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裡最刻薄的一句話,被3.5萬人劃線,"時刻警醒"成年人

前言: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這是圍城中最經典的一句話,也是被許多人銘記的一句話,看過錢鍾書先生《圍城》的人都知道,這裡面處處是金句,處處是人生哲理,尤其是對成年人來說,有些話錐心刺骨,卻能時時刻刻"警醒自己"。

《圍城》裡最刻薄的一句話,被3.5萬人劃線,

我們先來簡單的聊一聊錢鍾書,瞭解作者能夠更好的幫助理解文章。錢鍾書1910年出生,1998年去世,活了88歲,是一個長壽的老人。錢鍾書出生在江蘇無錫的一個教育世家,所以小時候錢鍾書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熱愛讀書,熱愛文學,這是他一生能夠專心於文學創作的根本。

1929年就考入了清華大學外文系,當時他還只有19歲,不過入校不久他的名聲全校都知道了,不僅僅是因為他數學只有15分就能上清華,更是因為他年紀雖小,但是國文和英語水平已經好到同級學生只能仰望的境界。

《圍城》裡最刻薄的一句話,被3.5萬人劃線,

在清華的這段歲月是美好的,不僅能在這人才濟濟的地方安心學習,更有出色的老師和同學和自己一起進步,在這裡,錢鍾書還遇到了自己一生摯愛——楊絳。錢鍾書是我見過最鍾情的文人。都說文人多情,愛情也不可靠,沒有最喜歡只有更喜歡,但是錢鍾書這一生只有楊絳,並且早在1933年兩人就訂婚了,兩個人才華出眾,郎才女貌。

在結婚後,錢鍾書沒有什麼緋聞,生活中最大的事情就是學習、任教、寫作。和徐志摩、胡適等一批文學家相比,錢鍾書的生活更加平淡樸實,但是這些歲月也醞釀的不少不朽的作品,現在讀他的文章還能感受到他說的話句句在理,他的很多比喻既形象又有哲理,一看很驚豔,再看很有道理、耐人尋味。

《圍城》裡最刻薄的一句話,被3.5萬人劃線,

《圍城》是錢鍾書最經典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唯一部長篇小說,從出版到現在,這部小說一直有人看,一直是一本暢銷書,我小學的時候,去過一次長城,當時在那裡買了一本《圍城》,當時看不懂,還以為沒什麼好看的,如今年紀大了再看,已經愛不釋手。

《圍城》這個書名很有藝術氣息,但是這本書卻被譽為"新儒林外史",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本是一本出了名的諷刺書籍,什麼叫文人,文質彬彬嗎?很多文人都不是這樣的,能寫出這樣內涵之深的經典諷刺文章,我只服錢鍾書。

《圍城》裡最刻薄的一句話,被3.5萬人劃線,

"你不討厭,可是全無用處",這句話是文章中趙辛梅對男主方鴻漸的無心之話,方鴻漸是個外國歸來的留學生,在人前顯赫,也顯喜歡顯擺自己的才華,可是自己本來就沒有什麼一技之長,只是用很多假象撐起來的一個有學問的人,既然是假象,相處一段時間自然能看出他的不足自出。

而我們身邊也有很多想方鴻漸這樣的朋友,也或許自己就是方鴻漸這樣的人,什麼都懂,但不精通,性格足夠幽默,為人也大方,會揣摩人心,本心善良,沒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看不慣有錢人裝腔作勢,但是自己性格懦弱,不敢拒絕別人,怕自己傷人傷和氣。將文章慢慢讀,你會發現老錢好像在把自己身上的遮羞布慢慢撕開,看各色人物,看人性真相,《圍城》閱讀你會覺得經典,因為它足夠真實。

《圍城》裡最刻薄的一句話,被3.5萬人劃線,

我們人不討厭,但是沒有什麼用處,就好像我曾經看到過一個女生問別人:"如果一個人很愛你,卻沒有什麼其他的優點你會喜歡嗎?"有人說不會,因為很愛你不是一個加分項。如果一個人除了愛你別無用處,從長遠角度看,這不會是一段幸福愛情。

而老錢文中還有一句話,被3.5萬人劃線做筆記,幾乎看過本書,並且有作筆記意識的人,都對這句話感觸很深,我第一次看的時候,也劃線了,文中是這樣說的:

"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裡面的砂礫或者出骨魚片裡未淨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

《圍城》裡最刻薄的一句話,被3.5萬人劃線,

這是全書中劃線比例最高的一句,也是最經典最熱門的一個比喻,這句話該如何解釋呢?我想了很久還是沒有想好怎麼說,因為我無法解釋的比老錢更好,但是一切意思都在這句話裡面了,讀者看完自己便能感同身受。成年人總喜歡說人脈二字,這是我們不得不面臨的一件事情,我們待人待物如何,可能會決定自己能夠達到的高度,但這句話也時時刻刻警醒著成年人。

《圍城》裡最刻薄的一句話,被3.5萬人劃線,

我們都知道魯迅的文章也多反諷,多處揭露當時社會的醜惡,但是為何我們從小學、初中起就要讀這樣的文章?去理解那些大人才懂的"惡",《彷徨》的序言中是這樣解釋的:

中、小學生是未來的主人,必須適應現代競爭激烈和交際廣泛的社會生活,在心理、性格、思維、修養等內在素質鑄造方面必須做好充分準備,這樣才能順應社會的潮流。

當我看到這樣的序言時,我心情複雜,似乎被刺痛,這是一個多麼官方的解釋啊,但也是一個多麼正確的做法啊。生活只有多看多體會才能更懂,才能更加適應。這也正是為什麼這麼多人會看《圍城》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