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日不如撞日”的“擇日”到底有什麼含義?



“擇日”是中華文化遺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早的“擇日”是為國家服務的,是由專業的“祭師”為國家的大小事務頒發和執行所選定安排日子的,一般的平民百姓事務是無權享受“擇日”的。哪為何“擇日”又能以文化的形式被普遍推廣和流傳呢?


那是因為“戰亂”的緣故。原始部落的吞併,國家分了又合,合了又分,許多的“祭師”在戰亂中流落民間。而這些“祭師”們在不能為國家服務的同時,只好為自己和親朋好友的大小事務安排“日子”了。


“擇日不如撞日”的“擇日”到底有什麼含義?

原始的部落有著“土皇帝”式的族長,他們在安排事務時都喜歡順著大自然的規律“辦事”。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部族的不斷壯大,事務越來越多。族長需要更多的人來參與部族的事務,這些參與者沒有決策大權,只是負責幫助安排事務的一些具體時間,是兼職的工作。是最早的“祭師”,後演變為專職工作。他們就是“擇日”者的前輩。


“擇日不如撞日”的“擇日”到底有什麼含義?


在沒有文字的時代,“祭師”是怎樣擇日的呢?這與自然色彩有關,是以顏色來斷吉凶的。自然界中的“青、紅、黃、白、黑”是擇日者最早用於斷吉凶 方法。


青:山林自然之美色,是與人相依並存的,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故被天下人所接受,擇日者自然把它看著“吉”意。


紅:旭日破曉之光色,是白天與夜晚的決定者,是人民作息的依據。是生活飲食“生”與“熟”之火色。他與人民的生活健康息息相關。故為“吉”意。


黃:乃大地之土色,是萬物生長之根,是人民賴依生存的土地自然之美色。故為大“吉”之意。


“擇日不如撞日”的“擇日”到底有什麼含義?


白:是人民生活作業的美好時光,是人民享受大自然最美好日子,是人民喜好的自然之“光”。故為“吉”意。


黑:是人民“目”無一切之色,是萬物安眠養息之時。是生靈無所作為之“日”,故是“祭師”們在安排工作時需要避開的時間。其自然被看為“兇”了。


“祭師”們選擇的青、紅、黃、白、黑五色來擇日,道理其實很簡單。人民從睡眠中甦醒第一眼看到的是草木的自然之美“青”,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紅)出來了,人民開始耕種了(黃),一天所有的工作必須要在太陽落山時完成(白),工作結束了是放鬆休息的時候了(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