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盜墓與反盜墓的鬥爭史

《鬼吹燈》是由作家天下霸唱創作的以探險為主題的系列小說,也是盜墓題材的一個大IP。目前,網劇《龍嶺迷窟》正在熱映,由胡八一、Shirley楊、王胖子和大金牙組成的"小分隊",為了尋找傳說中的雮塵珠,破解龍骨天書之謎,開始了在陝西的探險之旅。

《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盜墓與反盜墓的鬥爭史

與原著不同,網劇《龍嶺迷窟》對人物馬大膽做了較大改編。小說中馬大膽出場沒多久就被天雷劈死了,而劇中則成為一位反派大boss,聚集了一幫兄弟,成為當地重要的盜墓團伙。

自古以來,盜墓與反盜墓一直是此消彼長的鬥爭關係。歷史上有大量的人,為了利益,走上了盜墓的道路。不管是盜亦有道的"摸金校尉"胡八一,還是寧做富貴鬼,不做窮死漢的馬大膽,他們都有著並不高尚和光彩的初衷。

一、盜墓的利器——從洛陽鏟說開去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盜墓是件技術活,不能只憑一身蠻力。胡八一憑藉祖上傳下來的《十六字風水秘訣》,可以分金定穴,實現類似現在探測儀的功效。而馬大膽之流則只能憑藉鋤頭、鐵鍁和炸藥等方式進行蠻幹。

《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盜墓與反盜墓的鬥爭史

其實,說起盜墓的工具,一定繞不開洛陽鏟。相傳,洛陽的一位村民李鴨子偶然發明了洛陽鏟。李鴨子(1870—1950),因家境貧寒,以刨古墓為生。1923年,李鴨子去孟津縣趕集,看到有人挖坑時用的是一把筒瓦狀的短柄鐵鏟子,挖土效率很高。李鴨子受到啟發,然後依照樣子打造了一把新鏟子,這就是洛陽鏟的雛形。隨後,洛陽鏟開始在盜墓者中流傳開來。

洛陽鏟為什麼會受到盜墓者以至於考古學者的青睞呢?這還得從鏟子的特點說起。

與其他鏟子的不同,洛陽鏟獨特之處在於它是半圓形的而不是扁的,而且至今只能手工製造。裝上鏟柄後可以打入地下十幾米,提起後,鏟頭內面會帶出一筒土壤。

《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盜墓與反盜墓的鬥爭史

通過對土壤的辨別,可以判斷出土質以及地下有無古墓等情況。考古學家衛聚賢曾在《中國考古學史》中記錄了盜墓者使用洛陽鏟的情景。後來,洛陽鏟被廣泛應用於考古研究,使用洛陽鏟來辨別土質,成為每一個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在殷墟、偃師商城等古城址的發掘過程中都有洛陽鏟的功勞。

《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盜墓與反盜墓的鬥爭史

在劇中,Shirley楊的外公鷓鴣哨是一位技藝超群的搬山道人。他的兩件利器分別是金剛傘和飛虎爪。金剛傘,據說可以水火不懼,百毒不侵,專防古墓之中的各種機關暗器。而飛虎爪則是由精鋼打造,前邊形似虎爪,後邊墜有長索,可以遠距離抓取東西,是探險不可或缺的利器。

二、盜墓史上的四大門派

《鬼吹燈》系列小說中描寫了盜墓的四大門派:摸金、發丘、搬山、卸嶺。

摸金派據說源自三國時期曹操設置的摸金校尉。史書記載:"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為了能夠搞到軍用物資,曹操也是費盡心思了。

《龍嶺迷窟》中有摸金派的較多介紹。鷓鴣哨曾經拜了塵大師為師。摸金派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擅長用星象計算古墓方位,並有嚴格的"職業規矩":雞鳴之後不摸金、蠟燭熄滅後不摸金、進墓只取一兩件東西等。

《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盜墓與反盜墓的鬥爭史

發丘派據說有一枚祖傳銅印,上刻"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字樣,技能與摸金派類似,不過更注重協作,利用團隊的力量和周密的計劃開展行動。

搬山派是慣用俗稱"開喇叭"的方式盜墓,精通武術及機關陣法。他們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取財寶,而是為了尋找解脫"詛咒"的雮塵珠。劇中的鷓鴣哨就是最後一名搬山道人。

《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盜墓與反盜墓的鬥爭史

卸嶺派在風水術法方面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擅長破壞法陣,對風水地形的特點了如指掌。卸嶺派最大的特點是鼻子靈敏,經常可以通過辨別土壤氣息判斷墳墓中的情況。 劇中卸嶺派曾經的魁首就是陳玉樓,他在雲南一行後心灰意冷、隱姓埋名。

小說和電視劇中這些門派,雖有一定的歷史依據,但傳說成分更大。總體來說,歷史上盜墓方式還是以野蠻方式居多。比如,"大盜"孫殿英盜慈禧陵墓,用的就是炸藥炸墓門的方式。

三、歷史上的反盜墓舉措

盜墓之風由來已久,為了應對形形色色的盜墓活動,古人都有哪些反盜墓的舉措呢?根據整理,我們大體歸納了兩大類:

1.思想勸誡與行動懲處相結合:頒佈嚴刑峻法以禁止盜墓

法律是社會治理的底線。各朝各代都有針對盜墓行為的律法,比如《淮南子·汜論訓》:"天子縣官法曰:發墓者誅。"

《大明律》關於盜墓的條款更為明細:"凡發掘墳冢見棺槨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已開棺槨見屍者,絞;發而未至棺槨者杖一百,徒三年";"凡盜大祀神祇、御用祭器帷帳等物及盜饗薦、玉帛、牲宰、饌具之屬者皆斬。凡盜園陵內樹木者,皆杖一百,徒三年;盜他人墳塋內樹木者杖八十;若記贓重於本罪者,各加罪一等。"


《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盜墓與反盜墓的鬥爭史

從上面列舉的例子可以看出,盜墓的系列行為,小至一草一木,大至發冢開棺,都有相應的懲處措施。通過法律在事前讓公眾知道盜墓會受到的懲處,使人預知風險成本,減少盜墓行為。同時,也通過事後的強制執行,讓以身試法者付出沉重的代價。

2.技術防盜:增加盜墓難度

第一種是在墓葬結構上採取特殊防盜措施。比較典型的方式有:

①"積沙"。在棺槨固定後,便往墓坑內填沙。積沙主要是防盜,盜墓者挖洞挖到積沙層,沙子會流到洞裡,將盜洞填滿,同時,沙子流動帶動石頭塌方,從而打擊盜墓者。

②"依山鑿穴"。充分險要地形,增加盜墓難度。比如,在一些南方少數民族有懸棺葬的習俗,就是將棺木置於懸崖的洞穴中。

《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盜墓與反盜墓的鬥爭史

③"三合土"澆築墓穴。通過增加墓穴的堅固程度來降低被盜風險。比如,元末明初張士誠母親的墓葬,從裡到外層層用三合土、泥沙漿、碎石等澆築了十多層,相當堅固。盜墓者沒有打通,考古工作者也是動用了鑽井機械才發掘成功。

④設置機關暗器。比較常見的就是弓箭、翻板和毒氣等。比如,漢代皇陵地宮中"四方外陟,東石外方立,先閉劍戶,戶設夜龍、莫邪劍、伏弩,設伏火。"

第二種是在墓葬位置上採取保密措施。比較典型的方式有:

①"故布疑冢"的障眼法。比如,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就是典型例子。還有的會故意打一些盜洞,造成已經被多次盜竊的假象。

《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盜墓與反盜墓的鬥爭史

②"深葬而不墳"。在元代的帝陵則採用原始社會深葬而不墳的習俗。據《黑韃事略》記載:"其墓無冢,以馬踐柔,使平如平地。"

③採用"秘藏之法"嚴密封鎖有關下葬的所有消息,不惜殺人滅口。

無論是從法律層面,還是從技術層面,歷史上都有相應的反盜墓措施。但盜墓與反盜墓的糾纏卻從未終結,始終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處於此消彼長的鬥爭中。

及至今日,盜墓行為時有發生,文物破壞和流失現象依然嚴重。看電視固然緊張刺激,但也須謹記:地下古墓中的物品都是國家文物,一旦破壞將是毀滅性的,而盜墓行為必將受到嚴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