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為鳥兒提供“安置房”保護輸電線路安全運行

海南為鳥兒提供“安置房”保護輸電線路安全運行

中新網海南新聞4月14日電(朱玉 宋印官 楊永光)近日,南方電網海南電網公司陸續在輸電線路上搭建人工鳥巢,為它們提供“安置房”。此舉變傳統驅鳥防鳥為引鳥護鳥,一方面保護了鳥類棲息,另一方面保障了輸電線路的安全運行。據介紹,海南電網公司已累計在架空輸電線路上為鳥築巢近3000個,今年擬計劃安裝1000個左右。

圖為電網工作人員安裝人工鳥巢。海南電網公司 供圖

海南是鳥類的天堂,高出地面許多的輸電鐵塔成為鳥類停留棲息和築巢的首選,進而也引發了供電線路跳閘等問題。

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所長盧剛介紹,海南是大白鷺、蒼鷺等大型禽類從東亞到澳大利亞遷徙的中轉站,每年會在海南停留一個冬季。這些大型禽類喜歡棲息在制高點,電力線路鐵塔是沿海區域的高地,它們站在電線杆上容易受到傷害或導致死亡。

尤其是黑領椋鳥等小型鳥類,喜歡將巢築在輸電線路頂部,它們在叼長樹枝和雜物築巢過程中極易觸碰導線造成線路故障跳閘,給線路維護工作帶來極大挑戰。

近三年來,海口供電局巡查人員共計發現線路上鳥窩875處,每年因“鳥害”導致的輸電線路缺陷數量佔總缺陷的15%左右。

圖為電網工作人員安裝人工鳥巢。海南電網公司 供圖

“過去我們採取的辦法是在鳥類活動頻繁區域的輸電鐵塔的橫擔上安裝風車驅鳥器、超聲波驅鳥器及刺叢驅鳥器等驅鳥裝置,或者直接拆除鳥窩等防鳥措施,但效果甚微,鳥兒還不時被防鳥刺刺傷刺死。”海口供電局輸電管理所線路班班員高弋淞介紹,有時剛將鳥類的“違章建築”拆除,新的巢2、3天后又重新建起,有時一條線路一個月內就會多出幾十個鳥窩,人和鳥就打起了“游擊戰”。

如何避免電網和鳥互相傷害,實現生態保護和電網發展的雙贏倒逼著海南電網公司做出了嘗試。

“既然不能驅除鳥類築巢,那我們就在安全的地方給鳥類安個新家吧。”海口供電局員工通過觀察研究,在掌握各種鳥群分佈、棲息活動規律的基礎上,有選擇性地在鳥類活動頻繁的線路區段,研製開發了高壓架空輸電線路的人工鳥巢,引導鳥群在上面“落戶”。

據介紹,人工鳥巢是用耐腐蝕、抗老化的不鏽鋼網做成的鳥窩,將原有的鳥窩挪到裡面或是放入相對承重不易掉落的稻草後,將其放置在鐵塔遠離吊點的安全位置,並引導鳥類在人工鳥巢上築巢繁殖,實現了防堵與疏導相結合防治鳥害的目標。

2017年安裝人工鳥巢以來,海口供電局因鳥害引起的線路跳閘率從2017年的12.2%下降到了2019年的6.9%,電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進一步增強,而且鳥類在輸電鐵塔附近活動受傷的數量也顯著降低。截至目前,海口供電局累計在23條輸電線路上安裝了1580個人工鳥巢;文昌供電局在11條110千伏線路重要區段安裝人工鳥窩702個,涉及鐵塔421基,佔比總鐵塔數78.4%。

目前,海南電網公司正與鳥類專家共同研究鳥類遷徙路徑、鳥類分佈等工作,為繪製電網涉鳥故障風險分佈圖,在保護鳥類的同時降低鳥害,為呵護綠水青山,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貢獻力量。(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