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一意孤行的推薦高毛利產品,請問藥店的未來在哪裡?

經營產品的自主品牌設計與開發是零售業態的另一個逐利的發展方向,沃爾瑪、家樂福等國際大型連鎖零售企業無不在產品的自主品牌建設方面獲得了豐厚的品牌效益和經濟效益。

還在一意孤行的推薦高毛利產品,請問藥店的未來在哪裡?

近年來,我國零售藥店經營產品的自主品牌建設正蓬勃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常用的一般操作手法是採取“OEM”的方法來實現。與此同時,湖南的“特格爾”、上海的“PTO”等類似採購聯盟的出現也彰顯了自主品牌在零售藥店業中的青睞和追捧。

還在一意孤行的推薦高毛利產品,請問藥店的未來在哪裡?

實際上,零售藥店經營品種的自主品牌化也並非一帆風順,一些零售藥店的自主品牌化還受到業界及消費者的諸多質疑。筆者認為,經營品種的自主品牌化是零售藥店勇於進取、積極探索的有益之舉。但零售藥店在自主品牌化建設方面應當妥善處理好以下問題:

一、戰略定位問題

自主品牌建設涉及零售藥店的經營戰略定位問題,企業在進行自主品牌建設之前一定要制定清晰地自主品牌發展戰略,使之符合企業的總體發展戰略,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風。說到底,不結合自身企業的發展戰略特點,而依葫蘆畫瓢式的照搬模式,難免會出現水土不服和過敏反應。

還在一意孤行的推薦高毛利產品,請問藥店的未來在哪裡?

二、產品質量問題

業界同行大都知曉,自主品牌的產品一般都是由一些規模比較小的生產廠家OEM貼牌生產,所以零售藥店在尋找合作廠家時必須將產品質量問題置於經濟效益問題之上,把產品的內在質量擺首要位置上,否則,消費者不但不認賬、不購買,產生不了經濟效益,一旦出現質量問題還將嚴重影響零售藥店整體的品牌形象,這就適得其反,得不償失。

還在一意孤行的推薦高毛利產品,請問藥店的未來在哪裡?

三、產品價格問題

自主品牌通常能為藥店帶來較高的毛利率,但藥店切忌為了高毛利而過多抬高自主品牌產品零售價格,否則會引起消費者的牴觸。筆者認為,自主品牌產品的零售價格應低於消費者熟悉的知名品牌產品15—25%左右為宜,以吸引消費者選購,培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對於一個全新的品牌產品,實際上消費者會有一個實在的心理預期,認為它們應該低於市場上家喻戶曉的品牌品種的價格。所以在藥品的定價策略上要做到順勢而為,迎合顧客的消費心理。

還在一意孤行的推薦高毛利產品,請問藥店的未來在哪裡?

四、品類管理問題

(一)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品類管理——以品種毛利率的高低來分類管理

具體做法是:通過核算每一個產品的銷售利潤率,將高毛利產品按高、中、低來分類管理,通過字母ABC來區分,每一個類別每一個檔次的每一個品種按單品給於營業員既定的“首推”提成,以有效的促進高毛利品種的銷售為目的,這就是業界通常所說的“品類管理”,是市場競爭中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產物。這種模式最早出現在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地區,起源於2004年,發展於2005年以後,而現在幾乎是全國複製。因為這種模式可以為藥店帶來真正的利潤,確切的說能夠實現單位產品的利潤最大化。顯然,通過店員的持續“首推”,在以利潤為前提的標準下,單位品種的利潤最大化可以為整個藥店整體的平均利潤率作出高比例的貢獻。

還在一意孤行的推薦高毛利產品,請問藥店的未來在哪裡?

(二)建議積極導入的品類管理——以產品的質量效果來分類管理

每一種新事物的出現肯定有其突破性和顛覆性的一面,拿“高毛利品種首推”的品類管理來說也有其必然性的條件,那就是市場競爭的激烈,沒有利潤就很難活下去。而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和過多運用,這種模式早已優勢不再,同類化趨勢明顯。所以,同樣在市場競爭激烈和醫改方案對零售藥店的“威脅”已經存在的前提下,零售藥店的品類管理應當在原有的基礎上力求提升和細化,進一步探索和實施以“產品質量和效果”為標準的ABC分類管理。將名廠名牌的產品、顧客反映性價比高的產品、技術含量高的新特產品為質量座標做好零售藥店的品類管理。只要“質量優、效果好”的品種全部導入品類管理,與前述第(一)種品類管理相結合,各取所長,配合起來相得益彰,殺出一條血路。這樣一來,零售藥店的品牌建設才能更上新臺階。

還在一意孤行的推薦高毛利產品,請問藥店的未來在哪裡?

魚腥草: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消癰排膿的功效,入肺經,老慢支可以配伍桔梗煎湯溫服,效果極佳。

(三)傳統品牌產品與自主品牌產品之間的矛盾化解

零售藥店在傳統市場品牌產品與企業自主品牌產品之間的品類管理方面必須要達到科學平衡,在經營自主品牌產品的同時,必須繼續經營消費者熟悉、喜愛的品牌品種,儘管這些品牌品種的毛利非常低。否則,消費者因選擇權的被剝奪而逐漸流失,這同樣會很直接地影響零售藥店的品牌形象。

還在一意孤行的推薦高毛利產品,請問藥店的未來在哪裡?

五、自主品牌產品的“首推”問題

眼下的市場形情是,許多零售藥店為了追求高毛利而強行“首推”自主品牌產品,更糟糕的是對傳統市場的品牌品種則不經營、不陳列、不推薦或負推薦等等,從而遭到消費者的強烈反感,這必將嚴重損傷藥店的信譽和形象。毋庸置疑,零售藥店以利潤率為內涵的品類管理本著企業利潤追求的角度來說是符合商業思維和法則的,但是要運用得當,不可一味強求,要把握好度,特別是在新醫改已經實施基本藥物“零差價”的今天,是不可再將“高毛利品種首推”的經營模式作為主要且重點又單一的營銷策略,應當是在零售藥店的品規配置上,既要考慮保留與品牌藥的合作,實現藥品品牌與藥店品牌的有效互動與雙贏,又要從採購成本的角度出發,關注非品牌藥品的利潤貢獻率。更好的處理辦法應當是從長計議,藥店應儘量客觀、公正地對待自主品牌產品和其他品牌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