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共和國長子”


遼寧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共和國長子”


地名如人名,

一個名字代表著一個地方的特色,

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有淵源與意義。

地名,

就是一座城市的身世。

歷史緩緩向前,

流傳中,許多地名已非原意。


遼寧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共和國長子”


和平區

來歷名稱 早在解放前,日本侵略者盤踞在如今的瀋陽和平區一代,那時候的和平還叫千代田區。後來解放後,千代田區才改名叫和平區,寓意著世界和平。原來在和平區,很多街路名都是日本名字,後來都統一改成了中國城市的名字,這其中就包括註明的太原街。


遼寧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共和國長子”


瀋河區

來歷名稱 1938年1月1日在現區界內設瀋陽區。1948年11月20日瀋陽區與渾河區合併,改名瀋河區。瀋河區是由原瀋陽區與渾河區合併組成。


遼寧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共和國長子”


大東區

來歷名稱 清康熙十九年,繞瀋陽城環築土城,設八個邊門。大東區在鑲紅旗界撫近(大東)關以外。所謂古城以東,東邊門外,故取名“大東”。


遼寧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共和國長子”


皇姑區

來歷名稱 皇姑區名字的由來瀋陽市皇姑區的名字源於皇姑屯


遼寧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共和國長子”


鐵西區

來歷名稱 鐵西區建制於1938年1月1日,因位於長大鐵路西側而得名。“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佔領瀋陽。鐵路以西除附屬地外屬瀋陽縣。1932年11月瀋陽縣所轄東起南滿鐵路(現長大)、西到大則官屯(現衛工街),南至渾河、北到皇姑屯(現沈山鐵路)定為西工業區。


遼寧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共和國長子”


蘇家屯區

來歷名稱 早在1948年,瀋陽縣被撤銷,劃蘇家屯鎮及其周圍地區置蘇家屯區,以駐地得名


遼寧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共和國長子”


渾南區

來歷名稱 境內於渾河南邊得名


遼寧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共和國長子”


沈北新區

來歷名稱 1948年撤瀋陽縣,析縣北部置新城子區,以駐地得名


遼寧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共和國長子”


于洪區

來歷名稱 1938年設於洪區,以境內於洪屯得名。


遼寧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共和國長子”


遼中區

來歷名稱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析新民、遼陽、海城三縣地置遼中縣,治阿司牛錄鎮(今遼中鎮)。因處遼河中游,故名。


遼寧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共和國長子”


康平縣

來歷名稱 光緒六年(1880年)康平設縣,駐地康家屯,取其首字“康”,兼取太平之意,故名康平縣。本內蒙古科爾沁左翼前、中、後三旗地,清光緒六年(1880年)置康平縣,設治康家屯,故名。


遼寧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共和國長子”


法庫縣

來歷名稱 “法庫”一名亦稱“發庫”,是滿語音譯,意為“魚粱”,即捕魚的矮堰。法庫原稱“法庫門”,是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盛京北境的邊口門。故址在今法庫鎮南七十五公里的“舊門”。“舊門”乃清室皇莊故地,瀕河產魚。“法庫”是以其地民族語言,因築有捕魚之梁而得名。


遼寧省這個劃為10區1市2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共和國長子”


新民市

來歷名稱 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巡檢司移駐新民屯,以區別大小民屯故名新民。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設巨流河巡檢,故治在今市東北20裡巨流河鎮。乾隆初移駐新民屯,此為新民屯設治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