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毓明事件9天后獲轉機:哪裡有流氓,我就在哪裡等他

4月9日,《南風窗》報道的“鮑毓明事件”,震驚了很多人。

鮑毓明事件9天后獲轉機:哪裡有流氓,我就在哪裡等他

我們無法想象,一個40多歲的養父怎能對一名14歲的女孩進行傷害?隨著事件的進展,卻發現這件看似事實清楚的事件,卻夾雜著難以解決的問題。

這個名為鮑毓明的養父是一名律師,他熟知法律,特意將第一次傷害女孩的時間,放在女孩年滿14歲後,並且否認跟女孩是養父女關係,而是正在戀愛的情侶。

如此,也讓很多人看到事件的複雜性,在這個事件第9天后郭建梅來了,她接手了這個案件,讓很多網友歡欣鼓舞:鮑毓明,你等著。

鮑毓明事件9天后獲轉機:哪裡有流氓,我就在哪裡等他

為什麼說郭建梅有能力讓這個案子水落石出呢?

我們來看一下郭建梅有多厲害就知道了。

  • 2005年,郭見梅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 2007年,郭建梅獲得“中國法律界2007十大公益社會公益人物獎”;
  • 並在同一年,她獲得“2007年全球女性領導者獎”;
  • 2010年,她獲得法國西蒙·德·波伏娃女權獎;
  • 2011年,她獲得美國“國際婦女勇氣獎”;
  • ……

這位堅持25年免費打官司的女律師,不僅拯救了約12萬女性,幫她們獲得權益,也讓她成為很多人眼裡正義的化身,她曾說過:“哪裡有流氓,我就在哪裡等他。”

鮑毓明事件9天后獲轉機:哪裡有流氓,我就在哪裡等他

說起為什麼要堅持免費幫女性打官司?這跟郭建梅從小的經歷有關。

郭建梅出生於河南一個農村家庭,她的家很窮,而且有很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

在奶奶家,白麵膜只能讓爺爺和爸爸吃,女眷只能吃窩窩頭,因為害怕被爺爺打,常去賣饃的奶奶再餓都不敢吃饃,在她43歲那年,有人發現她餓死在賣饃的路上。

而郭建梅的姥姥,境況也不是很好,因為頭胎生了女孩,便經常遭受公公婆婆的打罵,當她第二胎生的依然是女孩時,直接被姥爺從家裡趕了出去。

鮑毓明事件9天后獲轉機:哪裡有流氓,我就在哪裡等他

郭建梅2歲那年,兩個姐姐接連夭折,母親擔心她也長不大,就將她送給姥姥撫養,可年邁的姥姥連自己吃飯都是問題,不得已,祖孫兩人依靠撿垃圾為生。

這些童年不幸的經歷,都讓她看到女性生活的艱難,在34歲那年,擁有法律知識的她毅然放棄高薪穩定的工作,選擇走上公益律師這條路。

很多人都不理解她的行為,可她心裡清楚,在沒有比這件事更有意義的工作了,雖然沒有收入,但能夠幫助到更多需要的人伸張正義。

鮑毓明事件9天后獲轉機:哪裡有流氓,我就在哪裡等他

剛開始走這條路時,充滿著艱辛,很多人並不信任她,認為她是沒能力的女律師,就連一些同學也笑話她:“沒有案子接了嗎?怎麼連這樣的案子也接?”

但她不為所動,接下的第一個案子,是一位母親為兒子要真相,這個母親來自徐州,她被告知兒子“意外去世”,可她卻發現兒子身上有傷和淤青,斷定兒子很可能被人打過。

但她沒有證據,去給兒子要真相的過程中,又遭遇事故,身上多處骨折,還不幸摘掉一隻眼球,對方賠給她3萬,可錢轉眼又被小偷偷走。

就在她走投無路時遇到了郭建梅,郭建梅在調查取證後,寫下8000多字的代理詞,可第一次判決還是敗訴了。

鮑毓明事件9天后獲轉機:哪裡有流氓,我就在哪裡等他

她痛哭過,但依然沒有放棄為弱者發聲這條路,更明白這是以弱對強的挑戰,往往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可即使敗訴,也能引起大家對事件的關注,這就有了價值。

鮑毓明事件9天后獲轉機:哪裡有流氓,我就在哪裡等他

在接下來的25年中,她幫打工妹討要過工資;幫艾滋病夫妻控訴過醫院;幫因懷孕被開除的女教師向學校要過公道;幫未成年少女保護過自身權益……

就連《我不是潘金蓮》裡故事的原型,也是根據她曾經經歷的一件案子改編而成。

而寫這本書的劉震雲,正是郭建梅的丈夫,他們曾是同學,畢業後因為志同道合而組建成家庭。

鮑毓明事件9天后獲轉機:哪裡有流氓,我就在哪裡等他

在一次同學聚會上,有人問劉震雲:“覺得你老婆怎麼樣?”

劉震雲說:“我覺得她很偉大。”

郭建梅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她不為名利,一心幫助需要的人伸張正義,她就像冬天裡的一剪寒梅,凌寒怒放,給冰封的角落帶來芬芳和希望。

鮑毓明事件9天后獲轉機:哪裡有流氓,我就在哪裡等他

郭建梅曾說:“上天是不公平的,總有些苦難會落在某些人身上,但正是那些從黑髮告到白髮、承載著巨大苦難的當事人所迸發出的生命力,促使我從一個小女人成長為大女人。”

因為慈悲,所以懂得。

如今,郭建梅來到了這個被養父傷害的李星星(化名)身邊,我們相信,她一定可以驅散黑暗,還李星星一個公道,也給所有未成年女孩一個乾淨的成長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