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結構與組織管理(二)——如果國家是一家公眾公司?

國家假如是一個公眾公司,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家公司呢,比如這家公司的股權及管理架構、組織運營能力、財務表現和財務預算、產品和服務?

股權結構與組織管理(二)——如果國家是一家公眾公司?

假如我們將治國當成管理一個上市公眾企業,那麼以公司市值來看(GDP)當前世界上美國、中國以及日本就是很大的一個公司。中國更是延續了幾千年一直在經營的公司。當然這幾千年來,公司不停地改組、不停地改變結構,也不停地改變市場。

如果國家是一個公司,那麼在這個公司裡面,政府就是經營單位。市場就是全國的人口。這樣的一個結構中,如果市場對公司的管理單位不能滿意,公司就會失去它的市場,因為它的產品不能令人滿意,於是這時候,就有了革命或王朝的顛覆。如何管理運營好這個公司?不同公司的組織運營能力也不同。

公司的組織運營能力如何?

公司運營能力直接體現在管理成本控制和運營效率上面。不同公司為了合理控制公司管理成本,減少直營的主體,如子公司和直營店等;當公司的經營業務覆蓋的市場較大時,所採取的組織運營形式就可能是分公司或者加盟商了。但是我們經常看到,特別是零售連鎖企業,加盟商對於公司的產品和服務無法高質量推行到市場,公司總部也經常對加盟失去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子公司形式由於多了一層管理機構,在執行總部戰略中存在較大的推行成本。子公司作為自負盈虧的主體,不同階段同公司整體的運營是並行關係。把公司的架構進行兩種極端分類:一種是完全垂直關係,公司只有母公司、子公司、孫公司的架構與管理;一種是公司是扁平化關係,公司只有一個總部,下屬無主體形式,市場與區域管理是分公司和直營店進行。

放在國家層面,國家在管理市場和控制成本方面也存在著子公司、直營店、分公司和加盟商的問題。完全垂直關係的組織架構相當於一元制(單一制)的政府體制。迄今為止,一元化政府體制仍然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政府形式。這一體制只有一個權力來源,即中央或國家政府。而扁平化組織關係的架構則相當於聯邦制政府體制。聯邦制指的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政治實體結合而成的一種複合制國家結構形式。聯邦制國家由各個聯邦成員組成,聯邦國家先於各成員存在。

直營店和分公司模式——一元化政府體制

股權結構與組織管理(二)——如果國家是一家公眾公司?

一元化政府體制下,劃分為各個地方行政區劃,其劃分是國家根據統治需要,按一定原則進行區域劃分的結果,國家主權先於各個行政區劃存在,地方行政區不是一個政治實體,不具有任何主權特徵。國家本身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只是為了便於管理,才把領土劃分成若干行政區域,並據以建立起地方政權,即,各地方行使的權力來源於中央授權,並不是地方固有,地方的自主權或自治權是由國家整體通過憲法授予的,各地方政權一般沒有單獨退出該國的權利。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結構形式也都採用單一制,如英國、法國、日本、意大利、西班牙、韓國等都是單一制國家。一元化政府體制下,地方官員由中央委派,一方面代表中央,依照中央的命令行事,對國家內政部負責;另一方面,作為地方官員,管理一切地方行政事務。中央可撤換地方行政首長。

中央政府相當於母公司,各地區各省市是公司的分公司或者直營店。分公司和直營店不作為財務計算的主體,其營收納入主體公司核算,成本與預算由主體公司統一制定,運營管理由主體公司統一進行人員搭配。我們國家從領土和經濟總量上來看,已經是第一大單一制國家。以公司的概念來看,我們國家是股權結構最為分散,管理最為集中,分公司分佈最廣的上市公司。

從加盟和直營兩個方面來看,中國這個大公司的管理是直營店模式,這種模式採取縱深似的管理方式,直接掌管所有的零售點,零售點也毫無疑問地必須完全接受總部的指揮。直營店模式,能夠讓中央對地方形成最有效管理,降低企業成本,提高運轉效率。同時直營店方式能夠最大化加強公司的營收,減小稅賦成本,統一公司文化,統一市場管理,統一產品服務等。

但是直營店模式的強管理沒有很好的分享機制,保持原有市場的組織管理,但是對於擴張性要求則對於公司的運營提出更高要求。所以中國這家公司在市場覆蓋範圍上面從來都是保守的。但是也正是由於直營店模式,能夠最大化調到公司資源,發展自己,使得中國在統一意志下發展迅速。公司總部調動資源,另一方面也導致了部分直營店在優質地方,資源供給充足下發展好,很快達到了營收的快速增長,富可敵國。但是那些地段不好的直營店,資源匹配也沒有很好的傾斜,自然發展落後,成為公司整體發展的包袱。

從分公司和子公司兩個方面來看,中國公司的管理是分公司結構。分公司業務、資金、人事等方面受本公司管轄而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分支機構。分公司屬於分支機構,在法律上、經濟上沒有獨立性,僅僅是總公司的附屬機構。分公司沒有自己的名稱、章程,沒有自己的財產,並以總公司的資產對分公司的債務承擔法律責任。

分公司形態固然能夠保證一個公司在文化、品牌、產品和組織管理上能夠最大化統一。但是分公司在強化的管理控制下,難以有效應對當地市場的迅速變化做出及時的應對,同時分公司的成本與預算都受制於總部,分公司在部分費用納入本身範疇的情況下,傾向於在人員管理和內部運營上進行消極對待,沒有很好的進行激勵。特別是國家作為一個公司,地方官員在激勵較少的情況下,難以有很好的代表性作為,尋租現象(腐敗)比較容易產生。我們國家分稅制下,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嚴重不匹配,在事權大於財權的情況下,土地出讓收入作為地方財政的支柱讓中國這家公司有了土地財政拉動公司價值上升的稱號。

加盟商和子公司模式——聯邦制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現代聯邦制的國家,另外還有俄羅斯、德國、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國也實行聯邦制,現時實行聯邦制的國家約有二十多個。

股權結構與組織管理(二)——如果國家是一家公眾公司?

聯邦制國家整體與組成部分之間是一種聯盟關係,聯邦政府行使國家主權,是對外交往的主體。聯邦各成員國有自己的立法和行政、司法機關,有自己的憲法、法律和統一的國籍,管理本國內的財政、稅收、文化、教育等公共行政事務。聯邦和各成員國的權限劃分,由聯邦憲法規定。如果聯邦憲法與成員國的憲法發生衝突,以聯邦憲法和法律為準。

現今世界上的聯邦國家,多數是在原來就存在的小型共和政治體基礎上聯合而成,也有的是通過政治改革將以前的單一制國家解構或者說重組成聯邦共和國。而聯邦制就起源於過去的小共和國為增強軍事力量和謀求共同發展的深切需要,可以理解成大夥兒而加盟到一起,要麼相互參股、要麼加盟到某一個強大一點的主體之下。

美國這個公司市值全球第一。美國一直標榜自己當前經營成績最好的一家公司,也極力的向外推崇自己的民主理念。聯邦制將權利進行的分散、將收益也進行了分散。公司總部承擔外交和軍事,經營權下放到各個聯邦。相當於公司將經營權下方,公司運營的收益進行了擴大式分享。如美國各聯邦擁有自己的財政和稅收,通過自己的立法、行政和憲法來調整適合自身市場特色,從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由於聯邦制的國家類似於子公司和加盟商的形式,公司的權益分散出去,通過一種“分享”來達到共同激勵的目的,實現擴大管理範圍和覆蓋更大市場的目的。但是這種形式難以實行有效的管理,特別是財政和稅收更多的下放到地方上面,中央層面(公司主體)在外交、軍事等更多功能上面的支出難以有效填補,所以我們也看到美國政府財政嚴重赤字(,州政府作為子公司,自負盈虧,經營不善破產的案例(底特律)。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今年6月估計,到2027年美國的債務規模可能達到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91%;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最新公佈的修正數據顯示,美國的債務規模和財政赤字均發生了明顯的惡化。其中,前者佔GDP的比例增長5%至146%。後者佔GDP的比例由8.8%增長近10%,並在2017年達到9.6%。如果放在公司層面,一個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達到70%以上,就相當於資不抵債面臨破產風險。

歷史上甚至還有這種分散的組織管理的公司整體進行玻璃重組的案例,上世紀80年代末,蘇聯作為社會主義老大哥採取的是聯邦制政體,但是隨著冷戰時代大規模的軍事競賽導致營收狀況不佳,入不敷出,公司只好解體後各個主體公司分散經營。

公司主體採取子公司和加盟形式進行市場擴張和組織管理,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總部營收和對外成本支付問題,如果不能通過有效的進行分享出去的利益主體擴大利益成功,從而提高收入,那麼公司主體面臨緊張的現金流。現金流緊張直接影響公司的正常運營。

股權結構與組織管理(二)——如果國家是一家公眾公司?

如果我們是美國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者,會怎麼評估聯邦政府運營效率?在這個情況下,如果我們是投資者,又會如何判斷是否投資他呢?如果我們是中國公司的管理者,又會如何進行管理改革?如果我們是中國公司的投資者,對於中國公司的未來發展,商業模式的持續性又將如何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