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帝國進化史:為何三場戰爭就奠定一個世界性帝國的版圖?

本土面積只有24.41萬平方公里的英國在歷史上曾經創造了一個殖民面積達3550萬平方公里的日不落帝國,在這個帝國最為輝煌的時代,它不僅是海洋和陸地上的霸主,在1800年以後主導國際事務更是長達近一個世紀,

所以人們把這段時期稱之為“不列顛治世”,而英國所主導的國際秩序又被稱之為“不列顛治下的和平”,足見那時候英國世界霸主的地位何其堅挺。由於面積廣闊,在大英帝國的領土上永遠有太陽照耀,所以謂之為“日不落帝國”。

這確實有一定的地理現實,因為它在東半球和西半球都有殖民地,無論什麼時候,它的領土上總是有太陽照射著。但這個曾經輝煌無比的大英帝國,不過是在1688年“光榮革命”以後才開始受到歐洲國家的重視,在此之前英國在歐洲大陸諸國眼中一直是一個不受重視的存在,“光榮革命”以後英國政治制度改革,擺脫了封建專制,邁入議會制度,從而為英國的發展注入了一種活躍的力量。

日不落帝國進化史:為何三場戰爭就奠定一個世界性帝國的版圖?

一個人類歷史上如此龐大的帝國,卻僅僅通過三場戰爭就在英倫半島以外開闢高達數千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那麼英國人是怎麼做到的呢?

羅馬人征服世界用了三百年,我們征服世界只經過三次戰役,而目前的世界比羅馬時代擴大了一倍——霍勒斯·沃波爾

當然,從時間上來看,到1921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大英帝國用長達兩百多年時間才完成這一擴張運動,不過,這恐怕也是一個足以自傲的成績——

第一場戰爭是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4年),事件起因是因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絕嗣,而法國波旁王朝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為了爭奪西班牙王位而爆發的戰爭,除了覬覦西班牙的領土,更重要的是兩個王朝都希望把西班牙的殖民地納為己有。法國是彼時的歐洲霸主,加上西班牙國王去世前留下遺囑將王位留給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孫子,也就是他的侄孫安茹公爵腓力。

另一方面,匈牙利國王卻宣傳法國的繼承權不合規,應當由西班牙國王的宗親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人來繼承,而他選中的人是查理大公。英國為了遏制法國吞併西班牙的企圖,這是他們一貫推行的“大陸均勢”政策,也就是說英國人認為歐洲大陸必須保持勢力平衡,不能出現一個超級帝國的存在,懷著這樣的目的,英國加入了這場針對法國的戰爭。

日不落帝國進化史:為何三場戰爭就奠定一個世界性帝國的版圖?

有趣的是,當戰爭進入後期時,總體形勢對於法國來說已經進入被動局面,但一貫推行“大陸均勢”政策的英國在看到俄羅斯帝國在大北方戰爭(1700年~1721年)中擊敗瑞典,為了遏制俄國稱霸北歐的可能,英國轉而背棄自己的盟友,開始和法國進行秘密和談。

和談的結果是,英國獲得了西班牙在北美的部分殖民地,並將加拿大的阿卡迪亞殖民地割讓給英國,此外法國還被迫承認英國在北美地區擁有殖民的權利。英國還佔領了西班牙海港直布羅陀和米諾卡島,使此地成為英國的制衡加勒比海和地中海的重要跳板。英國初步取得了海上霸權的地位,英國這一次收穫頗豐——

當時間一眨眼來到1756年,第二場決定日不落帝國版圖的戰爭爆發,它就是號稱“世界戰爭”的七年戰爭(1756年~1763年),這場戰爭可以說是英國打的最輕鬆的一場戰爭,因為它幾乎沒有在歐洲大陸上付出多麼巨大的代價,就輕鬆奪取了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

七年戰爭的導火索是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其原因同樣是因為奧地利國王查理六世去世後,他的長女瑪麗婭·特蕾西婭繼承了他的王位,但歐洲各國出於利益考慮,並不承認後者的王位合法性,進而引發了戰爭。普魯士在這場戰爭中奪走了奧地利王國富饒的西里西亞地區,戰爭的結果是瑪麗婭保住了王位,但是卻對普魯士從此懷恨在心。

日不落帝國進化史:為何三場戰爭就奠定一個世界性帝國的版圖?

隨著奧利地的局勢趨於穩定,瑪麗婭也開始積極準備收復西里西亞,歐洲局勢變得尤為緊張。普魯士王國也感到如臨大敵,而英國再次敏銳的察覺到這一點,當普魯士決定脫離法國倒向英國的時候,法國順其自然的就和奧地利締結了盟約。七年戰爭的號角由此吹響,然而這場讓英國收穫頗豐的戰爭,英國卻並沒有付出多大的代價。

因為當戰爭打響後,英國忽然發現自己只有一個普魯士盟友,而對手卻是由法國、奧地利、俄羅斯帝國和瑞典組成的強大陣容,而英國本身無意捲入歐洲大陸的戰爭裡。但普魯士卻率先打響了戰爭,在戰爭初期,英國甚至沒有提供任何實質性的幫助,也就是說普魯士王國基本上是以一己之力獨自對抗敵人,戰爭打的相當辛苦,普魯士幾度差點亡國,而國王腓特烈二世在戰況最糟糕的時候兩度打算自殺。

由此可見當時普魯士的處境,直到戰爭中期,隨著普魯士取得幾場勝利以後,英王才命令在歐洲大陸上的世襲領土漢諾威出兵協助,但很快被擊敗投降,但好在英國履行了它的承諾,

開始對普魯士進行財力支援。隨後便將其主要精力放在海外,法國由於在大陸上被普魯士牽制住,其在海外的大量殖民地開始遭到英國的瘋狂掠奪。

七年戰爭以後,這些參戰國忽然發現,七年戰爭打下來,勝利的普魯士已經是殘破不堪,國家發展幾乎陷入停擺,為此還付出高達70萬人的損失,而其它參戰國也沒有在普魯士手中佔到便宜。奧地利沒有收復西里西亞地區,俄羅斯後期由於彼得三世上臺,直接成為了普魯士的盟友,也正是因為俄羅斯的倒戈扭轉了普魯士的命運。

日不落帝國進化史:為何三場戰爭就奠定一個世界性帝國的版圖?

法國在北美的殖民地被英國佔領

法國同樣也是損失慘重,這場戰爭幾乎拖垮了法國的經濟,三十年後,導致法國爆發大革命,波旁王朝倒臺。而作為普魯士主要盟友的英國在沒有參與這場席捲歐洲的戰爭的情況下,卻迫使法國將殖民地加拿大割讓給英國,而印度同樣也已經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此外法國在北美地區的殖民地也轉讓給英國,可以說法國彼時的海外殖民地基本上已經被英國蠶食殆盡,而拿破崙戰敗以後,英國取代法國成為當之無愧成為歐洲的霸主。

七年戰爭以後,英國首次驕傲的把自己建立起來的這個龐大帝國稱之為“日不落帝國”,然而“日不落帝國”還沒有達到它的巔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英國開始了全球殖民的腳步。18世紀伊始,英國便開始對亞洲和非洲的殖民,這段時期被稱之為“第二英帝國”時期,譬如兩次鴉片戰爭都是英國殖民亞洲的表現。

在18世紀,大英帝國將它的殖民地擴張到中東的阿富汗和伊朗,在亞洲也佔領了斯里蘭卡、緬甸和馬來亞地區,而廣闊的非洲從最北端的埃及到南非地區的廣大土地都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尤其是1837年維多利亞女皇繼位後,大英帝國開始進入全盛的“維多利亞時代”,這一時期的大英帝國也就是在這個時期,讓英國首相帕默斯頓留下了他那句著名的遺言說:

北美和俄羅斯的平原是我們的穀倉;芝加哥和敖德薩是我們的礦區;加拿大和北歐半島為我們種樹;澳大利亞為我們牧羊;還有阿根廷為我們養牛;秘魯送來白銀,南非進貢黃金;印度人和中國人為我們種茶,地中海是我們的果園;至於我們的棉花種植園正在從美國南部向地球一切溫暖的地方擴展。

日不落帝國進化史:為何三場戰爭就奠定一個世界性帝國的版圖?

紅色部分為大英帝國佔領地

但“日不落帝國”的疆域全盛時代卻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這就是英國參與的第三次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大英帝國為首的協約國取得了作戰勝利。根據《凡爾賽條約》的內容,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瓜分了德國在海外的殖民地,由此大英帝國的疆域達到了全盛階段,1921年時,大英帝國的疆域達到3550萬平方公里,佔到全球陸地的四分之一。

日不落帝國的衰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全球民族主義的興起,加上英國本身也損失慘重,大量殖民地開始尋求獨立,這個傲然於世界歷史的“日不落帝國”步入終結。然而這個龐大的帝國即便瓦解後,依然還是蛻變為一個叫做“英聯邦”的組織,其成員包括53個主權國家,其中英國女皇依然是還是其中16個國家(包括英國)的國家元首,如澳大利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