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入貫徹《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建設高水平交通強省的實施意見(全文)

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入貫徹《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建設高水平交通強省的實施意見(全文)

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

關於深入貫徹《交通強國建設綱要》

建設高水平交通強省的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精神,結合浙江實際,加快建設高水平交通強省,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記“三個地”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全力推進交通強國建設試點,推動交通發展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註重質量效益轉變,由各種交通方式相對獨立發展向更加註重一體化融合發展轉變,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註重創新驅動轉變,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建成基礎設施強、運輸服務強、創新動能強、治理能力強、支撐帶動強的高水平交通強省,為我省高水平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提供堅強支撐。

(二)基本原則

——緊扣重大戰略。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軍民融合發展及“四大建設”等重大戰略,發揮交通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全方位走在前列。

——彰顯浙江特色。充分發揮港通天下、數字浙江、城鄉均衡、體制機制等優勢,統籌鐵路、軌道、公路、港航、航空、管道、郵政、樞紐、綠道等綜合交通佈局,引領空間格局優化和要素資源集聚,全面增強綜合競爭力。

——聚焦改革創新。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引領,堅持改革攻堅與創新驅動、做大規模與做強實力、優化存量與拓展增量、設施提升與治理提效並重,全面實現交通高質量發展。

——發展智慧交通。瞄準未來交通,強化“整體智治”理念,推動智慧應用,為群眾出行、行業治理、政府決策提供數字化支撐。

——服務產業發展。遵循產業發展規律,打通交通網絡,促進物質流、能源流、信息流高效配置,實現交通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發展。

——打造品質交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高交通出行效率,提升服務品質,培育交通文明,著力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發展目標。到2025年,高質量完成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綜合立體交通網更趨完善,基本建成省域、市域、城區3個“1小時交通圈”,世界一流強港、智慧高速公路、高水平“四好農村路”建設和“四港”聯動發展等取得可複製推廣經驗,“1210”交通強省行動計劃全面完成。

到2035年,基本建成高水平交通強省,形成高質量競爭力現代化的交通基礎設施、運輸服務和治理體系,實現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目標(以下各量化指標均為到2035年目標數)。

——人民滿意。建成高品質3個“1小時交通圈”和2個“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城鄉1小時送達、省內2小時送達、長三角主要城市3小時送達)。基本實現綜合客運樞紐平均5分鐘換乘、建制村10分鐘到公交站、鄉鎮15分鐘上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設區市中心城區30分鐘進機場和高鐵站。大中城市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90%,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降至發達國家水平。

——保障有力。銜接國際國內運輸網絡、連通省內重要經濟節點的綜合交通大動脈和杭州、寧波—舟山、溫州、金華—義烏全國性綜合樞紐全面建成。綜合交通線網規模達到16.8萬公里,高速公路基本覆蓋10萬人口以上城鎮;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鐵路和通用機場;港口貨物、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20億噸、5000萬標箱,萬噸級以上泊位超420個,實現內河千噸級航道各市全覆蓋;機場旅客、貨郵吞吐能力達到1.9億人次、470萬噸,建成千萬級民用機場4個;建成千萬件級快遞分揀中心10個以上;油氣管網覆蓋縣級節點;基本實現交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世界前列。建成世界一流強港、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世界領先的軌道交通體系、引領全球的智慧高速公路體系,成為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的南翼,實現 “四港”高效聯動,成為物流成本最低、交通效率最高的省份之一。智慧交通、快遞物流、美麗交通走廊、綜合交通產業、交通綜合運行效益走在世界前列。

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高水平交通強省。基礎設施水平、綜合運輸能力、現代化治理體系世界領先,全方位支撐高水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

二、主要任務

(一)完善綜合交通網絡佈局。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完善多層次網絡佈局,打造發達的快速網、完善的幹線網、廣泛的基礎網。協同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完善四大都市區交通佈局,推動一體化發展區域建立更加緊密的交通網絡。提升城市綜合交通網絡能級,完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網。加強綜合交通規劃與國土空間、環境保護規劃銜接,實現“多規合一”。

(二)打造世界一流強港。立足港口資源優勢,完善港口布局。強化寧波舟山港龍頭地位,形成高水平一體化運行體制,貨物吞吐量保持世界首位、集裝箱吞吐量保持世界前三位,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位居全球前列,港口綜合服務和輻射帶動能力世界領先。建成一批30萬噸級以上泊位、千萬級集裝箱港區和智能化碼頭集群。打造國際油品儲運基地和液化天然氣(LNG)登陸中心,大宗物資儲運能力居世界前列,船舶保稅燃油加註量躋身全球前五位。探索建立舟山自由貿易港區。大力發展航運金融保險、國際海事、貿易交易等航運高端服務,集聚世界著名航運企業區域總部,打造高能級航運服務平臺,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健全港口集疏運體系。統籌沿海港口資源,聯動內河港和義烏陸港。

(三)補強客貨並重、能力充分的幹線鐵路網。構建大容量、高效率的客運鐵路網,快速鐵路里程達到4100公里。強化與國家高鐵網、長三角軌道交通網銜接。優化完善滬昆通道,提升京滬(杭)通道能力,暢通沿海高鐵通道。推進滬杭磁懸浮系統建設。完善省內主幹通道,填補路網空白。實施普速鐵路通勤化改造。優化大灣區貨運鐵路網,打通港口集疏運主通道,推動城市內鐵路外移,實現鐵路支線或專用線覆蓋主要港區和物流園區。

(四)建成層次分明、功能相適的現代公路網。建成外聯內暢、通達快捷的高速公路網,總里程達到7600公里。完善滬甬、滬舟甬、滬寧浙贛等省際通道,擴容義甬舟、沿海等省內大流量通道,加密都市區環線,強化與城市路網的銜接。建成佈局均衡、銜接高效的普通國省道網,總里程達到1.4萬公里,陸上每個縣域形成2條以上普通國省道,覆蓋省級中心鎮。建成廣泛覆蓋、通村達組的高水平“四好農村路”,總里程達到11.7萬公里,基本實現自然村通等級公路、有條件建制村通雙車道公路。

(五)形成干支銜接、通江達海的內河航運網。聚焦通瓶頸、提等級、強融合,實施內河水運復興計劃,國家級高等級航道總里程達到1600公里,實現各市三層集裝箱船舶通江達海。打通京杭運河浙江段、杭甬運河、浙北集裝箱運輸主通道等瓶頸,主幹航道達到千噸級以上。主要航運節點建成複線通航設施,實現錢塘江中上游、杭甬運河、京杭運河等沿線船閘聯合調度。謀劃推進新安江復航、浙贛運河等項目,拓展省際航運通道。促進內河水運轉型發展。

(六)建設多級協同、輻射全球的航空服務網。加快民航強省建設,編制“空地一體”航空規劃,建成9個運輸機場和60個以上A類通用機場。支持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成為億人次級國際樞紐機場、嘉興長三角國際航空物流樞紐建設(均展望至2050年),寧波櫟社國際機場、溫州龍灣國際機場成為3000萬級區域樞紐,金義機場成為千萬級樞紐。提升衢舟臺麗機場旅遊等服務功能。培育本土和駐浙基地航空公司,發展萬億規模臨空經濟。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建設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打造通用航空發展先行省。

(七)構建多式融合、通勤高效的軌道交通網。加快建設都市區城際鐵路網、大灣區通勤鐵路網,推動市域(郊)鐵路向周邊延伸,總里程達到1800公里,形成以四大都市區為核心的1小時通勤圈。加密城市軌道交通網,有效銜接各功能組團和樞紐節點,總里程達到1200公里。因地制宜發展多制式軌道交通。加強規劃建設運營一體協同,推動與幹線鐵路融合發展,使軌道交通成為公共出行的主要方式。

(八)完善海陸聯動、功能齊全的能源管道網。強化原油管道保障能力,總里程達到1300公里,重點打通舟山綠色石化基地南北雙線管道,優化甬滬寧等管網設施。提升成品油管道輸出能力,總里程達到2600公里,重點完善舟甬紹、紹杭湖等管道。完善省級天然氣管網,總里程達到6370公里,基本實現陸域管輸天然氣供應全覆蓋。支持有條件區域佈局油氣複合管廊。建成千座以上綜合供能服務站。

(九)培育普惠城鄉、暢達國際的快遞郵政網。建設郵政快遞強省,形成輻射全球、暢達全國的寄遞服務能力,郵政業務總量超1萬億元,快遞業務量超600億件。提升郵政普遍服務質量。實施快遞業“進村進廠出海”工程,構建農村快遞物流服務網、工業互聯快遞服務網、國際快遞智能骨幹網。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快遞骨幹企業,佈局世界級寄遞樞紐,加快境外快遞分撥和海外倉建設。完善“最後一公里”城市末端服務網絡,發展智能快遞等新模式。

(十)打造覆蓋全省、詩畫韻味的城鄉綠道網。打造特色多樣、功能完備的綠道網,總里程達到3萬公里。重點建設環杭州灣、環南太湖、沿錢塘江、沿甌江及沿海防護林帶的騎行綠道。推進交通綠道、濱水綠道、城鎮綠道、鄉村綠道、森林綠道等建設,並串聯成網。加強慢行綠廊、換乘銜接、休閒服務等配套設施建設和管護。依託自然稟賦和人文資源,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精品綠道。

(十一)打造綜合樞紐促進交通高效銜接。充分發揮綜合樞紐集成作用,構建杭州、寧波—舟山、溫州、金華—義烏全國性綜合樞紐,打造嘉湖紹衢臺麗六大區域性綜合樞紐。以高鐵、機場為核心,建設100個綜合客運樞紐,擴容杭州機場樞紐、統籌配置鐵路客運資源、打造組團式樞紐,規劃建設寧波、溫州、金義等空鐵綜合樞紐。以多式聯運為核心,建設44個綜合貨運樞紐,重點打造一批空公鐵、鐵公水、海河、江海等聯運樞紐。推動高鐵、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全面接入。加強樞紐綜合開發和統一運營,打造交通綜合體。

(十二)以“四港”聯動引領現代物流發展。以海港為龍頭、陸港為基礎、空港為特色、信息港為紐帶,打造“四港”聯動發展全國標杆。建設信息港聯運大腦,統一標準、規則、費率,實現全程一單制。做強運營商聯盟,培育壯大多式聯運主體。深化運輸結構調整,暢通水運網絡,實施鐵路貨運倍增行動,提高水水中轉、海鐵聯運比重。推動貨車全面廂式化,研發應用多式聯運載運裝備。

(十三)實施美麗綠色交通發展新模式。緊扣大花園建設,深化交通旅遊融合,構建美麗經濟交通走廊。創新“美麗交通+”特色經濟,完善交通配套設施,發展郵輪母港、觀光專列、內河旅遊、低空旅遊等服務。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岸線資源,鼓勵建設多式聯運站場、客運碼頭、複合型通道。嚴格執行汙染物控制標準和船舶排放區要求,加強船舶、港口汙染防治,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汙染裝備,推動能源清潔化。強化交通生態保護修復。

(十四)構築引領開放發展大格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構建義甬舟開放大通道,提高交通網絡全球連接能力,海運集裝箱國際航線、航空國際航線、國際鐵路班列分別超220條、190條和20條,做強義新歐中歐班列品牌。加強與長江經濟帶沿線地區合作,做強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使寧波舟山港成為貨物進出主通道。協同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共同打造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和軌道上的長三角。

(十五)促進交通智慧化。構建覆蓋主要交通設施和裝載工具的泛在信息網,推動工程雲建設,提升交通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全過程數字化水平。完善綜合交通智慧雲平臺,開發大數據集成應用,打造交通大腦。建立智慧高速公路標準體系,構建引領全球的智慧路網體系。統籌推進智慧鐵路、智慧港航、智慧機場、智慧物流等建設。發展無人駕駛,完善公共測試設施,加快打造應用場景。

(十六)提高交通出行服務品質。全面推廣出行即服務模式,發展旅客聯程聯運,實現電子客票、無感支付等智慧服務全覆蓋。實施路網精細化管理,提升運行效率。優化航空服務,航班準點率力爭達到90%。推廣客運樞紐無感安檢、智能引導等服務,實現便捷換乘。推廣應用城市大腦,提升治堵效能,提高公共交通準點率。構建綠色出行體系,完善慢行和無障礙設施。推動城鄉公交一體化。提升交通參與者文明素養。

(十七)做精做優萬億級綜合交通產業。培育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發展交通建築、裝備製造、運輸和關聯服務業。打造綜合交通高端裝備產業園。構建軌道交通全產業鏈,培育整車製造平臺和集成供應“零部件超市”。推動大型飛機關鍵零部件製造向集成總裝方向發展,佈局中低軌衛星等航天研發製造,發展飛機保稅租賃業務,壯大通用航空產業。培育世界一流總承包服務商,鼓勵交通建築工業化發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慧交通產業交流合作平臺。

(十八)強化科技創新和人才保障。高標準建設未來交通科創中心,推動軌道交通、通用航空等領域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打造綜合交通產業科技創新高地。加強交通領域5G、人工智能、物聯網、數據中心、北斗系統等新基建設施的佈局和應用。面向未來交通,加強前瞻性、顛覆性技術研究,協同推進高速磁懸浮、真空管道、地下交通等技術創新。加強產學研用合作,依託重大交通工程加快科研成果應用。建設國內一流交通高校,加強專業學科建設,培養交通緊缺人才,打造工匠型勞動者大軍。

(十九)增強交通應急能力。建設“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優化交通安全風險排查和隱患治理體系,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提高高速公路建設安全等級標準,消滅次差路。加強港口危險化學品、“兩客一危”、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安全管控,實施全程數字化監管。打造國際先進的航空救援體系。深化軍民融合,提高交通應急保障能力。完善應急救援聯動機制,優化應急基地佈局和隊伍建設,提升精準智控能力。

(二十)推進交通治理現代化。深化交通行業政府數字化轉型,完善“一件事”全週期服務機制,實施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模式。健全綜合交通法規制度體系,深化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和“四基四化”建設,實現非現場執法全覆蓋,改善基層執法條件。建設清廉交通,打造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調整設立省交通強省建設領導小組,由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加強統籌謀劃和綜合協調。省交通運輸廳要牽頭建立量化指標體系,加強跟蹤分析和督促指導。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等相關部門要創新政策,形成工作合力。各市、縣(市、區)黨委、政府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貫徹落實措施,健全機制,狠抓落實。

(二)強化要素保障。建立省重大交通項目儲備庫,按規定保障用地指標,政府債券給予支持。科學佈局交通廊道和線位,加大向空中、地下要空間力度。優化省市縣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加強省級對快速、幹線網的統籌,強化市縣對基礎網建設的主體責任。制定支持省屬國有交通平臺充分發揮作用的相關政策。發揮民營資本優勢,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交通設施建設運營。創新交通建設投融資政策,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資源綜合開發、建設運營一體化、存量資產盤活等方式,完善可持續發展機制。設立交通強省發展基金。

(三)創新體制機制。強化綜合交通各要素統籌,實現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管理一體化。探索鐵路、民航等單位由中央和地方聯動管理機制,完善都市區交通協調機制。推動軌道交通全省統一運營。整合高速公路資源,探索政府還債高速公路統借統還模式。健全綜合交通運行監測體系。

監製/丁前程 鄭莉

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建设高水平交通强省的实施意见(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