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一起插秧:有遠見的父母,才捨得讓孩子吃苦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時曾說:

“每個人從生下來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


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一起插秧:有遠見的父母,才捨得讓孩子吃苦

最近,霍啟剛和郭晶晶又火了。


一個是身家百億的富家公子,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跳水皇后。

這對自帶流量的“豪門”夫婦,可每一次的出場都與“豪”字不沾邊,相反還特別接地氣。

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一起插秧:有遠見的父母,才捨得讓孩子吃苦


稱自己和郭晶晶帶著5歲的兒子霍中曦,來到了香港的郊區體驗農家生活,幫助農民伯伯插秧。

圖片中,三人頭頂著大太陽,手腳都沾滿了泥,不怕髒不怕累,正在彎腰勞作著。


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一起插秧:有遠見的父母,才捨得讓孩子吃苦


三人頭戴帽子、穿著短衣短褲,若不是知道他們的真實身份,還以為他們就是普通的一家三口。


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一起插秧:有遠見的父母,才捨得讓孩子吃苦



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一起插秧:有遠見的父母,才捨得讓孩子吃苦


面對不會插秧的兒子,霍啟剛現場手把手指導,5歲的霍中曦認真學習插秧的樣子,讓人不禁豎起大拇指。


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一起插秧:有遠見的父母,才捨得讓孩子吃苦


幹完農活後,一家人還一起享受了簡單的農家菜。

相信不少同齡孩子在面對從沒有進行過的插秧勞作後,此時應該累得不想動了。

可霍中曦不僅忙著去盛飯,還不停搞怪,高興之情溢於言表。

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一起插秧:有遠見的父母,才捨得讓孩子吃苦


雖出身豪門,霍啟剛郭晶晶夫婦,卻用最質樸的方式教育孩子,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苦。

這一舉動引起網友紛紛點贊,更有人直言:“是這對夫妻讓我們學會了分辨貴族和土豪”!

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一起插秧:有遠見的父母,才捨得讓孩子吃苦


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一起插秧:有遠見的父母,才捨得讓孩子吃苦


一直以來,霍啟剛郭晶晶都被稱作豪門中的一股清流。

郭晶晶穿55塊錢的T恤、戴5毛錢的髮圈,霍啟剛親自去超市買米,在教育孩子上,兩人也走著與其他豪門不一樣的尋常路。

南京師範大學酈波教授說:

“真正的教育,是再富也要苦孩子。”

給孩子再富有的生活,都不如讓他親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在富人想方設法給孩子體驗吃苦的機會時,可普通家庭的父母又在做什麼?


有這樣的真實事件:

一位上大一的女生嚷嚷著要買手機,拗不過她的父親,帶她走進商場。

花了將近7000元,買 了64G的iPhone 6s Plus,可坐在一旁的父親從頭到尾都沒有笑過。


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一起插秧:有遠見的父母,才捨得讓孩子吃苦

要知道年近50的父親,唯一的收入就是在路邊擺攤賣煎餅,一個月2000多元。

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一起插秧:有遠見的父母,才捨得讓孩子吃苦


明明不是富人,卻以富人的物質標準,滿足著自己的孩子。

有人說這是個“全民富二代”的時代,但更多的是“寒門富二代”的時代。

因為,在富人拼命想讓孩子吃苦時,很多窮人卻在選擇不讓孩子吃苦。

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一起插秧:有遠見的父母,才捨得讓孩子吃苦


網上曾有這樣的話題討論:“你見過哪些寒門富二代?”

很多網友說出自己身邊人的故事。

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一起插秧:有遠見的父母,才捨得讓孩子吃苦


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一起插秧:有遠見的父母,才捨得讓孩子吃苦


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一起插秧:有遠見的父母,才捨得讓孩子吃苦


有一項調查,在世界孩子溺愛指數排名中,中國父母“勇”奪第一,看了這些網友的講述,深以為然。

很多父母都抱著這樣的心態:我們這一代太苦了,再苦再難不能讓孩子走自己的舊路。

所以,就算普通家庭的父母也會卯足了勁,讓孩子擁有“富二代”的生活。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給孩子的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

哪怕能力有限,也極力滿足,順理成章造就了現在的一大批“寒門富二代”。

可是父母傾其所有的過度養育和物質補償,真的能換來孩子的歲月靜好麼?

22歲的大小夥子,生活還不能自理,這是發生在哈爾濱的真事。


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一起插秧:有遠見的父母,才捨得讓孩子吃苦


父母離婚後,小夥子就一直跟著奶奶生活。

感覺虧欠孩子的媽媽,只能用物質去彌補她,就算日子艱難,也想讓孩子出國去留學。

可到頭來,媽媽收穫的是這樣的“巨嬰”:

留學兩年,敗光200萬元卻連預科都沒畢業;回國後到大專院校求學,不到兩個月就棄學回家;終日與遊戲為伴,連吃飯都要奶奶一口一口地喂;

僅剩下的交流就是向家人要錢…

美國兒童心理衛生專家說過:

“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現在養孩子,父母都讓孩子“太享福”,但泡在蜜罐裡成長的孩子,終究是很難成才的。

美國心理學家衛·埃爾凱特說,無論一個人的生活環境如何,做父母的需要給孩子兩樣:根和翅膀。

如果給孩子提供好的物質條件是根。

但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苦、鍛鍊孩子的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獨立生活的品質就是翅膀。

因為,你今天折斷孩子的翅膀,明日就別指望他在暴風雨中展翅高飛。

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一起插秧:有遠見的父母,才捨得讓孩子吃苦


父母常說,養孩子不是為了回報。

可有沒有想過,如果因為自己給予不了孩子想要的而讓孩子痛恨自己,是不是最大的悲哀。

馬來西亞商場裡,因沒法滿足女兒買iphone手機的願望,殘疾媽媽當眾跪下,乞求女兒原諒。

讓人吃驚的是,女兒非但不原諒還大打出手。

上海大街上,已經成家立業的女兒要錢未果,就狠狠拽住身為環衛工母親的頭髮,將其拖行數米。

哈爾濱售樓部前,小夥當街毆打父母 ,只因為嫌棄父母買的婚房太小。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欣然接受父母的付出,不懂感恩,只會一味地索取,卻也成了孩子的本能。

還記得“13歲男孩錘死父母”的讓人震驚的新聞麼?

13的小男孩,因為要錢上網不成,竟殘忍地用錘子將父母殺害。

看了父母對其的寵溺程度,讓人難以理解,他是如何下得去毒手。

小男孩的父親只是一名普通的泥瓦工和木工,但卻捨得讓孩子上高昂的私立學校,一年學費就要一萬五千元。

對兒子也是百般呵護,所有好吃的好喝的都會想著兒子。

鄰居介紹說“只要是過年過節甚至是週末,都會把家裡養的,捨不得吃的雞宰給兒子吃。”

對沉迷網絡的兒子,父親勸阻沒用,還放下工作選擇陪他一起。

平時都不捨得買一瓶礦泉水的父親,卻在兒子上網時為他準備牛奶、飲料。

兒子平時結識了很多小夥伴,自稱“大哥”的兒子,拿著父親的錢慷慨地請吃飯、請上網,父親看著兒子能開心,也就忍了。

覺得父親給的零花錢太少,偷拿父親的2萬塊血汗錢,父親只是簡單地教育了兩句。

父親拼盡全力地付出,怎麼也想不到,只因為一次沒有滿足,就“惹”來殺身之禍。

有人問,為什麼中國式父母總是培養出白眼狼?


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一起插秧:有遠見的父母,才捨得讓孩子吃苦


史書有載:漢高祖劉邦為了犒勞蕭何,就給他分了肥沃的良田。

原以為,蕭何會欣然接受,可不想,蕭何堅決不接受,反而要了貧瘠的次田。

劉邦問為什麼?

他說:

“貧瘠的土地可以督促子孫勤勞耕種,懂得節儉;而肥沃的封地,孩子就容易變得好吃懶做,這樣家族慢慢就會沒落。”

如果把“貧瘠的土地”比喻成當今的寒門家庭,把“肥沃的封地”比喻成當今的豪門家庭,你就會發現——

豪門家庭和寒門家庭把日子過反了。

當寒門父母卯足了勁讓給孩子更多的愛和更好的物質享受時,豪門父母卻在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

其實,不僅僅是霍啟剛郭晶晶夫婦,很多豪門家庭都懂得讓孩子在吃苦中體驗人生百態。

李嘉誠稱從沒有用車送過自己的孩子去上學;劉燁曾談到自己家的孩子穿的是舊衣服;王中磊也說兒子自己賺零花錢;樂嘉帶著4歲的女兒,徒步7天,穿越74公里的沙漠……

“豪門富二代”的身上讓人看到“堅持、努力、刻苦、追求上進……”

這些曾經歌頌窮人家孩子的優良品質,而越來越多的‘窮人家’的孩子,卻沾染了“富二代”們的習氣。

捨得讓孩子吃苦,讓孩子在揮灑汗水的過程中,感受生活的辛勞,感恩父母的付出,更能在體驗中收穫成長,培養出適用一生的能力和素養。

這,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