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家庭越來越難出“狀元”?天然競爭劣勢,現實又殘酷

高考對於所有學子來說都意義非凡,多年來在人們的眼中,這一直都是改變命運的機會。

然而現實很殘酷,社會在進步,競爭也越來越大,人們突然開始意識到如今從農村家庭走出來的孩子,在城市中越來越難以找到落腳點。

從前的"寒門貴子"如今越來越少,每年的高考狀元絕大部分都來自於一線城市。

為什麼農村家庭越來越難出“狀元”?天然競爭劣勢,現實又殘酷

而農村的孩子儘管從小苦苦努力,學習比城市孩子更加用功,可最後的高考分數依舊不盡如人意。

是他們不夠聰明嗎?其實未必。因此這個現象也讓人感到不解,為什麼農村家庭越來越難出"狀元"?

但是在剖析了各方面系那是因素後,人們才知道農村孩子多數處於天然競爭劣勢,真是現實又殘酷。

為什麼農村家庭越來越難出“狀元”?天然競爭劣勢,現實又殘酷

一、農村學習條件不如城市

當代孩子獲取知識的途徑不再侷限於課堂上,課外輔導反而成為了學習重點。

城市的孩子在上小學之前就已經接受了學前教育,上小學之後家長又會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再加上很多城市家庭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平時孩子有不懂的地方,他們就可以隨時隨地的輔導,在這樣的條件下成長,城市孩子自然學的更快,掌握的知識更加全面。

為什麼農村家庭越來越難出“狀元”?天然競爭劣勢,現實又殘酷

至於農村的孩子,從幼兒園時期開始條件就比較落後,很多幼師甚至沒有經過專業的學習培訓就直接上崗,自然無法教孩子太多的知識。

有些地區的農村小學甚至出現了一個老師教多門課程的現象,教學上就已經有了漏洞。

課堂上無法跟上城市孩子的學習速度,課外又沒有額外的興趣班,家長的文化程度又不高,農村孩子的學習方方面面都被限制了。

為什麼農村家庭越來越難出“狀元”?天然競爭劣勢,現實又殘酷

二、高考模式多元化

現在的很多考生常常吐槽考試難度在增加,其實這是客觀事實。從前的高考卷子針對的只是書本和課堂裡的內容,學生們只要努力掌握課本上的知識點就可以了。

但是如今提倡全面發展,孩子們在平時需要拓展更多的課外知識。

城市孩子的眼界寬,興趣愛好多,能夠在生活中接觸到更多更廣闊的世界,知識和閱歷自然就增加了,對高考大有幫助。

至於農村的孩子,有的人連基本的生活都成問題,更談不上培養興趣還好,更別提外出旅遊開闊眼界了。

這些孩子受生活所累,能掌握課本里的知識已經非常難得,再加上思想有壓力,在高考的時候發揮失常也是常有的事。

為什麼農村家庭越來越難出“狀元”?天然競爭劣勢,現實又殘酷

三、父母無法陪伴在身邊

從前的孩子學習基本靠自己,但是現在卻離不開父母的監督和指導。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小學之後就開啟了"陪讀模式"。

不僅親自監督孩子寫作業,還要參與到孩子的興趣中來,一起閱讀,做手工,全方位培養孩子。

但是農村現在的留守兒童越來越多,父母連最基本的陪伴都給不了,就更別提在學習上教育監督了。

為什麼農村家庭越來越難出“狀元”?天然競爭劣勢,現實又殘酷

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農村娃早早的就放棄了學習,甚至連高考都不想參加,直接步入社會討生活。

由此可見,"寒門難出貴子"的現象其實和現實因素有很大的關係。不管是教育力量還是家庭,都在影響著孩子們。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