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寫了一首小黃詩,被皇帝得知後賜死,這首詩很多人都知道

皇后寫了一首小黃詩,被皇帝得知後賜死,這首詩很多人都知道

導語:宮中只數趙家妝,敗雨殘雲娛漢王。惟有痴情一片月,曾窺飛鳥入昭陽。

這首詩很多玩過英雄殺遊戲的人搜非常熟悉,趙飛揚的臺詞中經典詩詞,然而卻沒人知道,這首詩出自遼國的以為皇后。正因為這首詩,這位驚才絕豔的皇后被皇帝賜死,她就是蕭觀音。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區區一首小詩,竟然讓皇帝大動肝火,不僅殺死了蕭觀音,連當時蕭觀音的兒子,大遼唯一的太子也收到牽連一併被處死了。事情真相到底如何,小編帶大家一探究竟。

皇后寫了一首小黃詩,被皇帝得知後賜死,這首詩很多人都知道

事情發生在宋遼時期,當時大遼國有一位才華橫溢的皇后,可以說是一代奇女子,不僅滿腹史詩書,而且還精通音律。深得當時遼國皇帝的喜愛,這個女子本應該是大遼的賢內助,卻因為遼國皇帝的昏庸最後被冤殺。事情是起因還要從蕭觀音的失寵說起,因為蕭觀音經常勸諫遼國的皇帝勵精圖治,好好治理國家。可是,這位皇帝顯然不是什麼明君,開始疏遠蕭觀音。作為一個女人,蕭觀音也想挽回自己的愛情,於是就做了一首曲子《迴心院》,這首曲子情深意切,想挽回皇帝的心,可惜這首曲子難度太高,只有漢人樂師趙唯一可以駕馭。事情也因此埋下了禍根。

皇后寫了一首小黃詩,被皇帝得知後賜死,這首詩很多人都知道

趙唯一因為經常出入皇宮,逐漸二人之間傳出了閒話,二人之間有私情。這樣的傳言皇帝開始是不相信的,但是有一個宮女在這其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他本來與蕭觀音之間有仇恨,就找到一首名為《十香詞》的小黃詩,告訴蕭觀音,這是漢人的皇后所做,希望蕭觀音能夠幫忙抄寫一份,留作收藏,遼國本就是少數民族,民風開放,況且漢家的皇后可以寫出這樣的詩詞,自己也不能落後啊,不但抄寫了一遍詩詞,結尾還寫了一首小詩。“宮中只數趙家妝,敗雨殘雲娛漢王。惟有痴情一片月,曾窺飛鳥入昭陽。”

皇后寫了一首小黃詩,被皇帝得知後賜死,這首詩很多人都知道

當這份手稿傳到皇帝手中,這私通的事情算是落實了。於是蕭皇后被處死,太子受到牽連而死。其實這不過是遼國權臣耶律乙辛的謀劃,他當然不是要對付蕭觀音,他是要除掉當朝的太子,這樣自己才會有機會把控朝政。這樣的心思不可謂不歹毒,然而一切已經塵埃落定,總是後來沉冤得雪,這樣一位滿腹史書的賢后就這樣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

皇后寫了一首小黃詩,被皇帝得知後賜死,這首詩很多人都知道

通過蕭觀音的故事,小編總結了古代深宮的恩恩怨怨,與大家分享一下。其實古代帝王之家,真的談不上什麼感情,天下都是皇帝的。家事與國事對於皇帝來說都是一樣的,臣子們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自然也不會顧忌後宮還是朝政。只要是可以達成目的的手段都會施展,很多後宮妃嬪都是作為政治籌碼入宮的,通過給皇帝吹吹枕邊風達到所屬勢力的目的。這樣在後宮妃嬪之間自然也就出現了派系鬥爭,女人之間戰爭絲毫不比戰場上的廝殺來的文雅,往往一失足成千古恨。

皇后寫了一首小黃詩,被皇帝得知後賜死,這首詩很多人都知道

如果帝王英明,或許後宮的日子還可以消停一點,一旦皇帝昏聵,整個江山的鬥爭就集中在了後宮之中。畢竟每個妃子身上都打著所屬勢力的標籤,皇帝不理朝政,後宮就成為了皇帝享樂的溫柔鄉,只要控制了後宮,就等於是控制了整個天下。蕭觀音的例子在歷史中其實非常普遍,一首詩不過是殺人的導火索,即便這次躲掉了,下次可能就是一首曲子,真正的殺機並不在詩詞之上,而是在人心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