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情最是晚凉天:听罗文《黄昏》歌青丝霜雪甜蜜哀愁不悔人生

“伤情最是晚凉天”,这句诗用词雅致,古朴规整,具象帖合,意境悲凉。若不是早有网友透露内情,一定会让许多人把这句诗误当作古代大师手笔。

其实这句诗是现代相声大师马季的儿子马东写的。网络上说,马东在二十岁澳洲留学失恋,落寞孤寂无以排遣,写下一首七律诗。“伤情最是晚凉天”,就是此七律诗的起首句。


伤情最是晚凉天:听罗文《黄昏》歌青丝霜雪甜蜜哀愁不悔人生

这句诗里的“凉”借代“秋”,“晚”指傍晚,即黄昏,在古人笔下,“黄昏”和“夜”的具象意是有很多不同的。可以看出,马东用这两个意象来展示自己当时的落寞孤寂,年纪虽轻,此诗已经深得古意。

古人含蓄,最喜意象造情。“秋”有枯叶离枝,荒木萧索意:具象孤寂、离别和永失等悲愁意:“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也可从时令将至寒冬,具象为对前景的黯悔恐惑。“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从积极的乐观的颂扬的意象方面看,有“春华秋实”,“金秋十月”等。

“黄昏”是中国最古老的、最容易引起诗人情思的意象了。在古诗词中多用“晚”、“斜阳”、“昏”、“暮”等词语来指代。意象表现最具积极意义的,大概要算北宋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了。这两句诗极为传神地描绘了黄昏月光下山园小池边的梅花的神态意象,黄昏的朦胧月色烘托出梅香的清幽淡远。

另外还有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用了实写的手法,将黄昏的朦胧暗昏给初恋的少男少女营造了浪漫色彩的诗句。但除去这些,好像真还很难再找出其它的积极乐观的具象意,浮现在人们眼前的大都是含愁或带悲的意象。


伤情最是晚凉天:听罗文《黄昏》歌青丝霜雪甜蜜哀愁不悔人生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两盏三杯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尤其是“黄昏”具象昼夜交接之意时更是如此,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抒发感叹了世间美好之物往往不能久恒的深深感慨和遗憾。这大概都是因为“黄昏”这个物象给人带起的联想意,悲愁多过积极的原因吧。


伤情最是晚凉天:听罗文《黄昏》歌青丝霜雪甜蜜哀愁不悔人生

很多人听过并喜欢音乐人周传雄创作并演唱的《黄昏》,这首歌在年轻人中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周传雄以”黄昏”这个意象来表示失恋给人的失落和痛苦。“唱不完一首歌,疲倦还剩下黑眼圈。感情的世界伤害在所难免,黄昏再美终要黑夜”,“黄昏的地平线,划出一句离别,爱情进入永夜”。黄昏之后就进入永夜,感染力非常强。永,长也。

我在上世纪97年左右听过一首名为《黄昏》的歌。这首《黄昏》从传世时间看,比之周传雄那首要早得多。这首《黄昏》曲是夹杂在多位歌手的一个合集里,是个磁带。估计不是正规出版的,因为上面没有相关歌手的任何介绍,所以我在很长时间里,都不知道唱《黄昏》的人是哪一位歌手。只是觉得这首歌唱得好,曲调好听,歌词形象很是让人感怀。先将歌词抄录以备下文分析。

如果我能为你求得一点青春

我会留在心中保存

纵然青丝如霜黄花飘落红颜已老

只求心中还有一些纯真/

日落西山天际一片暮色沉沉

我俩就要走进黄昏

回首多少甜蜜几番哀愁起起落落

始终不悔与你共度此生/

山谷中已有点点灯火

暮色就要渐渐昏沉

你和我也然笑泪满唇

感叹年华竟是一无余剩/

晚风中布满我的歌声

道尽多少旧梦前尘

夜色中只看到彼此眼神

我俩终会消失在那黄昏/


伤情最是晚凉天:听罗文《黄昏》歌青丝霜雪甜蜜哀愁不悔人生

这首歌的曲子很有特点。曲子一起首就是5个高音符,而且这5个高音符也就成为全曲的最高音标准。主曲部分是曲子感情的聚源地,符合“情至深处当高歌”的音情相配原理。其后,曲子不断在中音和次高音和低音之间循环往复。在整首曲子最后两句,“夜色中只看到彼此眼神,我俩终会消失在那黄昏”,是轻声,曲子在极低沉缓慢的轻声中渐渐远去,终至于一丝歇无。

歌词写作的线路也与曲子相配。“为你求一点青春”,以及“青丝如霜黄花飘落红颜已老”三重叠词,写出了自己深爱的女子现在已经衰老,但歌曲主角对她的感情没有丝毫变渝,反而因为“甜蜜哀愁起起落落”使得双方感情更深,至死不渝的爱情又加成了亲情。因此才在歌曲的开头“如果能够”,就有为她祈求一点青春;哪怕只是求到“一点”,他也要用最贵重的金笔,将它们镌刻在心头。而且,正是因为他们感情深厚,恐惧于天人相隔,永失所爱,因而对现在的生命倍加珍重,对人世还有许多留恋和不舍。这首歌曲以“黄昏”为题,非常贴切地展现了歌词挚深情感、纯美形象和歌曲优美的旋律韵调。


伤情最是晚凉天:听罗文《黄昏》歌青丝霜雪甜蜜哀愁不悔人生

这是一首爱情至上的、甜美的伤情歌。他们的生命因为爱情结合了亲情的“亲爱情”而光彩,而对生命有留恋不舍。这是一种甜蜜伤情歌的模板,一种理想化了的飘渺的爱情追求。虽然如此,但也因为它的“纯真”,而会让人心驰向往。

从另外一个更深的角度去理解,爱情并非一个空洞的概念,也不是单单地建立在“绝世容颜”上,它还要对内涵和价值部分有选择地截取。男人当立世。像罗文这首歌中的这位能在“歌声中,道尽多少旧梦前程”主人物,当他不再对自己的功业价值内涵置评、却去全力珍惜维护爱情的时候,人们不会质疑他心迷脂粉,反而会去祝福,因为他已经完成一个男人在世上首先必须要承担的那一部分工作。甜美爱情,是上天应该给予他的报赏。

金庸电视剧《倚天屠龙记》插曲中有这样几句唱词,“让他一生为你画眉,先明白痛再明白爱。享受爱痛之间的愉快,江湖的纷扰自有庸人担待。”能让一个痴情女子深爱的另一半的“他”,可能就有与罗文《黄昏》歌中的主人物相通的一面吧。


伤情最是晚凉天:听罗文《黄昏》歌青丝霜雪甜蜜哀愁不悔人生

这首《黄昏》的歌词,在写作结构上与一般作品相比也有不同。它的主歌部分只是最前面4句,后面是大段的副歌,它通过“黄昏”的三个时间节点展开,起到了记叙描写抒情和渲染的作用。副歌部分,就是对主歌的解释。

很久以后才知道《黄昏》这首歌的演唱者是香港歌手罗文;作曲者是香港著名作曲家和编曲家顾家辉,他是粤语流行曲的重要创作人,有香港歌坛教父之称;作词者是香港著名填词人邓伟雄先生,他是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艺术统筹主任,精通社会学、文学和哲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绘画艺术。这首《黄昏》在1992年作为了电视剧《刺马》的片尾曲,随着电视剧《刺马》热播,此歌也名动一时。我因为过去很少看电视,所以自第一次接触此歌,直到过了近十年后才得知此歌诸多渊源。

《刺马》是根据晚清时期张汶祥刺杀两江总督马新贻的历史事件改编拍摄的古装电视剧,由张彻主执导演,1992年上映。剧中男主角张文祥由邵传勇扮演。


伤情最是晚凉天:听罗文《黄昏》歌青丝霜雪甜蜜哀愁不悔人生

剧中张文祥,清清瘦瘦的其貌不扬,但眉间眼底有一种凛然硬气和坚韧气质。剧中通过刻划他与马的恩怨难解,与义兄关云宝的手足情深,与生命中两个女子婵、娟的情深缘浅,以及穷尽一生心力不惜任何代价刺马的执着不悔,塑造出一个铁骨铮铮、有情有义、敏锐缜密的人物形象。

除本文谈的《刺马》电视剧外,还有两部以相同事件改编的电影。1973年邵氏兄弟出品的《刺马》和2007年由陈可辛导演的《投名状》。陈可辛导演的《投名状》更为出名,参演此片的有著名演员李连杰金城武刘德华徐静蕾郭晓冬等人,可谓演职人员阵容强大。

演唱《黄昏》的罗文,是香港流行乐坛的代表人物之一。罗文1973年走红歌坛,他因为唱粤剧出身,功底深厚,他的歌喉适应性很强,字正腔圆,从武侠剧主题曲到抒情小调,无论快歌还是慢歌,都能够驾驭自如。有评论说,罗文《世界始终你好》《小李飞刀》《铁血丹心》《满江红》等主流歌曲的旋律性、思想性、主题性皆属一流,从来没有一位歌手能如此尽心尽力地演绎那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炎黄子孙大旗的热血歌曲。


伤情最是晚凉天:听罗文《黄昏》歌青丝霜雪甜蜜哀愁不悔人生

我的参差朋友中,有一个年龄比我小许多的年轻人,他有一个小孩一样的名字。这位朋友交游广阔,也很有绘画素描的功底。与很多画家对艺术品鉴赏具有天然洞明的相似特点一样,我这位年轻朋友也有相当的艺术鉴赏水准。他是搞婚庆行业的,对品鉴歌曲很有水平。他在我那儿听了罗文的《黄昏》后,对这首歌作了这样一个判断:

“这首歌悲沉的基调是和主人物爱情甜美相悖反的。爱情越甜美则越凸显基调的悲沉。这首歌适合年轻人或者是老人中的年轻人唱。因为年轻人还不很清楚生死的份量,他们更注重的是对未来美好想象和爱情的浪漫。老人中的心态年轻者,他们可能和性格、经历等有关,他们或历练少,到老也未通晓人世,或者已经参透了生死,因而他们能够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上俯视感情和众生。”

我一脸鄙视:“你的理解很不完整。心态年轻是成人在每个年龄段都可能会有的,只不过叫法有不同罢了。”那个时候,我对“老年”这个词已经有些敏感了。

我之前已经发现,我的这位年轻朋友长得是有点帅气,他和年轻时的邓超很有几分相似。今年我看了电视剧《你是我的兄弟》。

最后交代一下马东这首诗的有关情况。马东少年时喜读《红楼梦》《南唐二主词》《纳兰词》等,该诗原收录于1995年出版的汪景寿、曾惠杰著《马季传:笑洒人间》第十一章,诗名《无题》,题下有马东自注“少年荒唐,虽幼稚,情却真!”。整首七律诗为:“伤情最是晚凉天,憔悴斯人不堪怜。邀酒摧肠三杯醉,寻香惊梦五更寒。钗头凤斜卿有泪,荼靡花了我无缘。小楼寂寞心宇月,也难如钩也难圆。”后来,郭德纲把这首七律诗的一二两句“伤情最是晚凉天,憔悴斯人不堪怜”,作为自己相声节目的定场诗。

本文所用部分资料及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若侵权,即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