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水稻種出新希望

綠意內斂的丹霞地貌下,嫩綠的秧苗頂破豐厚的泥土,繡成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畫卷。


“集中育秧的種子發芽長勢很好,家裡的水田秧苗全靠這兒了。”龍門鎮龍門居委會建檔立卡貧困戶張谷安這些天都在農田裡忙碌。


平江:水稻種出新希望


張谷安全家4口人,2012年,因為家人生病治療花光了所有積蓄,外債累累,僅靠打點零工艱難維持生計,被納入貧困戶。


2017年,龍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冷鳳輝為20多戶貧困戶搭橋,安排張谷安他們到漁稻香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做農活,每年有數萬元元的收入,生活迎來了好轉,2019年成功脫貧。


平江:水稻種出新希望


今年,受疫情影響,家庭經濟來源還能不能保證?會不會因此返貧?張谷安心裡不踏實了。


“糧豬穩,百姓安,全縣安。”縣委縣政府一系列鼓勵春耕生產的措施陸續下達。龍門鎮政府集中採購了優質早稻種子75000斤用於農戶春耕生產,漁稻香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更是擴大了種植面積。張谷安不僅能繼續在合作社就業,自己家水田的種植還能傍上政策福利,臉上有了笑容。


“冷書記他們上門有次沒次,告訴我們今年種植雙季稻,種子、薄膜、軟盤都不要錢,糧食價格還有升,秧苗都是合作社幫我們集中育好的。”張谷安和記者算了一番經濟賬,依託合作社水稻生產的專業化和規模化,他不僅能節省勞力,還能借助機械化操作,不誤自家水稻種植。

平江:水稻種出新希望


腳下有泥,貧困戶的心中有了底。因為家裡3畝多田土種了油菜,眼看著政策、形勢一片大好,張谷安又新承包了7畝多水田,翻耕好了等待種上雙季稻。“多種一點,就多了一層保障,家裡幾口人的糧食有了著落,家人治病的錢也能賺到一些。”

來源 I 平江廣播電視臺

記者 I 廖維

通訊員 I 張香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