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諷刺,就是你變成了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我再講幾分鐘……”老師拖課到下一節上課。

“你們吶,真不如XX班,人家xxx,你們#@@”

人生最大的諷刺,就是你變成了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小孩子懂什麼”;“我這都是為了你,總有一天你會明白的”。這是我們曾經最討厭聽到的的話。

“為了公司的項目,這週末辛苦大家加班”;“公司是的你們家”;“不要老談錢,這是多好的學習機會呀”。這是我們曾經鄙視的領導。

所以我們發誓,以後,我們一定不要和他們一樣。

人生最大的諷刺,就是你變成了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幸虧這些誓言沒有加上天打五雷轟,斷子絕孫等惡毒的詛咒。

因為我們食言了,30多歲的人,終究成為了別人的父母,老師,領導……成為了和他們一樣招人討厭的人。

每當聽到這句話“等你長大了你就明白我們的良苦用心”,我都會感到恐懼。

“為什麼?憑什麼?不可能。”慶幸的是我並沒有成為他們。

和一個朋友聊天,感慨道,這些年,他開始理解他的父母,又開始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他的孩子。

人生最大的諷刺,就是你變成了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在工作中,以之前領導對待他的方式對待他的下屬。並以過來人的口吻說,我吃過的鹽比你們走過的路都多。

我問他怎麼領悟到的?他說現實的壓力讓他不能再像小孩子那般任性(舒服),青春頂多是無知者無畏。

可悲的是,他真正的自我已經死去,而他卻以為他掌握了真理。

嬰兒一出生,是完全自我的。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慢慢的發現還有母親的存在,後來發現還有父親,老師等等……

慢慢,他成為了一個社會人。也就是說他的生命裡不光有他自己(主體),還有對他有重要影響的人(客體)。

人生最大的諷刺,就是你變成了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主客體渾然一體而不自知。我們以為我們在乎的是別人對我們的眼光,其實客體已經悄然住進我們內心,兩種力量在我們體內鬥爭抗衡。形成了我們內心的掙扎。

越小的孩子,越不會在乎別人的眼光,因為內化的客體還不足夠的強大與完備。

我們從在乎別人的眼光,直至成為了別人,變成了我們曾經反抗的討厭的人。自我的主體一點點消亡,直到死去,只剩下了客體。

這就是大多數人以為的成長,從無知者無畏到知之者有畏,從抗爭到妥協。

人是懶惰的,享樂的,這又有什麼錯?這才是人。

不想洗衣服,發明了洗衣機;有人不想走路,發明了汽車……

他們抗爭過,卻沒有妥協。這才叫成長。

我們變成那個我們曾經討厭的人,就是放棄成長,選擇了一條最容易而最不安逸的路——混吃等死。

人的成長不是去理解和認同那個曾經你最討厭的人,而是重建強大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