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最後的短板,直-20離成為真正的戰術通用直升機僅有一步之遙

2019年,備受關注的國產直-20新型戰術通用直升機終於揭開她神秘的面紗,大大方方的將她優美的身姿展現在普通大眾面前。如果說國慶70週年大閱兵中,直-20以6機編隊的方式接受檢閱還是遠遠一瞥,那麼隨後在天津舉行的第六屆中國直升機博覽會上的飛行表演和近距離靜態展示則將該機的細節毫無保留的展示給外界,這也反映了中國陸軍航空兵在擁有直-20直升機後透露出的無比喜悅的心情和從未有過的自信。

補齊最後的短板,直-20離成為真正的戰術通用直升機僅有一步之遙

直-20已經批量裝備部隊


作為國內第一種符合國際第四代直升機標準的直升機,直-20擁有前所未有的先進程度。其先進的全複合材料旋翼,大功率高性能渦軸發動機,複合材料製造的機身,國內第一種直升機電傳操縱系統,體積小但功能完善的飛行員夜視系統,全面的光學和電磁對抗設備,用於低空飛行、兼具氣象和防撞功能的雷達系統,無一不是國內最新直升機科技成果,也完全不輸歐洲NH90和美國最新版黑鷹直升機的同類裝備。直-20也是國內迄今為止自主設計過的最複雜最先進的直升機。

補齊最後的短板,直-20離成為真正的戰術通用直升機僅有一步之遙

直-20直升機編隊飛行


直-20基本型是陸軍運輸型,官方稱呼是“戰術通用直升機”,按外軍的說法就是“突擊運輸直升機”。既然是裝備空中突擊部隊用於“突擊運輸”的直升機,那麼除了直升機本身,有些專用的戰術裝備就是必不可少的,同類的這些裝備已經美國“黑鷹”直升機上普及,並在實際的空中突擊作戰中驗證了其重要作用。而直-20如果要想完成中國陸軍航空兵賦予的空中突擊任務,也必須擁有這些裝備,也只有完善這些裝備以後,直-20才能成為戰場上真正的空中突擊力量。

補齊最後的短板,直-20離成為真正的戰術通用直升機僅有一步之遙


筆者早幾年曾經在談及中國陸軍航空兵時說過,中國陸航的直升機缺少三件並不具備科技含量的裝備,所以還不懂真正的直升機空中突擊作戰。這三件裝備分別是:直升機上的大型滑動式艙門,用於遊繩索降的索降架,以及艙門機槍。當年說這個話的時候,直-20還沒有首飛,中國陸航裝備的直升機,沒有一種具備以上三種裝備,部隊也沒有進行相應的訓練。

補齊最後的短板,直-20離成為真正的戰術通用直升機僅有一步之遙

大艙門,索降架,艙門機槍是現在外軍陸航突擊運輸直升機的標配


筆者一直認為,只有擁有空中突擊作戰能力的陸軍航空兵才是真正的意義上的陸航,如果只是簡單的運輸或對地攻擊,那麼空軍部隊完全可以勝任,無需單獨成立陸軍航空兵了。空中突擊作戰的特點是利用敵人防禦的薄弱點飛躍兩軍戰線,在敵後投送大批地面作戰部隊,從戰線後方對敵軍進行打擊。這是陸軍地面部隊和直升機高度合成的一種作戰方式。在這種作戰模式下,直升機經常會穿越火線低空飛行,會遭遇大量地面輕武器的襲擊,或是在機降突擊的最初階段遭遇著陸場附近地面輕武器的射擊,甚至需要在無法直接落地的狹小空間利用索降的方式投送第一批兵力。總之,空中突擊作戰很多時候是在激烈的交火環境下進行的,在這種戰場環境中,直升機必須具備高效快速的登離機能力,以及可以快速反應的自衛火力。

補齊最後的短板,直-20離成為真正的戰術通用直升機僅有一步之遙

直-20直升機兩側有大型艙門


直-20的裝備首先從機體上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就是大型滑動式艙門。直-20的機艙兩側均設計了寬度在2米左右的大型艙門,這組艙門打開後,整個機艙基本可以做到無阻擋,艙內所有位置的人員都可以同時登離機,大大提高登離機速度。當直升機採用直接接地的方式投送兵力時,兵員可以坐在艙門口,在接地瞬間同時站起離機,而直升機則可以迅速拉起離地,整個過程不超過5秒,且完全處於運動中,有效降低被地面火力襲擊的危險。滑動式艙門還可以在空中飛行時打開,當進行索降時會非常寬敞,人員在做出艙動作時不會受到艙門的干擾,非常方便快捷。

補齊最後的短板,直-20離成為真正的戰術通用直升機僅有一步之遙

同時用兩種索降方式進行索降的空降兵雷神突擊隊,機腹是遊繩索降,艙門是緩降器索降


當直升機無法直接落地的時候,就要採用索降的方式進行兵力投送。直升機索降分兩種方式,一種是使用緩降器索降,一種是遊繩索降。緩降器索降人員需要穿戴專用的安全帶,並使用金屬八字環來進行滑落速度的控制。緩降器索降優點在於安全性高,且索降時直升機懸停高度可以較高,最高可以達到40米。缺點是人員必須配備專門的安全帶,而且由於需要將繩索按規定要求綁在八字環上,準備時間較長,且每次只能進行一人索降,落地後需要將繩索從八字環上去除也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使用緩降器索降每人花費的時間約需30秒,這就造成直升機在機降區懸停時間過長。所以緩降器索降一般多用於非火線的救援任務,不適合進行大規模火線機降作戰。

補齊最後的短板,直-20離成為真正的戰術通用直升機僅有一步之遙

外軍現在基本都使用遊繩索降


另一種索降方式是現在外軍較為常見的遊繩索降,就是使用一根8到10釐米粗的繩子進行索降,人員無任何保護措施,直接用手抓住繩子滑下,用手腿部的摩擦力控制滑落速度。這種方式人員無需佩戴專用設備,落地後直接鬆開繩子就可以投入戰鬥,且兩到三人可以同時進行索降,速度非常快。直-20採用雙門同時索降的方式,基本可以在30秒內將人員全部投送到地面。這種方式危險性較大,人員需要經過較多訓練,且機降高度較低,一般在10-15米之間。但是其索降速度快,機降效率高,直升機受威脅時間很短。

不管哪種方式都需要用到直升機上的索降架,它的結構也非常簡單,就是一個安裝在艙門口的金屬架子,當然也可以直接用絞車替代。索降架的意義並不在於裝備本身,而是使用理念。解放軍以前一直只有特戰部隊進行過緩降器索降的訓練,普通部隊士兵完全沒有接受過索降訓練,而遊繩訓練基本沒有進行過。這些年空中突擊部隊成立後,已經全面開始普及遊繩訓練,這說明部隊已經充分認識到直升機機降作戰的特點,並適時調整了訓練內容。所以雖然現在直-20上還沒有看見專用索降架,但是筆者一點都不擔心,裝上索降架基本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最後一個就是筆者反覆提及的艙門機槍。中國直升機上安裝艙門機槍已經開始全面普及了,在直-8直升機和米-17直升機上,都已經安裝上艙門機槍。但是現在解放軍直升機的艙門機槍還有諸多缺陷,使用起來並不能完全發揮效果。

補齊最後的短板,直-20離成為真正的戰術通用直升機僅有一步之遙

配備艙門機槍的直-8NWJ型直升機


艙門機槍的作用是在直升機懸停機降時,為受彈面最大的兩側和最脆弱的尾部提供火力掩護,這是隻能前向射擊的直升機外掛武器無法完成的任務。由於敵方火力往往是突然出現的,所以艙門機槍的反應必須快速靈活,且安裝位置不能影響兵員的機降動作。艙門機槍需要較高的射速以便在短時間內對目標進行火力覆蓋,同時有儘可能大的射界,以及快速調轉槍口的能力。現在解放軍直升機的艙門機槍都採用垂直固定槍架安裝在機艙內,射界有限,特別是對俯角較大的下方目標完全沒有射界。而且由於槍架較短,射手一般採用蹲姿或跪姿操作機槍,調轉槍口時非常不便。且現在裝備的艙門機槍是由坦克機槍發展而來,射速相對偏低,沒有專用柔性彈帶和排殼管,而是採用直接掛彈箱和蛋殼蒐集袋來解決供彈和排殼問題,這就造成火力經常因重新裝彈和清理彈殼收集袋而中斷,影響火力持續性,且整槍重量過大,操作起來比較費勁。

補齊最後的短板,直-20離成為真正的戰術通用直升機僅有一步之遙

美國黑鷹直升機直接將機槍、彈箱和排殼管全部裝在機外


補齊最後的短板,直-20離成為真正的戰術通用直升機僅有一步之遙

外軍現在比較流行的艙門機槍槍架


外軍現在普遍採用的是外伸型的梁式槍架,使機槍的安裝位置在艙門以外,這樣射界的限制就非常小。供彈系統大量採用大容量彈箱和柔性彈帶,排殼系統則使用排殼管直接排出機外,這樣就不需要反覆進行裝彈和傾倒彈殼收集袋的動作,可以保持較長的火力持續性。另外外軍艙門機槍的槍架安裝位置較高,射手可以坐著甚至站著射擊,對快速調轉槍口非常有利。

補齊最後的短板,直-20離成為真正的戰術通用直升機僅有一步之遙

進行測試的6管速射機槍,槍架的設計過於簡陋


在上面三項裝備中,艙門機槍是解放軍陸航現階段最欠缺和落後最多的一項。不過直-20借鑑“黑鷹”直升機設計了專門的艙門機槍射擊窗,並且在窗下方的機艙外壁上設計了專門的艙門機槍安裝接口和彈帶開口,再結合最近曝光的直-11WB進行6管速射艙門機槍射擊試驗的報道,筆者相信解放軍陸航經過專門設計,符合實戰需要的艙門機槍已經接近列裝,即將出現在直-20直升機上。在配齊了這些裝備以後,直-20將真正成為一架合格的戰術通用直升機,成為解放軍空中突擊旅的主戰裝備。而解放軍陸軍也將真正實現為“猛虎插上翅膀”的新時代戰術目標,成為未來戰場上一支強大的戰鬥力量。

補齊最後的短板,直-20離成為真正的戰術通用直升機僅有一步之遙

直-20射擊窗下方的機槍安裝接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