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服,前人神目如炬,洞悉国剧没落的原因


拜服,前人神目如炬,洞悉国剧没落的原因

摘自:齐如山文集第五卷《国剧漫谈》

拜服,前人神目如炬,洞悉国剧没落的原因

本文专为各类协会参考而转发,非影射某社、某人,切勿对号入座。

温故知新,勿笑我钻故纸堆,各协可借鉴。

拜服,前人神目如炬,洞悉国剧没落的原因

【国剧没落的原因】

……

拜服,前人神目如炬,洞悉国剧没落的原因

拜服,前人神目如炬,洞悉国剧没落的原因

【一】

以上乃是几百年来,社会对于戏剧大概的观念。

概括着说,可以说是因为没人研究戏剧,所以不懂;因为不懂,所以鄙视;因为鄙视,就更不研究。

互为因果,于是戏剧离学问二字就相去太远了。

拜服,前人神目如炬,洞悉国剧没落的原因

其实国剧当初的创造及以后来的各种取法,加之多年的演进,都有许多很宝贵的学问在里面。

可惜因为学者鄙视不理,专靠那些不学无术的演员,口授演唱,于是把所有的好东西遗失了很多。

拜服,前人神目如炬,洞悉国剧没落的原因

【二】

尤其近几十年来,损失更大。

从前的丢失不过是因为演员技术不够,有些艺术他做不好或不会,等他再教徒弟,便要少传授许多;

因此当然要有失传的技术,一辈辈地传下来,自然遗失的不在少数。

拜服,前人神目如炬,洞悉国剧没落的原因

然他的心中,则都听信从前先生的话,总是祖师爷的传授是极端信服的,不但不敢丢,且不敢改,所以丢失者,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不是有意破坏,故所损失还较少。

拜服,前人神目如炬,洞悉国剧没落的原因

【三】

近几十年来,因为一部分人以看西洋话剧的眼光来批评国剧什么地方不对,什么地方不自然,什么地方不合时代,什么地方不合道理。

一般维新的人物,既这样说法,自然就有一般人来附和;

拜服,前人神目如炬,洞悉国剧没落的原因

一般演员只管能演,但绝对不懂,也就跟着改动改动,变化变化,自命为维新,其实是把旧戏的精华毁了许多。

因为写实剧的好处,在旧剧中大多数要不得的。

例如布景一事,在写实的话剧中是很能提发观众的精神,为剧情增光不少。

但在旧剧中则不但格格不入,且有极大的损处。

拜服,前人神目如炬,洞悉国剧没落的原因

拜服,前人神目如炬,洞悉国剧没落的原因

【四】

这话讲起来很长兹只简单着谈几句;

例如戏台,上桌椅的摆法就有许多种,都有很深切的研究。

因每一出、每一场,各演员在台上的站法坐法应正应斜、应单应双等等都有详细的安排。

比方演家居的情节,中间一桌,两边两椅,再下边,雁翅排列,乃儿女的座位。

请问真的人家,有这样坐法么?

拜服,前人神目如炬,洞悉国剧没落的原因

又如《春香闹学》,老师坐中间,小姐春香坐斜场桌,真的书房,有这样的坐法么?

再如《樊江关》,樊梨花、薛金莲、两个带队官,四个人各说各的话,这两个人说话,那两位就算没听见;

《翠屏山》潘老丈、潘巧云等,在台上坐着,可是杨雄与石秀交涉了许多,他们都算没看见没听见。

以上这些坐法、立法、行动法,都有很重要的关系,详密的研究,万非写实的办法所能做到,倘一用布景,则这些精华当然就都破坏了。

鄙人与梅兰芳排的戏也很有几出,添用布景,为迎合观众的心理,以广招徕起见,不得不然。

我虽很费苦心,设法不使于旧戏组织原理有妨碍,但虽多数人欢迎,认为无干,其实还是有损无益。

拜服,前人神目如炬,洞悉国剧没落的原因

近来用布景之戏更无论矣。

此层在后头当详细谈,兹不多赘。

拜服,前人神目如炬,洞悉国剧没落的原因

【五】

以上所谈的,都是因为学界中人不肯研究戏剧,不认识戏剧,不知道戏剧的好处,对于戏剧的好处可以说是未谈一句。

拜服,前人神目如炬,洞悉国剧没落的原因


那么戏剧的好处都在什么地方呢?

下边当然要详细谈谈。

拜服,前人神目如炬,洞悉国剧没落的原因

拜服,前人神目如炬,洞悉国剧没落的原因

拜服,前人神目如炬,洞悉国剧没落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