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鳴的2300個夜晚

今年3月,福布斯公佈了2019年全球億萬富豪榜,其中,在中國大陸篇的榜單上,字節跳動創始人、CEO張一鳴力壓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成為中國80後白手起家的富豪第一名。他的財富值高達162億美元。

張一鳴與美團創始人王興是同鄉,他從福建小城龍巖考到天津讀大學,又轉戰到北京創業,從程序員做起,遭遇三次創業受挫後,在第四次,他和他的字節跳動,“一鳴驚人”。

回顧張一鳴和字節跳動的成長路徑,在中國的互聯網界似乎又很難找到類似的例子——從零開始打造改變行業的推薦引擎,不站隊BAT、多維度打造app工廠、搶先做國際化佈局。

“今日頭條把中國人的勤奮、後來居上和有錢等因素髮揮到極致——迭代特別快,工作人員很勤奮,不停的加班。”投資人周亞輝曾在接受雷帝觸網採訪時評價說,“我覺得它能到1000億美金,是騰訊最大的競爭對手。”周亞輝和金沙江創投的朱嘯虎都曾後悔在前期錯失了投資張一鳴機會。

張一鳴有多勤奮和愛思考?我們試圖從他的社交網絡上尋找一些答案。我們發現,從2009年8月註冊微博到2015年底的2300多天中,張一鳴在微博上共留下2800多條動態,記錄了他從九九房到今日頭條創業初期點滴的思考和感悟。張一鳴喜歡在夜晚發微博,時間常常集中在10點到凌晨2點之間,雖然自嘲“喜歡晚睡晚起”,其實大多數時間,他早上10點會出現在公司,繼續一天的工作。

社交網絡上的張一鳴可以因為一個代碼失誤和體驗不夠好的產品熬夜研究;他會在微博上關注大公司的相關新聞,有時會轉發並評價一、二。創辦今日頭條後,他偶爾會分享一些有趣的鏈接和段子。

社交網絡上的張一鳴表示,堅持一天要睡夠7小時,“16個小時豐富緊湊一天回家感覺真好,我喜歡。”

他推崇“延遲滿足感”, 還專門發佈了《少有人走的路》圖片,解釋什麼是“延遲滿足感”——簡單來說,是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

他求賢若渴,在他發佈的微博中,有超過30條是招聘啟事。在今日頭條創辦初期,他就開始高薪聘請管理人才,數據工程師、算法工程師等,一度在全球範圍內以百萬美金尋求人才。

可以看出,在早期,微博曾是張一鳴獲取信息的一個來源,也是其思考問題、表達看法、甚至與自己對話的陣地。

張一鳴在微博上的粉絲不多,目前只有7萬多人,到2016年,他很少出現在微博了,把陣地轉移到了頭條號。但是,可能因為工作繁忙等原因,他很少再發布狀態。偶爾心血來潮,會嘗試一下抖音,轉發幾個熱門視頻,但很少再“直抒胸臆”。

2018年末,成立6年的字節跳動被曝完成了Pre-IPO輪融資,投後估值達到750億美元。曾經羨慕360市值超過百億美元的張一鳴,已經把他的公司帶進中國互聯網第二陣營,併成為挑戰騰訊、百度的生猛力量。

現在從微博回看他之前的創業奮鬥的2000多個夜晚,他一直處於在獲取信息、思考、積累的過程中,字節跳動的創立和成長也堪稱是一種厚積薄發、水到渠成。

張一鳴的2300個夜晚

Stay young


2016年,張一鳴在“2016今日頭條Bootcamp”上對研發&產品部門應屆畢業生髮表寄語,演講題目則是把把喬布斯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改成了“Stay hungry, Stay young”。“Stay young的人基本沒有到天花板,一直保持著自我的成長。”張一鳴這樣說。他也在身體力行。

2005年,張一鳴大學畢業,開始北漂,他經歷了失敗的創業項目後,加入了剛創業不久的在線旅遊網站酷訊。他從一個普通工程師做起,在工作第二年就開始管四、五十個人的團隊,負責所有後端技術到。2007年時,他已經是酷訊的技術委員會主席。

在同事中,張一鳴不是技術最好的,也不是經驗最多的。他曾在演講中分析,自己之所以能夠迅速成長,迅速升遷,得益於自己的幾個特質。

“第一個,我工作時,不分哪些是我該做的、哪些不是我該做的。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後,對於大部分同事的問題,只要我能幫助解決,我都去做。”,他提到,“當時,Code Base中大部分代碼我都看過了。新人入職時,只要我有時間,我都給他講解一遍。通過講解,我自己也能得到成長。”

另外,他提到,在工作的前兩年裡,“我基本上每天都是十二點一點回家,回家以後也編程到挺晚。確實是因為有興趣,而不是公司有要求。所以我很快從負責一個抽取爬蟲的模塊,到負責整個後端系統,開始帶一個小組,後來帶一個小部門,再後來帶一個大部門。”

早在2012年國慶假期期間,一個認證為“百度副總裁”的微博賬號@YentownAngel微博中稱,“搞我們這一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放長假,對我來說,放假、休假、度假、休息時間都是碎片式的”。當時,張一鳴轉發了這條微博並評論說,“有人畢業兩年就可以獨當一面,有人畢業10年還要想辦法跳槽溢價,區別其實很早就開始體現了。”


張一鳴的2300個夜晚


從創辦字節跳動前的經歷看,無論是在酷訊、飯否還是擔任房產信息平臺九九房CEO,他從未離開信息領域,他的日常思考也常常與此相關。

早在2010年,他就發過一條微博稱,“未來會有更多的輸入輸出的創新讓信息可流動,更多分發推薦的機制轉動起來”。2012年,他就曾在微博上提到,“feed精準推送我一直認為這是商業化的最大可能渠道”。2013年的某個深夜,他也曾微博發佈動態——“百度、google,搜狗,搜搜的每千次搜索收益大概是多少?”

他的微博中關於百度和李彥宏的狀態有30多條,周鴻禕和360有關的有10多條,幾乎涵蓋了他們每一次重大的戰略調整。創辦字節跳動前,張一鳴在微博上偶爾也會就李彥宏的發言評論一、二。

有趣的是,那時的張一鳴很少提到騰訊。在他僅有和騰訊相關的微博裡,清一色的都是溢美之詞。2011年,第一次看到微信4.0升級前的架構時,在學英語的他直接喊出了“wow”,直言騰訊在IM領域無對手。

當時的張一鳴始終處在學習和思考的狀態。他的微博動態往往是在研究技術,分析產品,琢磨招人用人,跟蹤和討論到公司發展佈局,這些都是他積累和成長的痕跡。

張一鳴的2300個夜晚

從工程師到巨頭管理者的進階


媒體報道稱,2018年,字節跳動實現營收約500億元,它不僅在信息流廣告市場成為百度勁敵,隨著抖音、西瓜視頻等矩陣產品的崛起,頭條系產品也成為與騰訊爭奪用戶在線時長和廣告客戶的強勁對手。

今天,字節跳動這艘估值750億美元的巨輪總掌舵人依然是張一鳴。實際上,在早期,字節跳動融資時,很多投資人並不看好張一鳴,包括著名投資人朱嘯虎。

在B輪融資時,字節跳動投資人SIG的王瓊曾經帶著張一鳴去見朱嘯虎,結果雙方只聊了15分鐘,朱嘯虎就送了“閉門羹”。“看著這個小孩兒蔫蔫的,不是我投資的風格。”朱嘯虎曾提到。

字節跳動的快速崛起,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張一鳴的“兇猛招人”。招人也幾乎成為張一鳴微博裡恆久的主題。從最初創業時,張一鳴就提出 Pay Top of the Market。他曾提到,“我主動要求HR部門至少每年要對市場薪酬做一次定位,保持市場薪酬在業內領先。當然如果人力成本很高,反過來也要求公司必須能把這些人配置好、發揮好,這正是一種進取的姿態。”

張一鳴曾說,創業初期,自己就像一個個銷售一樣,四處推銷公司的願景和機會。他希望自己給候選人留下坦誠、可信賴的印象,他經常去候選人公司或家的樓下等他們,北京的霧霾也擋不住他。

在用人上,張一鳴比較喜歡真實的人;2016年底,他曾對媒體說,“我以前比較保守,現在比較大膽。用人所長,只要不會對系統帶來特別大的問題,我都願意試試。”

張一鳴接受《財經》專訪時坦承,“我不算適合掌兵,但看方向比管事情重要。我不擅長把事情推向極致,比如把公司推向運營效率最高,或者push到邊界。但對公司來說,更重要的是對重要事情的開拓和判斷。”

SIG合夥人王瓊是字節跳動的早期投資人。她曾在一篇公開自述—《為何投資今日頭條?》中提到,“每一個董事會與他(張一鳴)產生分歧最終由他拍板的決定,無論成敗, 他都會覆盤。通過自省,累計經驗教訓 。這使得他的判斷一次比一次準確,格局越來越廣闊。”

王瓊曾經給張一鳴發過這樣一條信息:“除了技術功底紮實外,你自負但不驕傲,非常好學,有全局觀,不急功近利。跟XX相比,你更接近能做大事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