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不做陕“难”

“从西安要往商州去,只有一条公路......车走了一个钟头,山终于合起来了,原来那么深的峡谷,竟是出于一脉,然而车已经开上了山脉的最高点......”这是陕西作家贾平凹在《黑龙口》中对商洛的一帧生活剪影再现。

山,大山!这里,就是陕南,陕西最柔软的地方。而商洛,也被称为陕南最穷的地方。

这些年,陕北经济的转型,是陕西发展的一把“石中剑”,而钟灵毓秀的陕南,如何把绿水青山做成金山银山,又是一块硬骨头——全国重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秦巴山区有甘肃、四川、重庆、湖北、河南、陕西6省市,总共75个贫困县,其中,有近30个县就在陕南。

陕南,不做陕“难”


这里,不知印记了陕西的省市县级多少干部的足迹,调研、寻觅着把这一方水土养起来的方案。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一年,2月15日,疫情还正吃劲,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便奔赴安康调研。他语重心长地强调,要决战脱贫攻坚,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做好巩固脱贫成果防返贫工作。


疫情过后,整合什么资源,寻找什么支点?文旅复苏受阻,陕南的旅游产业又将迎来哪些危与机?都是陕南“迷思”......


陕西最柔软的地方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造物主把这两者,都给了陕南,这里,基本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三市28个县(区),更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了70%的水量。


这里,是陕西最柔软的地方,涌起的大地褶皱,蕴含着无穷的天地灵秀,却也是陕西经济经济基础薄弱的地方。三个市的财政收入加起来,可能还不比不过曾经榆林的一个县。在大自然的慷慨面前,陕南选择了为绿色退让,限制工业发展。虽然,“乐”得是人间正道,“安贫”却不能一味“守贫”。陕南,便将目光放在了循环经济、旅游业上面。


近些年,通过陕南各市努力,经济有了较大起色。以安康为例,在下行压力很大的2019年,实现生产总值1182.06亿元,比上年增长7.9%,增速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GDP增速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但从经济总量来看,安康只排到了陕西第八名,其数值仅占第一名西安市(9321.19亿元)的1/9,占第二名榆林市(4136.28亿元)的1/4,占第三名宝鸡市(2227.25)的1/2,总体经济情况滞后于周围其他城市。


陕南,不做陕“难”


安康的情况,其实也是陕南三市的缩影:增速尚可,后劲大;基础薄弱,体量小。没有一个市可以作为经济核来辐射带动这一片区,区域经济,在这个盘子里,找不到“龙头”。为此,有专家提出了“汉江经济带”的群效应。


说到这儿,坊叔得稍稍普及一下。2018年,国务院下发批复,原则同意《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这一规划从省级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明确规划范围包括了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全境,将为汉江流域河南、湖北、陕西的市、县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规划》明确提出,要在空间布局上打造“两区、四轴”的开放发展格局。“两区”,以丹江口水库大坝为界,划分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汉江中下游地区。陕南三市正处于打造生态、绿色为主的区域。而且,在“四轴”中,武西高铁发展轴,沿沪陕高速发展轴将依托铁路、公路将区域内节点城市串联起来,从而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实现各城之间联动合作发展,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发展主轴。


这两年来,陕西加速建设米字型高铁,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地理交通上的便捷,为汉江经济带提供了强大的物理管道,市场要素开始在这一区域快速流动起来。开放,是出路,于陕南更胜。向经济较强的川渝鄂靠拢,向“江水”要出路,陕南追星赶月。


在今年的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陕南的规划,多了几分自信。“支持榆林、宝鸡等支线机场改扩建,建成安康新机场。继续推进西安地铁和西延、延榆、西十、西康高铁建设,建成西银高铁。建成太白至凤县、清涧至子长、安康至岚皋、平利至镇坪等12条高速公路。加快引汉济渭、东庄水利枢纽、古贤水利枢纽、泾河综合治理等水利工程建设。”


陕南,不做陕“难”


短短的几行字,却向陕南抛了好几个红包:机场、铁路、水利等等。安康更是被当做“秦巴明珠”而深度打磨。依托飞地经济,安康市形成了“加工生产在飞地、种养基地在县区、品牌塑造在全域”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旅游、茶叶、陕西南部新枢纽、现代物流等渐入佳境......


但疫情黑天鹅惊现,给了全球经济一拳头,脆弱的陕南,没有强大的工业、制造业支撑,所连接的汉江、长江经济带上的一些省市,也还未全部解封。那么,陕南,又该如何借力?借谁的力?或者,能否自力更生?


国家撒糖,陕南或赢高甜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千年前,一盏茶,能让大文豪苏轼爱上似水流年;千年后,再饮一盏,陕南的茶与歌,不知让多少人醉了春风。


最近,一段紫阳县长直播卖茶的视频,爆红网络。单那一片翠绿的茶海,就让疫情中深度反思的人们向往起来田园山水、健康养生的多维度的次生需求来。


陕西南部属于我国产茶北区,95%以上的茶园分布在商南县、镇安县、紫阳县、平利县、岚皋县、汉阴县、西乡县、勉县等。“商南泉茗”、“紫阳毛尖”、“汉中仙毫”,撑起了响当当了名气。依靠这神奇的东方树叶,陕南做实了自己的“绿色产业”,围绕茶叶还做响了旅游、民宿餐饮、农特产品等优势产业。“绿”产业,也让百姓的日子“红”了起来,2019年陕西省茶叶产值达182.39亿元。


陕南,不做陕“难”


茶香满园,花香四野。汉中,在一片绿叶中,又找到了自己的花瓣经济。近些年,主打的IP油菜花节,知名度年年攀升。2019年,汉中市接待游客的人数达到了6785.86万人次,实现了旅游收入411.88亿元,旅游收入的增速是跑赢了当年的GDP(增速)。


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陕南,就是田园山水、医养健康、本真生活的代名词。


故此,208坊智库专家高兴地表示:随着大健康产业的谋篇布局,人们对生活本质的回归,社会情绪的安放,都应和了陕南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一点,陕西其他地方,无法与其相比。”


根据十三五的规划,陕西要完成转型、升级、脱贫的三大任务,陕南,成为必须突破的一道难题,而最后的落点,一定在产业的兴旺上。208坊智库专家认为,因为环境保护的限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之前,传统工业、制造业,无法在陕南铺开规模,这也是陕南积贫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几年,陕南三市历届主政者的望闻问切,在有限的空间,陕南确实在绿色产业、文旅产业等做出了最大的努力,有了一定起色。但仍旧无法忽略,这是陕西绕不开的“阿喀琉斯之踵”。


陕南,不做陕“难”


另一方面,现在,以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基建”被高度重视,正在大手笔布局,陕南完全有潜力赢得这个窗口。因为,以前是生产要素主要在“路”上流动,包括铁路、公路、航路、水路等。而数字经济时代,生产要素将主要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流动,包括互联网、物联网等。这种无污染、纯绿色的天生品质,是不受陕南环保政策的影响的;其次,它也不再因地理交通的基础而处处受限。


在208坊智库专家看来:绿色,是陕南的已有底牌,而网络是陕南即将被解锁的一把智能钥匙。在新机会领域里,陕南可以赢来自己的“高甜”部位。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张王牌是,大健康产业、乡村田园生活所激发的新增长点,正在逐渐形成更高层面的战略话题,未来的政策撒糖,不会少。

还记得早在2016年,在外交部陕西全球推介活动上,时任省长胡和平就向世界推介过陕西的水。而那次的推介活动现场所用的瓶装水,就是产自安康紫阳的汉水硒谷·真硒水。


“近几年,陕南的富硒食品、茶叶发展很快,对拉动当地经济,起了很大作用。除魔芋等食品外,包括茶、水、药材等也潜力巨大,围绕大健康产业,陕南将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或将成为新支点。”


橘生淮南则为橘!扶贫产业进驻陕南,需要的是与本土相宜的种子。有人曾不无担心的疑虑:如果扶贫干部走了,环境变了,企业还能不能待在大山?又该如何把本土的产业种子,撒下去,扎下根。


陕南,不做陕“难”


当然,引入的产业,要固本;未来的产业,更要培元。要担忧企业会不会飞走,更要思考,从自己的土壤里长出植株。要知道,在经济周期里,每一个产业都有自己的寿命。


在坊叔看来,传统的产业“红利”释放完毕后,“绿利”来临,这正是陕南的自家宝贝,陕南的糖果盒,即将打开。而要如何吃得长久,需要的是破开机制、体制,打通资源要素的流动血管。


几家欢喜 几家愁,得流动!


据2019年GDP数据显示,商洛为837.21亿元,排名全省倒数第二;从增速来讲,也是只有1.51%,全省垫底。


商山洛水,又是这块短板中的短板。但值得看好的是,“十三五”以来,全市旅游业成为亮点,旅游总收入呈现迅速增长态势,从2015年174.87亿元增加到2018年327.68亿元,年均增长23%,在总体经济增速放缓形势下,旅游业实现了高速增长。在陕南三市中,商洛旅游综合收入超过汉中、安康20亿元以上。如果说商洛有什么特别的遗产,毫无疑问,除了以京夫、贾平凹、方英文为首的商洛作家群外,就是那句媲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秦岭最美是商洛”了。


三市虽有共同难题,但也各有千秋。山水格局,给了陕南一片人间春色,却也闭塞了它的交通。这几年,随着米字型交通建设的快速推进,尤其是西成高铁的开通,给这一宝藏地区赋予了更多能量。


陕南,不做陕“难”


以汉中为例,西成高铁开通后,成为成都和西安两个大都市的“夹心精华区域”:除了促进城市群间的社会经济联系,加速了“城”与“城”之间一体化进程外,还整体带动了汉中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的超越发展。2019年,汉中有着高达1547.59亿元的GDP总量,排名全省第七,在陕南三市领军。加上优越的人居环境、低成本等特点焕发诱人魅力,“汉中将是未来3年内陕西人和四川人投资的主力黑马城市”成为一个大胆的业内断言。汉中因高铁枢纽从城市群与经济区的“夹缝”变身“糖心”,在关中和成渝,左右逢源。


安康,近年以“硒”打天下,绿色、医养、健康的IP越擦越亮。而随着陕西在省级层面加大了现代物流的建设,三个经济的推动,网络、交通更为这个地方提供了走出去的大平台。2019年,安康GDP为1182.06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康门户区、安康机场、现代物流园和高新技术区,更让“开放”的标签贴紧了这一地区。也难怪安康市委书记郭青曾自信地说:我们既要吃蒸面、中餐,还要优雅地吃西餐!“同步规划建设新安康门户区,是为了更好迎接航空时代、高铁时代的到来,在1小时经济圈或数小时经济圈内,更好承载周边城市外溢的产业、人口和各类资源。机场通航、高铁通车后,我市生态旅游势必迎来井喷式发展,还将带动传统的餐饮、住宿、购物等产业提质升级。”郭青说。


高铁、飞机、新基建、大健康、文旅、乡村振兴......为陕南提供了变困难为机遇的宝贵条件,但在经济发展已经从画圈到连线的时代,三市还需进一步的抱团发展,打开各自的门户之别,使得这一区域的市场要素能快速流动,在区域内形成较高的活跃度。三市相似的人文山水,完全可以形成大旅游区;不同的一产二产三产优势,可以相互弥补。“看了汉中的油菜花,难道真缺一点钱去安康买袋富硒茶么?或者安康田园民宿的餐桌上,不能摆上汉中的菜肴吗?缺的是意识、规划和主动。”


陕南,不做陕“难”


“这就要去考量地市的考核机制,交通条件,和各自主政者的魄力、格局了。但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强化、融合,三市也必将拳头越攥越紧。”


在聊到疫情过后很多地方已经快马加鞭赶上大健康项目时,专家一致坦言:铜川虽然做得早,却因为体量过小,凭一己之力无法撬开这盒糖果;西安有科技实力,产业集聚,杨凌有农业基础、原材料,但都没有陕南三市在原料、环境、市场、主体性上浑然天成的巨大优势。这些年,三市都在做旅游,也必须做旅游,但各自为政的多,需要一个标签去整合,一个核心的新产业区串联。一个大健康的IP,是新事物,所以,如同白纸,更好画画。这次,可要趁早下手,从整体下盘子,不再将这个蛋糕切得太碎,是给商洛一口蛋糕上面的草莓酱,还是给汉中一块巧克力?“届时,或许又会形成你链条不完备,我链条也不完备,我们都不完备的尴尬局面。”


昨夜,坊叔常去的茶社打来电话,说他们今年不仅拿了紫阳富硒茶,还从汉中进了一些养生膳材,“更有你爱吃的豆腐糕点,从商洛进的新品种。”茶社那是诱惑坊叔去消费,尚且知道用健康养生牌把三市打包。那么,接下来的大作为,就得看交通、市场、新风口堆积的机遇洼地,能否让这块经济洼地,变成新兴产业的高地了。


陕北经济转型,被称为陕西经济的迷茫区。基础厚,前路在寻寻觅觅,未来又该如何让这里的过去辉煌,平稳着陆,继续再创新丰碑,事关陕西经济转型升级的半壁江山。而陕南,曾经的短板之地,能否因新业态而撬动陕西经济新模式,特别是文旅、医养健康产业的红利,值得认真思考和布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