蠻方”主事人。公元910年(後梁開平四年),彭士愁的父親一一溪州蠻首彭鹼歸楚,授封為溪州(今湖南永順境內)刺史。民國《永順縣誌·土司》曰:“彭鹼,江西擊州人,父輔為唐懿宗朝進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生五子:彬、、璋、、鹼。因楊行密與黃巢戰,兄弟皆流散。時馬殷據湖南,鹼至依之,以功授辰州刺史……為永順土司之祖。”溪州老蠻頭領吳著衝曾想於彭氏在湘西未站穩腳跟時就吞併他,彭氏家族在彭鹼的率領下,憑藉辰州(今湖南沅陵)兵力,在姻親馬氏的支援及漫水司(今來風縣境內)土官之弟向伯林的配合下,困死吳著衝於洛塔山石洞,開創了溪州九百年彭氏基業。

溪州擎天銅柱,是彭士愁和馬希範的約定,民族團結的歷史見證

《宋史·諸蠻傳》曰:“初北江蠻酋,最大者彭氏,世有溪州。州有三,日上、中、下三溪……總二十一州,皆置刺史,而以下溪州刺史兼都誓主。”至清代“改土歸流”八百多年間,湘西溪州一帶向為彭氏所轄。史有“北江諸蠻,彭氏為大”之謂,鼓氏的影響可見一斑。鼓減去世後,子承父業,士愁接任了父親的職位。彭士愁生活的那個時代,中國歷史正處於五代十國封建割據狀態下,短短五六十年間,戰火頻繁,朝代更迭疾速,廣大人民厭惡戰爭,渴望和平,中華民族歷史上又一次大融合的趨勢銳不可擋。

溪州擎天銅柱,是彭士愁和馬希範的約定,民族團結的歷史見證

當時的楚國是五代十國之一,其治所在湖南長沙。國君是馬希範,於公元943年(南漢應乾元年)被封為楚王。希範是東漢建武伏波將軍馬援之後裔,從41年(東漢建武十七年)到940年(後晉天福五年),馬氏子孫都以征服蠻人為傳統。42年(建武十八年),馬援聚會徒黨,攻設皖城,在郊止的象浦之地立銅柱為漢之疆界。馬希範誓繼前輩之業,征服五溪。戰爭進行了多年,雙方各有得失,互有攻守。公元935年(後唐清泰二年),彭士愁親征楚國所轄辰、遭之地,馬希範派劉京、廖匡齊領兵五千攻討之,結果決勝將軍廖匡齊戰死。楚軍用火箭射擊,又在溪水中投毒,士愁“豈暇投戈”,率部撤入深山老林與楚軍繼續周旋。

溪州擎天銅柱,是彭士愁和馬希範的約定,民族團結的歷史見證

當時溪州總人口不過一萬五千人,彭士愁率軍以刀矛原始武器,以弱勝強,大敗楚軍,表現了傑出的軍事才能。此時,楚方精疲力竭,進退維谷,如若再用武力,難免重蹈馬援之覆轍。馬希範滋生民族和解之意,士愁也想與楚和解,於是雙方便開始了和談。公元940(後晉天福五年),溪州刺史彭士愁決定率五姓歸順。雙方飲血求誓,楚王略其詞,鐫於柱之一隅,曰:“爾能恭順,我無科徭,本州武租,自為供贍,本都兵士,亦不抽差。永無金革之虞,克保耕之業。皇天后土,山川鬼神,吾之推誠,可以玄鑑。”楚王不徵收溪州人稅課,也不要他們服勞役;本地的田賦租稅收入,供養本地使用;溪州的兵士,也不再抽調作別的差事,給五溪蠻極盡懷柔之策。

溪州擎天銅柱,是彭士愁和馬希範的約定,民族團結的歷史見證

同時授予士愁多種官職,即“靜邊都指揮使,多紫光祿大夫檢校太保使,持節溪州諸軍事守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食邑三百戶”。這些條件是優惠的,因此彭士愁欣然接受了。銅柱立於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會溪坪,下為圓形,上為八面稜形,每面寬為十五釐米,直徑為三十九釐米。柱高四米,入地兩米,重五千斤。在石蓮花臺階下有石穎,八面刻字。從“天策上將軍”(楚王於後晉天福四年加天策上將軍)起至“辛亥立”止,共二千一百一十七字,後加刻四百四十五字,宋刻五十二字,銘文總字數二千六百一十四字

溪州擎天銅柱,是彭士愁和馬希範的約定,民族團結的歷史見證

原腹內裝滿錫和銅錢,後被盜走,現為中空,珍藏於湘西民俗風光館內。主要記載了楚、蠻雙方訂立盟約的歷史背景及若干規定,其內容涉及了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民族關係等各個方面。經過楚、蠻雙方的共同努力,特別是彭士愁的積極推動和參與,銅柱帶來了湘西經濟文化的繁榮。作為界碑的銅柱,奠定了湘西土司制度基礎,為湘西經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政治局面。立銅柱克保耕桑之業,湘西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擺脫了沉重的稅收、勞役之累,人民繁衍生息的條件得到了改善。銘文規定:“凡是王庭差綱,收買溪貨,並都幕採伐土產,不許輒有庇佔。”促進了商業和手工業迅速發展,五溪呈現一派繁榮平和的氣象。

溪州擎天銅柱,是彭士愁和馬希範的約定,民族團結的歷史見證

楚蠻關係也大為改善,干戈化為玉帛,人民相安無事,民族融合加強。其他蠻部也紛紛仿效彭士愁,史稱“南寧州酋長莫彥殊率其本部十八州,都雲酋長嚴懷昌率其昆明等十二部,張萬溶率其夷播風七州皆附於希範”。溪州銅柱一直保持到南唐滅楚,即公元951年(楚保大九年)。後幾經遷徙,歷經滄桑,這件千年古物得以保留至今,成為民族團結的歷史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