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林路沒有楓樹,卻長滿紅葉

​楓林路地處徐彙區“上只角”的北部,那是一段摩登繁華的餘音,過去,這邊曾經是上海的市政中心,如今,已經清喑低徊,漸漸迴歸了平凡。


楓林路沒有楓樹,卻長滿紅葉

楓林路


楓林路,從來不見楓樹,更何況成林?只是因為100年前一個人的名字的緣故。


1919年,北洋政府松滬護軍使(上海最高長官)盧永祥晉升浙江督軍,副手何豐林接任正職,成了上海灘的“一把手”。何豐林趕時髦,模仿法租界裡都用霞飛、貝當等名人姓名來命名馬路的做法,將護軍使公署旁的一條小馬路命名為“豐林路”,這條馬路南北走向,跨越肇嘉浜的橋也叫做“豐林橋”。

楓林路沒有楓樹,卻長滿紅葉

何豐林


松滬護軍使公署就在“豐林橋”地區,公署大門前的那條路就叫“署前路”,與“豐林路相交”。1927年,民國上海特別市政府設在護軍使公署裡,“署前路”也叫“市政府路”,就是今天的平江路。


楓林路沒有楓樹,卻長滿紅葉

松滬護軍使公署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豐林橋地區一直是上海華界的市中心,非常熱鬧繁華。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前夜,指使杜月笙綁架上海市總工會領導人汪壽華,將他套上麻袋打昏以後,活埋在“豐林路”的荒地裡。


政變以後,蔣介石將他的革命軍總司令部、特別軍法處以及上海特別市政府都設在豐林橋地區,並將“豐林路”改名為“楓林路”。


楓林路沒有楓樹,卻長滿紅葉

“四一二”政變


當年,上海話裡的“楓林橋”,就是一個腥風血雨的代名詞,老百姓講起來就毛骨悚然,因為這裡是國民黨特務關押、屠殺革命黨人的恐怖魔窟與刑場,共產黨早期的領導人羅亦農、陳延年、趙世炎、陳喬年以及後來有幾百個革命志士在這裡慘遭殺害、英勇就義。


如今,“楓林路”已經從惡夢中甦醒多年,早就沒有了當年軍政中心喧鬧嘈雜,,現在的“楓林橋”地區,是上海醫院、科學院最集中的地方,十分安寧清靜,偶爾抬頭,望見路邊那塊寫著“楓林路”的路牌,總會令人油然生出“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詩意,這種時候,徜徉在這條馬路上,即使沒有層林盡染的紅葉,也依然會滿懷崇敬,懷念革命先烈留在這片土地上的碧血丹心。


楓林路,雖然沒有楓樹,卻能找到烈士鮮血染紅的片片紅葉……


一段歷史,一個典故,一件趣事,一點談資。聽知滬者說那些曾經的上海故事。如果想得到音頻文字版本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滬申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