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擊敗亞歷山大大帝的傭兵:來自羅德島的麥農

公元前334年,馬其頓軍隊跨國達達尼爾海峽,亞歷山大將一隻長矛插在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土地上說:“我接受亞洲這塊諸神賜予我的土地”,以挑釁波斯帝國。

作為回應,波斯帝國派出了大約3-4萬人的部隊去迎戰亞歷山大,波斯一方的將軍之一叫做麥農(Memnon),現代學者對麥農本人的軍事素養給予極高的評價,麥農在亞歷山大東征初期給亞歷山大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很多學者甚至認為如果麥農沒死,亞歷山大可能輸掉與波斯的戰爭。

差點擊敗亞歷山大大帝的傭兵:來自羅德島的麥農

頭戴獅皮的亞歷山大

然而麥農本人不是波斯人,是個地地道道的希臘人。儘管是個外族人,但是他把一生都獻給了阿契美尼德王朝。

差點擊敗亞歷山大大帝的傭兵:來自羅德島的麥農

刻有麥農頭像的硬幣

公元前380年出生於希臘羅德島,在他22歲的時候和哥哥門托爾(Mentor)迫於生計一起去波斯謀生,投奔他們的姐夫,他們的姐姐嫁給了波斯佛利吉亞總督阿爾塔巴佐斯(Artabazos),因此靠著這層關係他們成為了總督的帳下官員。由於伯羅奔尼撒戰爭對希臘的經濟造成了不小的衝擊,不少希臘人為了謀生只得到國外去尋求出路,當時大多數人的選擇,則是去慷慨的波斯帝國帳下做傭兵。兄弟二人也並非平庸之輩,在波斯軍中迅速得到提拔,總督還將自己的女兒巴西尼爾(Barsine)嫁給了哥哥門托爾。

差點擊敗亞歷山大大帝的傭兵:來自羅德島的麥農

阿爾塔巴佐斯

兩年後,新上任的波斯國王阿爾塔薛西斯三世覺得西部省份周圍暫時沒有什麼威脅,而總督手下卻有許多士兵,可能會有傭兵自重的行為,所以下令裁減西部省份的軍隊數量。而阿爾塔巴佐斯一方拒絕服從命令,與雅典和底比斯結成同盟,在米西斯總督奧龍迪斯的支持下,阿爾塔巴佐斯發動了反抗國王的戰爭,他任命門托爾和麥農為自己的將軍,率兵迎戰國王軍隊,戰爭初期還算順利,在兄弟二人的帶領下接連兩次擊敗了國王的軍隊,但是國王用重金賄賂雅典和底比斯,結果底比斯和雅典在關鍵時刻撤走了軍隊,導致阿爾塔巴佐斯的軍隊被擊敗並被俘虜。得以逃脫的兄弟二人連夜組織剩餘的反抗力量,將自己的大舅子救了出來,大勢已去的幾個人決定各自逃命。儘管這場叛亂最終被撲滅,但兄弟二人的軍事才能卻得以發掘。

差點擊敗亞歷山大大帝的傭兵:來自羅德島的麥農

與希臘軍隊激戰的波斯部隊

門托爾跑去了埃及,麥農、巴西尼爾和阿爾塔巴佐斯則逃到了馬其頓的佩拉,在馬其頓他們受到了馬其頓國王菲利普二世的熱烈歡迎。據說在當時麥農還給年僅七歲的亞歷山大上過課,給他講解了許多關於波斯的事情。在馬其頓的時間裡他給菲利普二世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門托爾到了埃及之後,繼續從事僱傭兵的工作,由於出色的領導才能,到了埃及後迅速被埃及法老奈克塔內博二世(Nectanebo II)提拔為自己的軍事長官。當波斯帝國衰弱的時候,埃及趁機獨立,而法老明白,自己隨時都可能迎來波斯人的入侵。公元前345年,法老不僅集結了國內現有的六萬大軍,還從希臘僱傭了4000傭兵,此時,埃及法老命令作為軍事長官的門託率領大軍前往西頓支援反叛波斯的軍隊。

差點擊敗亞歷山大大帝的傭兵:來自羅德島的麥農

奈克塔內博二世

門托爾到了西頓之後,接二連三挫敗了各個波斯總督的輪番進攻,但是最終被阿爾塔薛西斯三世親自率領的部隊擊敗,阿爾塔薛西斯在戰俘中一眼就認出了這位曾經率軍反抗自己的希臘人,出於對門托爾的賞識,阿爾塔薛西斯不計前嫌聘請門托爾當自己的將軍,門托爾接受了波斯國王的恩賜。很快,門托爾被任命徵為服埃及的三路大軍中一路的最高長官,門托爾對埃及的防禦可謂輕車熟路,他知道守軍一般都是由希臘傭兵和埃及本地人組成,而這兩邊時常互看不爽。門托爾經常給予一方優厚的投降條件與另一方內鬥,通過這種計謀,兵不血刃的佔領了許多城市。最終波斯再次征服埃及。

差點擊敗亞歷山大大帝的傭兵:來自羅德島的麥農

阿契美尼德王朝步兵

征服埃及的過程中,門托爾功勞最高,波斯王問他想要得到什麼獎賞,門托兒說自己不需要什麼獎賞,只想讓自己的弟弟,大舅子和老婆回到波斯。通過門托爾的影響力,波斯王赦免了他們的罪行,並允許他們回到波斯,還任命門托爾為西部戰區最高指揮官,同時賞賜給他許多金銀珠寶。

差點擊敗亞歷山大大帝的傭兵:來自羅德島的麥農

阿契美尼德王朝騎兵

麥農由此得以回到波斯,並且帶回了大量關於馬其頓準備入侵的信息。公元前340年門托爾去世,此時的麥農官至波斯帝國特羅德省(Troad)總督,這個省位於防禦馬其頓的橋頭堡,足見波斯國王對他的信任。後來,麥農還娶了門托爾的遺孀巴西尼爾。

公元前339年,菲利普三世便打算趁波斯皇帝阿爾塔薛西斯四世年幼根基不穩偷襲波斯,但是早有準備的麥農加強了防禦,並增派了軍隊加強防禦,菲利普二世只得作罷。

公元前336年,菲利普二世的一萬軍隊在帕曼紐的帶領下,登陸東地中海海岸,配合岸邊的希臘城市一起反抗波斯帝國。大流士三世給麥農足夠僱傭5000士兵的金子讓他去阻擋馬其頓人,並佔領貿易城市齊庫斯(Cyzicus)。不負所托,麥農在曲流河邊(Mender river)的麥格尼西亞城(Magnesia)擊退了帕曼紐的軍隊,帕曼紐只得退回馬其頓的橋頭堡阿比多斯(Abydus)防止麥農進一步的進攻。麥農立馬奔赴被包圍的兩座地中海西岸城市:格里尼翁(Gryneion)和皮塔涅(Pitane),成功的解圍了皮塔涅,但是由於時間關係未能解救格里尼翁。之後麥農又在安納托利亞北部擊潰了卡拉斯(Calas)所率領的馬其頓軍隊,卡拉斯被迫躲到特羅德的希臘城市中自保。由於後來菲利普二世遭到暗殺,馬其頓國內混亂無序無法給予帕曼紐有效支援,地中海西岸的殘餘馬其頓勢力被麥農逐個清掃。

直到前334年,情況發生了改變,亞歷山大穩固了自己的王位,率軍跨過達達尼爾海峽。經驗老道的麥農將安納托利亞西部所有農田焚燬,把糧食和補給全部運往帝國後方,這個舉措使得馬其頓軍隊無法在波斯本土獲取補給。麥農主張的戰略方針是利用強大的帝國海軍在海上攻擊希臘及馬其頓,製造後方混亂,在正面戰場上避免與亞歷山大對決,同時想辦法切斷補給線,以此圍困亞歷山大,等他彈盡糧絕的時候在發起攻擊。但是孤傲的波斯將軍們覺得這樣勝之不武,贏了也沒面子,一致決定要在正面戰場擊潰亞歷山大。隨後雙方在格拉尼卡斯河附近進行會戰,儘管麥農本部的部隊表現良好,但波斯騎兵大規模的潰敗使他意識到波斯軍隊已經輸掉了戰爭,只能逃跑。

差點擊敗亞歷山大大帝的傭兵:來自羅德島的麥農

夥伴騎兵刺殺波斯步兵壁畫

格拉尼庫斯會戰之後,大流士知道麥農的策略是正確的,任命麥農為小亞細亞最高軍事長官,可調用該地區所有的帝國陸軍和海軍。

在接下來的哈利爾卡納索斯防衛戰中,亞歷山大用攻城器械在城牆上打開了一個口子,便親自帶領軍隊衝往缺口。麥農見勢立馬調轉所有弩車和投石車的方向對準亞歷山大的軍隊,由於缺口狹窄而步兵集中,大量馬其頓士兵被射殺,亞歷山大也迎來了東征中第一次失敗。經過短暫的調整之後,亞歷山大繼續進攻城市,這次進攻打破了麥農的步兵部署,意識到即將失敗的麥農立刻派人焚燬了這座城市,然後撤退出去。

差點擊敗亞歷山大大帝的傭兵:來自羅德島的麥農

波斯海軍

撤出城市的麥農立馬調遣帝國海軍從海上進攻希臘,並且派親信到斯巴達去唆使斯巴達反抗亞歷山大,以將戰火直接帶到希臘本土。他開始利用帝國海軍攻佔愛琴海諸島,並在亞歷山大停留在法里斯(Phaselis)的時候,派艦隊襲擊了馬其頓本土,且設法佔領了希俄斯島和萊斯沃斯島。雅典的德摩斯梯尼(Demosthenes)在聽聞麥農的成功後,認為這是將雅典從馬其頓解放出來的絕佳時機,就開始聯合其他希臘國家,準備掀起反抗馬其頓的統治,而斯巴達也開始整軍備戰。

差點擊敗亞歷山大大帝的傭兵:來自羅德島的麥農

德摩斯梯尼

麥農的舉措給亞歷山大造成了不小的困難,前有波斯大軍,後有波斯海軍,補給線一再被切斷,本土馬上就會燃起戰火。也許亞歷山大一直受到諸神的庇護,正如他在之後多次可能被擊敗或死亡的時候扭轉了局面一樣,幸運再次降臨到他頭上,麥農病死了,波斯一方又無將才能將麥農的計劃繼續實施。

後來亞歷山大攻佔了波斯其他沿海城市,癱瘓了波斯海軍,而大流士三世只能依靠陸地軍隊繼續與亞歷山大鏖戰。麥農的大舅子阿爾塔巴佐斯一直陪伴在大流士三世身邊,後來跟著大流士三世一起參加了高加米拉戰役,戰爭失利後又掩護大流士三世逃跑,直到大流士三世死去的時候也陪伴在他身邊。亞歷山大非常讚賞他的忠誠,便讓他當了巴克特里亞總督。阿爾塔巴佐斯的女兒巴西尼爾在後來成了亞歷山大的情婦之一,據說她是亞歷山大在亞洲的第一個情婦,他和亞歷山大誕有一子,名叫赫拉克利斯。

差點擊敗亞歷山大大帝的傭兵:來自羅德島的麥農

為何一個希臘人會如此對波斯帝國死心塌地?我做出以下分析:

其一,從民族的本性上來說,當時的希臘人是一個非常獨立的民族,腓尼基人到其他地方的殖民地都與母國有很深的聯繫。而希臘殖民地則是直接建立一個新的國家,如果有利益衝突甚至會毫不客氣的和母國開戰;

其二,當時希臘世界的破碎和富有的波斯帝國成鮮明的對比,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波斯勢力也直接影響著最後的贏家。由於經濟紊亂大批希臘人被迫去其他國家謀生,而波斯雖然也處於相對混亂的局面,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比如阿爾塔巴佐斯有次給一個希臘軍官的賞賜抵得上軍官所有手下一年收入的總和;

其三,其實在亞歷山大初期,其他希臘國家都把亞歷山大當作一個入侵者而不是自己人,這也是為何麥農差點點燃希臘的叛亂;

其四,作為在馬其頓和波斯待過多年的老兵,他應該熟悉雙方的情況,本來可以作為熟知敵人軍隊情況的馬其頓先鋒進入波斯,但他卻選擇了繼續效力波斯帝國抵禦馬其頓,我認為最大可能是他認為馬其頓無法取得最終勝利。歷史上,亞歷山大也是多次險中求勝,在大的會戰中,波斯可以接連輸幾次,依然能調動大量的人力物力對抗亞歷山大,但是亞歷山大在會戰中一次也輸不起,一旦失敗,主力被殲,以波斯騎兵的機動性亞歷山大很難逃脫。所以麥農選擇了他認為可能勝利的一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