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四顆糖果,為什麼陶行知教育成功了,而其他老師卻失敗了?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我國偉大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故事,其中他的"四塊糖果"教育故事更是廣為流傳。

這個故事是這樣子的,在陶行知做校長期間,他曾看到自己的學生王友用泥塊砸向另一個同學。於是陶行知趕緊制止了王友這一不恰當的行為,並讓他去校長辦公室等著自己。陶行知先讓王友走到自己的身邊,從抽屜裡拿出了一塊糖果,給王友,"這是獎勵給你的準時到達,是我遲到了。"王友感覺到很奇怪,但是依然接過了糖果。緊接著,陶行知又拿出一塊糖果給王友,"這是獎勵你,我制止你打人,你真的立馬停止自己的行為了。這表明你很尊重我。"王友依然覺得奇怪,但是還是接過了第二塊糖果。

同樣的四顆糖果,為什麼陶行知教育成功了,而其他老師卻失敗了?

隨後,陶行知繼續拿出一塊糖果,我聽說你之所以會用泥塊砸另一個同學,是因為他不遵守規矩在前,欺負女同學,這表明你是一個很有正義感的學生。"此時,王友明白了陶行知的用意,立馬留下了眼淚,跟陶行知說道,"陶校長,請你責罵我吧,我不應該拿泥塊打同學們。"最後,陶行知依然是拿出第四塊糖果,"這是獎勵你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因此,這塊糖果也是你應該得到的。"

同樣的四顆糖果,為什麼陶行知教育成功了,而其他老師卻失敗了?

從陶行知處理孩子的方式來看,他並不是採取責罵和說教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起錯誤。而是通過獎勵糖果的方式來教育學生,通過這種欲揚先抑的方式來教育學生,得到很不錯的反響。因此,不少教育工作者紛紛模仿這個故事,但是結果卻是出人意料。王老師用相同的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學生小元,小元拿到四個糖果說完謝謝老師便跑了。

同樣的四顆糖果,為什麼陶行知教育成功了,而其他老師卻失敗了?

王老師想看看自己這種教育方式是否有效果,於是便跟著這位同學去到了教室。結果卻讓他十分生氣。小元在全班面前先是留了個懸念,隨後開始講起了在辦公室中發生的故事。最後小元還說道,"我還以為他要給我什麼東西呢?原來就只是幾顆破糖。"朱老師原本想衝進去發飆,但是聽到最後一句話的時候,卻愣住了。為什麼相同的方式,陶行知先生卻能夠如此有效果,而自己實施起來,毫無效果呢?為什麼會讓王老師的模仿教育失敗呢?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

同樣的四顆糖果,為什麼陶行知教育成功了,而其他老師卻失敗了?

第一是因為教師盲目地硬搬他人的成功案例,雖然事情相似,處理方式相同,但是卻沒有領悟到最深層的東西,從而導致教育失敗。陶行知此前說過,學習別人的成功教育方式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僅僅只是生搬硬套,那麼註定是會失敗的。因此,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動教育方式。

第二是要考慮教育的時代背景,由於教育時代和教育對象發生改變,因此老師的獎勵物品對於學生的吸引就小了。

同樣的四顆糖果,為什麼陶行知教育成功了,而其他老師卻失敗了?

我們要學會與時俱進,不斷地思索和研究,從而改變教育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