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谷曹家大院,低調奢華有內涵,比喬家大院更值得看(上篇)

近期,我從深圳到山西晉中市太谷區出差,半工半遊,也待了有一小段時間了。跟當地人差不多,因剛改設為區,還叫不順口,我們還是先叫它太谷縣吧,似乎叫太谷縣,更有明清時期的味道,符合太谷整個悠久歷史文化的韻味。

太谷所在的晉中大地,在明清時期,湧現了一大批傳奇人物,形成了一個個有名望的大家族,慢慢的,也在三晉大地上形成了獨特的晉商文化。來到山西旅遊,可以說“大院”文化是必看一項。而這些大院中,又以喬家大院、王家大院、曹家大院等為代表。

這次在太谷我先後去了兩次曹家大院,第一次,還是跟以前一樣,人文景觀請了講解員,第二次是自己去又仔細逛了一遍,在裡面待了很久,可謂是每個角落都細細看了個遍,感受頗多。通過本文,小飛俠跟大家分享曹家大院的背後故事和我的所行所感。


山西太谷曹家大院,低調奢華有內涵,比喬家大院更值得看(上篇)


曹家

既然是曹家大院,那就先帶大家瞭解一下曹家。當然了,這些建築背後的故事也是從講解員那聽來的。先了解了曹家,才能更好地瞭解曹家大院。

曹家興家是在明代,洪武年間曹家始祖曹邦彥發現太谷北洸村這一帶山好水好地好人好,然後就舉家從太原遷移到了太谷,逐漸穩定下來,其後兩百年間,雖曹家還是以農耕為主,但也逐漸發展起來。


山西太谷曹家大院,低調奢華有內涵,比喬家大院更值得看(上篇)

子孫中有位叫曹三喜的關鍵人物,比較愛折騰,獨自闖關東做磨豆腐買賣,後利用當地盛產高粱開起了高粱酒坊而賺得第一桶金。曹家的釀酒業為其商業集團奠定了基礎,然後發展了雜貨行、布匹行、典當行等多個產業,在明朝末年的時候在東北十分壯大。而後逐漸遷回關內並輻射全國,到了清朝已經商號遍佈全國各地,說是“有麻雀飛得到的地方就有曹家商號”,可見其經商範圍之廣。

更厲害的是,不僅國內遍佈曹家“連鎖店”,還把生意做到國外,向東到日本、向北到俄羅斯、向西一直到萬里之外的歐洲英法等國。其資產額高達千萬多兩白銀,富可敵國;商號,也就是分公司,多達600多個,僱員有37000多人,簡直就是一個大型跨國商業集團!

曹家是晉商裡的翹楚,更是在全國經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興旺發達幾百年,與其嚴謹的家風、代代傳承的責任心和晉商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人說富不過三代,但曹家不然,整整富了十幾代。

當時我就問講解員,曹家似乎不如喬家大院的喬家名氣大啊,比起喬家如何?講解員笑了,說了幾個字:不可相提並論也。原來,曹家興家比喬家早不少,因他們鼎盛時期並不在一個年代,不太具有可比性,但論實力來說,曹家可以說比喬家高很多。只不過,喬家因後來的影視劇和電影等宣傳作用,知名度更高一些。

曹家大院——三多堂

在山西這邊待段時間,把這邊的好幾個大院都走一走,我發現其實這些大院的層級是這樣的:某個富商家族所建的一大片宅院群,我們都統稱為他們為“某家大院”,然後這個家族給他們子孫分支的院落群,叫“堂”,每個堂又是由好幾個院落組成的,叫某某院,每個院呢,又含有好幾進房屋。所以為啥說深宅大院,真是跟迷宮一樣。


山西太谷曹家大院,低調奢華有內涵,比喬家大院更值得看(上篇)

前面介紹曹家已經說了,曹氏家族富可敵國,商業實力極其龐大,曹家大院自然是佔地廣闊,極具氣勢的,清朝年間曹家在太谷北洸這邊建起了設計精良、富麗堂皇的四座大院,房屋形狀分別按照“福祿壽囍”四個大字形狀而建,如果當時有無人機拍攝的話,高空而看,一定特別壯觀!可惜隨著抗日戰爭日軍侵入和後來的文革,四座大院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目前只剩下一座“壽”字形大院,名為“三多堂”,就是我們如今去旅遊所看到的曹家大院(其實只是曹家大院的存留下來的一部分而已)。

此堂名為三多堂,大家肯定像我一樣有這個疑問,是哪三多呢?我當時猜的是多福多祿多壽,結果只猜對兩個,其實應為“多福、多壽、多子”。三多堂並排三個院落,居中的“多福”院,主人居住,東邊的“多壽”院,老人、長輩居住,西側的“多子”院,子孫居住。中間甬道西高東低,寓意人往高處走。瞧瞧,多麼講究!

去曹家大院細細遊覽了兩遭,把它的幾個亮點分享給大家:

傳統而典型的晉式建築和院落風格:三多堂的院落都方方正正,入口是山西這邊的經典門簷,兩側窗戶為大圓窗,牆體厚達1.6米,冬暖夏涼。講解員說這邊講究居住的院內不種樹,樹木都種在花園裡;房頂全部向院內傾斜,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山西太谷曹家大院,低調奢華有內涵,比喬家大院更值得看(上篇)

曹家大院有高樓,難得的是允許遊客登上去!三個院落的三座三層主樓,樓如堡壘,登樓而上,屋頂平坦,建有三座亭子。登頂遠望,周邊幾里盡收眼底。


山西太谷曹家大院,低調奢華有內涵,比喬家大院更值得看(上篇)


山西太谷曹家大院,低調奢華有內涵,比喬家大院更值得看(上篇)

樓頂


山西太谷曹家大院,低調奢華有內涵,比喬家大院更值得看(上篇)

登樓遠眺


而可能正是因為它的奢華和突出的高度,當年被侵華日軍當作駐紮司令部兼城堡,據說日軍從曹家大院搬珍寶整整搬了四十天才搬完,而就連很多屋內大梁上貼飾的花形金片,悉數被用尖刀颳走,只留下一道道刀痕和看不太清的彩繪,實在令人氣憤而痛心!


山西太谷曹家大院,低調奢華有內涵,比喬家大院更值得看(上篇)

樑上貼金全被颳走


曹家錢窖引人遐想。在正房的一個面積不大的東側間裡,看起來稀鬆平常的炕頭,竟然隱藏著曹家低下錢窖的入口!入口似井口,很窄,只容一人通過,講解員說,房屋高達17米,此窖也深達17米,為曹家地下金庫,具體內部如何,還沒有人深入一探究竟過,說不定,還藏著不少珍寶?


山西太谷曹家大院,低調奢華有內涵,比喬家大院更值得看(上篇)

錢窖入口


曹家不僅有地下錢窖,還有地下廚房和地下酒窖,地下酒窖我好理解,利於儲存酒類,但地下廚房我就有點不太理解了,在古代也沒電燈,裡面黑漆漆的,也不便於通風,為何要建為地下廚房和餐廳呢?講解裡說這樣冬暖夏涼,但我依然覺得有點費解,或者說,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


山西太谷曹家大院,低調奢華有內涵,比喬家大院更值得看(上篇)

地下廚房入口


曹家繡樓。繡樓為閨中待嫁的女孩子居所,建在主人房大北屋旁邊,夾在高高的主樓中間,雖是兩層,但與旁邊的三層相比,形成一個低窪之勢,原來,是因為當時男尊女卑的理念,待嫁女子,要三從四德,地位比男子低,所以繡樓也體現出女子低於男子的地位,來提醒待嫁女孩,擺清女子的地位。繡樓小院內,一排五六間房間的平房,是給下人住的,這個院所有的下人,全都是服侍繡樓二樓那一位小姐的,小姐年方十二三,已到了待嫁的年紀,上了繡樓就不能再出來直到出嫁,上二樓的樓梯,特別狹窄,只可以容這位十二三歲的女孩上下,男子身高馬大,想上去是不可能的。瞧了他們這嚴格的制度,真是慶幸自己生在現代社會啊!


山西太谷曹家大院,低調奢華有內涵,比喬家大院更值得看(上篇)

繡樓和僕人房


山西太谷曹家大院,低調奢華有內涵,比喬家大院更值得看(上篇)

繡樓樓梯


曹家大院(三多堂),現在不僅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開闢成了三多堂博物館,內部陳列家史展覽、傢俱瓷器古董等,其他還好說,但到了三多堂,這裡的“百壽大屏風”和珍寶館裡的幾件珍寶,一定要看!(到底是哪些珍寶呢,曹家大院還有那些故事?請見下篇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