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陵墓疑雲:現存陵園建於何時?如何安然躲過日軍侵華?

在今天的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的敖包上,有一座被蒙古人奉為聖地的成吉思汗衣冠冢,這座衣冠冢始建於元代。所謂衣冠冢,當然不可能真的埋葬著成吉思汗的遺體。事實上,即使在史書記載中,成吉思汗真正的埋骨之地薩里川陵地,也早已找不到成吉思汗的遺體了……

成吉思汗陵墓疑雲:現存陵園建於何時?如何安然躲過日軍侵華?

這個讓考古學家們頗感興趣的千古之謎,只是源於因蒙古族有一個獨特的埋葬習慣:蒙古人作為遊牧民, 自古以來就沒有陵寢制度。這個風俗一直延續到了近代,除蒙古王公外普通人都是風葬,而無陵寢。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不封不樹"。

成吉思汗陵墓疑雲:現存陵園建於何時?如何安然躲過日軍侵華?

在《草木子》一書中,就詳細記載了蒙古這一神秘習俗:蒙古“國制不起墳境。葬畢,以萬馬蹂之使平,殺駱駝子於其上,以千騎守之。來歲春草既生,則移帳散去,彌望平衍,人莫知也。欲祭時,則從所殺駱駝之母為導,視其躥踴其鳴之處,則知葬所矣,故易世之久,子孫亦不能識也。”

於是,人們為了紀念成吉思汗,都把那座沒有遺體的伊金霍洛成陵,當作成吉思汗的真正的陵園,每年都到那裡舉行祭祀儀式。這種祭祀方式一直延續到了清朝。 “鄂爾多斯七旗向設有看守陵寢承辦祭祀之達爾哈特五百戶,每年共出銀五百兩、以供祭祀修理之用。所以從嚴格的意義上說,伊克昭的成吉思汗陵園,並非真正的陵園,只不過是一個供後人祭祀的大廟而已。

成吉思汗陵墓疑雲:現存陵園建於何時?如何安然躲過日軍侵華?

抗日戰爭時期, 日本帝國主義者企圖吞併整個內蒙古。為了爭取民心,他們指使親日派人物內蒙的德王,夥同一批漢奸,企圖盜劫成陵,將成陵東遷歸綏(今呼和浩特),面對這種情況,以沙王為首的抗日愛國派人士,為了保護成陵,向執政的國民黨政府提出了遷陵的要求。這一行動得到中國共產黨的支持。1939年6月21日,當成陵由內蒙古遷往甘肅榆林的興隆山時,途經延安,延安各界舉行了萬人祭典,參加祭典的就有一百多個單位。

成吉思汗陵墓疑雲:現存陵園建於何時?如何安然躲過日軍侵華?

直到1954年4月,新中國建國後的第五年,成陵才遷回了伊金霍洛。4月23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舉行了成吉思汗逝世七百二十七週年大祭典禮,同時舉行了興建成吉思汗新陵園的奠基典禮,烏蘭夫同志主持了這次典禮,《人民日報》當天就進行了報導。

成吉思汗陵墓疑雲:現存陵園建於何時?如何安然躲過日軍侵華?

​今天的伊金霍洛成吉思汗陵園,正是1954年重新修建的陵園。它由正殿、東殿、西殿、後殿四部分組成。正殿簷下高懸“成吉思汗陵”金字堅匾。成吉思汗的巨幅畫像懸掛在正殿中央,象徵戰神的“蘇魯錠"豎立在畫像之旁。後殿安放著象徵性的成吉思汗的靈柩,以及成吉思汗三位夫人的棺木。東殿裡安放著成吉思汗的四子拖雷及其夫人的靈柩。西殿是陳列成吉思汗遺物的地方,它多徵著成吉思汗的赫赫武功。

如今,成吉思汗已經去世近八百年了,但“一代天驕”的業績和功過仍然使人難以忘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