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少积蓄的90后,用什么抵抗风险?

第一批90后已经29岁了,这是什么概念?再过几个月就迈入了30岁的行列,朝40岁奔去。

大部分90后的朋友都是刚毕业不久,积蓄不多,觉得自己身体倍儿棒,为了追求更好的未来,加班熬夜来者不拒。实际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已经严重危害到了自身的健康。

每当看到年轻人猝死的报道,都觉得十分惋惜,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轻家庭来说,这更是不能承受之重。

于是,许多90后也开始焦虑,为什么越来越多努力的年轻人成为了被担架抬出去的角色?

和一位朋友聊到,现在很多做理疗的都是年轻人,工作没几年,毛病倒是一身,肩、颈、关节、腰、腿几乎都存在问题,很多人几乎全天候要伏案工作,长此以往颈椎和腰椎压力可想而知。

人民日报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两成受访青年自认为身体素质合格,三成认为一般,约五成认为自身处于亚健康状态,此外,44.5%受访青年表示自己每周锻炼不足3次。

没多少积蓄的90后,用什么抵抗风险?

亚健康时代,你会选择买份保险吗?

另一位朋友说:“买了保险,要面临的风险不会减少,该来的还会来;但没保险,万一生病,拖累的是我爸妈,他们养了我这么多年还等着我给他们养老呢,我真的不能倒。”她自己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对比,耗费了很多精力,但保险产品种类太丰富,最后还是无从下手。

年轻人配置保险,遵循这些原则少走歪路

一、先明确需求,梳理风险

保险行业确实透明,但如果独自研究保险产品、类别、条款,也容易分分钟被绕晕。

买保险为的是给自己安全感,把自身害怕以及不愿承担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首先我们需要明确:

自身有哪些风险缺口?要买哪些产品填缺口?要多高保额能填好?

二、根据经济状况,确定预算范围

一般建议拿出年收入10%作为预算,如果有车贷、房贷等等,也可以适当调整,买保险是为了保证生活不受被动的冲击,所以千万不要因为买保险支出太多而给生活带来了压力。

三、年轻人买保险,这些产品不能少

建议配置顺序: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定期寿险

意外险:便宜,工作通勤、假期旅游,各种场景都适用;

重疾险:越早买越便宜,防范重大疾病必备;

医疗险:便宜,小额医疗险可以弥补日常小病的损失;百万医疗弥补重大疾病的损失;

寿险:站着的时候是印钞机,倒下了是人民币,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包含猝死责任。

保险销售渠道多,保险产品的种类更多,如果投保过于随意,很容易踩进坑里,以下几点尤其要注意!

一、先保障、再升级,别本末倒置

最初接触保险的时候,觉得含有保障且可分红的保险产品很优秀,稀里糊涂买一堆。等到出险的时候,翻出保单发现什么都赔不了,欲哭无泪。

配置保险的本质需求是转移风险,特别是经济基础尚未稳固的年轻人,一定要先将疾病和意外风险等大坑填上,往后有了更多可支配资金,再考虑理财类产品。

二、羊毛出在羊身上,别追求返还型产品

返还型保险听上去很美好,实际在同等保额下,返还型产品比消费型产品贵一半甚至更多。

承诺返还给你的每一分钱,都会算在每年多交的保费里。

三、合法的互联网保险产品也可放心买

不管通过哪个渠道购买,最后都是和保险公司直接签订合同。

不管在哪个公司购买保险,只要是合法经营,即使是线上投保生成的电子保单,也和纸质保单一样具有法律效力,不会在理赔时区别对待。

90后作为新一代社会主力军,更应该学会用保险抵抗风险,科学配置少踩坑,为自己,也为了家庭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