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不如給孩子最好的自己!

一媽曾經和大多數人一樣,認為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就是對孩子最大的付出了。可是直到有一天一媽在網上看見了一篇文章才猛然驚醒,事情不是這麼簡單。

這是一篇小學生寫的作文,他在文章中寫道:我覺得,我的媽媽就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

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不如給孩子最好的自己!

那一刻,一媽看著自己肥胖的身材,也許兒子還會在作文中加上個修飾詞兒,我媽媽是一個沒用的肥胖中年婦女。

於是一媽開始了學習成長之路。

1.減肥與運動

迫不及待需要改變的就是自己的身材了,懷孕時食慾太好,一媽生了個孩子胖了將近40斤。

那就從減肥開始吧,剛開始只是盲目的少吃多動。

少吃就是少吃主食和肉,多動每天走著去上班,走了20天后,身體抗議了,感冒。都是冒進導致的,兩年多都沒有運動了,忽然每天走5公里,身體有點吃不消。

並且每天早上不吃飯,在半路上買一個燒餅,到單位後匆匆忙忙的吃下去。後來才知道,這一個燒餅的熱量遠遠高於五公里走路消耗的熱量。

就這樣斷斷續續的堅持了三個月,也瘦了10斤,但是三個月之後卻再也減不動了。

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不如給孩子最好的自己!

一媽開始在網上找一些減肥相關的知識來看。終於意識到,自己這方面不專業,專業的事情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幹。

就這樣認可了營養師的價值。當看到營養師發給一媽的飲食之南和運動指導後,才發現以前的自己有多盲目。

營養師的作用一方面是指導一媽的飲食結構調整,一方面是監督一媽執行飲食方案。

有了營養師的指導與監督後,減肥過程很順利。

4個月的時間減了26斤,一媽成功 恢復到懷孕之前的體重。

在營養師的指導下,運動也是從少量到多量,剛開始是快走一個小時,後來變成慢跑三公里,後來增加到五公里。

減肥雖然結束了,但是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運動習慣保存下來了,一直到現在一媽每天5點準時去體育場跑步。

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不如給孩子最好的自己!

2.理財

馬太福音效應不僅在財富領域發生作用,在生活中中也同樣發揮作用。減肥成功的一媽,漸漸意識到,身體需要瘦,但錢包卻需要胖起來。

一媽開始接觸理財知識,這一次不再盲目,堅信要想豐富自己的口袋,必須先豐富自己的腦袋。於是讀了很多理財方面的書《財務自由之路》、《富爸爸窮爸爸》、《定投指數基金》、《窮查理寶典》等等。

一媽意識到應該先做好家庭資產配置,普通人實現資產增值的最好方式就是定投。定投最好的方式就是指數基金,這是一種不需要花費很多精力、不需要很專業知識的方式。

一媽開始建立定投計劃,選取了300價值、紅利、基本面等優秀寬基指數基金及優秀行業指數基金醫藥100,每週投入。

多餘的錢也不只是傻傻的放在餘額寶,而是買了部分定期和短債,餘額寶只放兩三個月生活費。

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不如給孩子最好的自己!

3.讀書與寫作

學習理財讓一媽意識到,自己腦子裡存貨太少,又開啟了讀書與寫作之路。

一媽立志一年閱讀50本書。每本書至少要摘抄重要內容,特別的書要寫讀後感和書評。

從《如何閱讀一本書》裡學到了如何選書,如何快速閱讀、分析閱讀與主題閱讀,於是一媽利用一個月的時間讀完了《如何閱讀一本書》、《快速閱讀》、《這樣讀書就夠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如何閱讀一本書》教會了一媽如何把握一本書的骨架,如何分析一本書;《快速閱讀》教一媽如何消除不良閱讀習慣,從而提升閱讀速度;《這樣讀書就夠了》告訴一媽如何將一本書拆為己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讓一媽學會了蔥鮪火鍋式筆記方法,能真正吸收一本書的精華內容。

將閱讀的主題書單先讀完,讓自己真正學會閱讀,然後在實踐中不斷提升這些技能。

有作家說現在已經進入了全民寫作時代,寫作成為了一個人要生存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

提升自己輸出能力最有效的哦方法就是通過寫作進行輸出。而寫作又可以帶動讀書的輸入,這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

希望有一天我的兒子可以向竇靖童那樣,對別人說,看這是我媽媽,牛逼不?

作為父母,不僅要把最好的物質條件給孩子,還要把最好的自己給孩子。

最好的自己就是不斷努力成長的自己,孩子小的時候可以做他最崇拜的榜樣,長大了可以成為他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不如給孩子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