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間的中國故土“錫金”

故土“錫金”

錫金作為一個國家的歷史最早只能上溯至1642年。這裡最早的居民是生活在森林中的雷布查人(Lepchas)。這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樸實民族,寧靜地生活在森林中,用火燒樹木的方法開闢小塊空地,種上穀物,並在森林中找些野味和野果。人類學家對雷布查人的來歷眾說紛紜,有些人認為他們來自印度的阿薩姆山地,另一些學者認為他們來自西藏或蒙古。

群山間的中國故土“錫金”

錫金國末代公主

群山間的中國故土“錫金”

錫金國旗

後一種說法似乎比較合理,因為雷布查人具有典型的蒙古人種特徵,他們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戰爭在雷布查人的文化中沒有地位,但是由於其愛好和平的本性,他們不能抵抗不斷增長的外來壓力。多少個世紀以來,雷布查人不斷受到來自西藏人、尼泊爾人、以及英國人的外來壓力,其生活的區域不斷退縮。

古代西藏人將位於喜馬拉雅山南的錫金稱為“哲疆”(འབྲས་ལྗོངས།),意為“出產稻米之地”,而遷居在當地的菩提亞人則稱之為()Beyul Dremazong(隱秘的稻米山谷)。“錫金”這個十九世紀才出現在政治文獻上的名字來源於尼泊爾移民所使用的林布語,意思是“新地方”。

群山間的中國故土“錫金”

錫金地圖

錫金在中國的古代文獻記載中被稱為哲孟雄( འབྲས་མང་ལྗོངས།),屬於古吐蕃王國的一部分。相傳佛教聖徒蓮花生上師(གུ་རུ་རིན་པོ་ཆེ།)在公元八世紀前往西藏弘法的時候曾經路過錫金。當時居住在那裡的雷布查人信奉的是苯教,據說蓮花生把佛教引入了錫金,並預言在若干個世紀之後會有一個來自東方的王族統治這片土地。

群山間的中國故土“錫金”


群山間的中國故土“錫金”

根據在錫金流傳的神話傳說,統治錫金的納姆加爾王族祖先是塔希上師(Guru Tashi)。塔希原本是党項族的一位王子,西夏王國被蒙古滅亡後,他流亡到西藏東部的康區居住,並出家為僧。1268年,元朝國師八思巴下令修建薩迦寺的南寺,塔希上師曾經予以協助。他後來娶了八思巴的女兒,隨後前往山南的春丕谷地定居,當時那裡是錫金的一部分。塔希上師和雷布查人的首領孔推克義結成兄弟,成為錫金的宗教領袖。但是這些傳說缺乏足夠的文字和考古證據來支持。

清朝時的錫金

1642年,三名來自西藏的寧瑪派僧侶根據蓮花生的預言,在今日甘托克附近的一個地方找到了塔希上師的五世孫蓬楚格·納姆加爾(ཕུན་ཚོགས་རྣམ་རྒྱལ།),當時他正在攪拌牛奶打酥油。蓬楚格熱情地招待了這三名僧侶,給他們食物和住處。三人認為蓬楚格就是他們尋找的錫金統治者,於是推舉蓬楚格為錫金的政治-宗教領袖“法王”(ཆོས་རྒྱལ།),並且在甘托克附近的諾爾佈崗為他舉行了登基儀式。

群山間的中國故土“錫金”

錫金王室

在寧瑪派僧侶和來自西藏的菩提亞族人的協助下,蓬楚格發動戰爭,征服了雷布查人,並使他們放棄原來的苯教信仰,皈依藏傳佛教。蓬楚格統治下的錫金(哲孟雄)國土遼闊,比現在大許多倍,領土延伸到尼泊爾、不丹和印度境內,並且據有西藏的春丕河谷。蓬楚格把首都定在玉松城,並仿照西藏的噶廈制度,設立了國王主持下的十二人政務會議,並在全國建立了十二個宗(縣),由雷布查人擔任宗本(縣長)。這是錫金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一個統一的國家。不過,錫金的政治結構很鬆散,相當於菩提亞人和雷布查人的聯合政權,而且沒有統一的軍隊。

群山間的中國故土“錫金”

著名的大吉林鐵路

錫金從立國伊始便是西藏的藩屬,錫金國王得到達賴喇嘛的封贈和賜福。由於建國時菩提亞貴族與寧瑪派僧侶是同盟軍,因此錫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寺院佔有大量土地,僧人在政治方面有很大的影響力。

1670年,錫金第二代國王騰松·納姆加爾(Tensung Namgyal)繼位。他把首都從玉松遷到了拉當孜(Rabdentse)。騰孫第二個妻子的兒子查克多(Chakdor Namgyal)在1700年繼位,但是他的母親是雷布查人,因此其同父異母的姐姐蓬迪旺嫫不承認她的弟弟為國王,並苦心積慮地從未停止過想廢黜他的企圖。蓬迪旺嫫的母親是來自不丹的菩提亞人,因此這位野心勃勃的公主在1700年請求不丹出兵。不丹軍隊佔領了錫金國都拉當孜城,年幼的查克多國王在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幫助下逃往西藏,在拉薩住了八年,併成為一位頗有名望的西藏文學和佛教思想的研究者。在此期間,不丹軍隊一直佔領著錫金的絕大部分國土。

群山間的中國故土“錫金”

當時的尼泊爾正處於割據時期,小小的尼泊爾谷地四周竟然有四十多個小國,分成二十二國聯盟(百斯)和二十四國聯盟(喬比斯)兩大陣營,這些國家大多信奉佛教或藏傳佛教,民族則多以藏緬語族的蒙古人種為主。1768年,廓爾喀統一尼泊爾,定都加德滿都,並進一步向外擴張。

1788年,廓爾喀入侵錫金,並攻佔其首都拉當孜城。1792年,廓爾喀兵再度入侵西藏,這次將扎什倫布寺洗劫一空,隨後又攻打日喀則。

廓爾喀打敗錫金後,把卡拉里和通芒兩塊地方贈送給不丹,作為它在戰爭中保持中立的酬謝。廓爾喀軍隊被驅逐出西藏後,錫金向不丹軍隊發動進攻,試圖收復其失陷的領土,但是卻被打得潰不成軍,結果提斯塔河谷地以西的大片領土仍淪於尼泊爾之手,而提斯塔河以東的土地被不丹佔領,錫金只保留了提斯塔河谷地上游的一小塊領土。

群山間的中國故土“錫金”

近代錫金

18世紀末,除西北方的旁遮普與信德外,東印度公司幾乎控制了整個印度次大陸,並且開始將其勢力擴張到喜馬拉雅山南麓。

在這種形勢下,尼泊爾王國、不丹王國和阿薩姆王國結成了聯盟,以對付東印度公司給印度北方“山麓諸國”的安全所造成的日益增長的威脅。對於錫金來說,英國人的出現帶來了新問題。錫金是能保持獨立呢,還是說那些眼睛盯著喜馬拉雅山各山口、盯著這些與中國和大陸心臟地帶的貿易通道的英國人,出於他們本身的利益,乾脆就攫取錫金呢?

群山間的中國故土“錫金”

帕爾登王儲與妻子霍普·庫克(Hope Cooke)

1826年,這場衝突全面激化,以騰伊克門楚為首的菩提亞貴族在國王的默許下殺害了雷布查貴族的王舅兼首相昌竺克博萊克,並且殺害了其全部家人。首相的侄子克拉特格魯普率八百多名雷布查貴族前往尼泊爾逃難。在此後的幾年裡,這些雷布查貴族勾結廓爾喀族武士,不斷襲擾錫金。錫金不堪其擾,於是援引提塔利亞條約,要求英國東印度公司進行干涉,阻止尼泊爾人援助雷布查人。東印度公司果然向尼泊爾政府提出了這一要求,並希望錫金善待本國的雷布查人,以避免進一步的衝突。

在得到楚格普德國王的寬恕之後,流亡的雷布查貴族回到了錫金。但是他們再度受到當權的菩提亞貴族的迫害,於是再次流亡尼泊爾。1835年,錫金不得不再次向東印度公司求援。東印度公司提出向錫金“購買”其西南部的大吉嶺村及其周邊地區,並聲稱大吉嶺歸東印度公司後,反叛的雷布查人就會在這裡定居,不會再去襲擾錫金。

群山間的中國故土“錫金”

一名錫金婦女揹著英國人

大吉嶺的藏文意思是“霹靂之地”,海拔約兩千米,當時有一些雷布查人住在這裡,人口不多。大吉嶺是連接尼泊爾和錫金的要道,也是從孟加拉平原向北進入亞東和西藏內地的重要通道,一旦東印度公司取得這塊土地,就可以把貨物從加爾各答一路運往拉薩,而無需經過轉口貿易。

1828年,錫金與尼泊爾在翁都·達拉地區發生邊界爭端,東印度公司在1829年派喬治·勞埃德上校(George Alymer Lloyd)去查勘尼泊爾與錫金的邊界。認為這裡氣候涼爽,可以作為東印度公司官員和軍官的夏季避暑地。公司批准了這個建議,並派勞埃德與公司首席測繪官赫伯特上校前往大吉嶺,一邊與錫金國王進行購地談判,一邊進行土地測量。

楚格普德國王不願意向英國人出售土地,但是屢次拒絕無效,最後英國人用各種手腕將大吉嶺地區騙到了手。

與此同時,東印度公司抓緊開發大吉嶺,並將其變成英屬印度的夏季避暑勝地。1839年,印度軍醫勤務團軍官阿奇波爾德·坎貝爾醫生(Archibald Campbell)被任命為大吉嶺行政長官。他在這裡興建了為歐洲人服務的避暑和醫療設施。管理全印度的政府直到1912年為止一直都設在加爾各答,在夏季最炎熱的幾個月裡,整個政府連同其所有的官員和家屬都遷到喜馬拉雅山麓,在涼爽的大吉嶺辦公。

群山間的中國故土“錫金”

二十世紀初大吉嶺的茶葉工人

坎貝爾還從印度的庫馬翁地區買來茶種,在大吉嶺建立了後來舉世聞名的茶樹種植業。為了吸引勞工,他宣佈在大吉嶺採取自由勞動制度、實行自由貿易政策,鼓勵商人和農業工人在此定居,使得這裡的外來人口迅速增加。外來的尼泊爾人和普提亞人在數量上很快超過了土著的雷布查人。

東印度公司的自由勞動僱傭制度吸引了大批錫金農奴逃離莊園,前往大吉嶺,這削弱了錫金傳統的農奴制度;而自由貿易制則打破了錫金貴族和寺院對貿易路線的壟斷,同時也影響了錫金政府的稅收。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楚格普德國王決定採取一切手段阻止大吉嶺的發展。在他的命令下,錫金在從西藏和尼泊爾前往大吉嶺的商路上設置了重重關卡,使得大吉嶺貿易陷於停頓。

群山間的中國故土“錫金”

坎貝爾一回到大吉嶺,便向東印度公司訴苦。加爾各答的印度總督在1850年向錫金髮起遠征。當遠征軍渡過蘭吉特河時,錫金表示願意屈服,同康首相引咎辭職。不過,在東印度公司的憤怒情緒平靜下來後,楚格普德國王又重新任命同康為首相。這次他寫信要求東印度公司每年為大吉嶺支付12000盧比,或者歸還1850年遠征隊佔領的提斯塔河和特萊地區。東印度公司予以拒絕,並要求錫金國王為此“無禮”行為道歉。

群山間的中國故土“錫金”

錫金國王與軍隊

這時在印度發生了“大兵變”(The Mutiny),直到1859年才被最終鎮壓下去。在這之後,東印度公司被取消了在印度的施政權,其行政管理機構被改組為英屬印度政府。

英屬印度政府成立後,孟加拉省副總督阿什利·伊登(Ashley Eden)在1861年2月派英印軍隊入侵錫金,順利地佔領了首都圖姆隆,並迫使國王在3月28日簽訂了一個新條約。

群山間的中國故土“錫金”

錫金末代公主

這部條約規定錫金向英國賠款七千盧比,條約還規定錫金不得對英國的進出口貨物徵稅,對經過錫金的尼泊爾、不丹和西藏貨物只許徵收5%的過境稅。其他的重要條款還包括外國人可以在錫金自由地旅行和居留;錫金廢除奴隸制;前首相同康及其血親永遠不得在錫金政府任職;錫金允許英國在其境內進行地理調查和測繪;允許英國修築一條從印度通往春丕谷的公路並提供保護;錫金武裝力量在山區投入使用時應納入英國軍隊指揮之下……此外,錫金還要歸還前一年坎貝爾遠征隊被繳獲的所有武器。

群山間的中國故土“錫金”

現錫金“首都”甘托克

英國人招募尼泊爾人到錫金工作,導致今天錫金總人口的70%以上都是尼泊爾人。

這部條約還限制了西藏對錫金的宗主權,規定錫金政府未經英國同意不得割讓土地給第三國。條約的第22條規定錫金國王把政府從西藏(春丕谷)遷回錫金,每年在錫金居住的時間不得少於九個月。這一條特別是為了限制錫金與西藏的交往的,因為自從達賴喇嘛1788年把春丕谷賜給錫金國王作為湯沐邑以來,幾代錫金國王每年都要到那裡住上很長時間,同西藏地方政府交換貢品與賜禮。限制錫金國王去春丕谷居住,也就是限制了錫金與西藏的交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