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笛何處,汾酒飄香

清明已過,家國永懷。四月四日沒有細雨,哀思也還是瀰漫在每個人的心裡。無他,過去的幾個月,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在大火熊熊的山林裡,在蒼白刺骨的病房裡,太多人懷著遺憾離開這個世界。再向前追溯,是異國他鄉掩蓋忠骨的英魂,是失去控制再難返航的戰機,是染紅五星國旗的殷殷熱血。這是歷史上深深淺淺的記錄,是不能忘記的過去。我們沉痛悼念,我們由衷希冀。

盛世安寧,皆為所見。

拂去眼眶的熱淚,四月也有溫柔的風,有嫻靜的一陂春水,如雲如霧的杏花疏影。那裡是牧童遙指的杏花村,有清香甜潤的美酒。“吾飲汾清二杯,勸汝於鄴酌兩杯”武成帝如是說。

橫笛何處,汾酒飄香

杏花村的釀酒,據傳說可以上至公元五世紀,距今一千四百年的歷史。是中國清香型白酒的代表,雖為六十度的高度酒,但沒有強烈的刺激性,以清澈透明,回味爽淨著稱。

憶往昔,崢嶸歲月


早在《北齊書》的記載中,汾酒曾經就受到過北齊皇帝的極高讚譽,宋朝的《北山酒經》更是記載過“唐時汾州產幹釀酒”,《酒名記》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都對汾酒有過記錄。唐朝和宋朝的文獻和詩詞中記載中也多有“汾州之甘露堂”酒、“幹榨酒”、“乾和酒”的字樣。明末李自成有誇讚汾酒“盡善盡美”的傳說。到了清代,在《鏡花緣》中,李汝珍列舉五國內五十多種名酒,“山西汾酒”被列為首位。一九一五年,山西高粱汾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一等優質獎章,自此名氣大增,佳釀之名,為國貨大增顏色,更遠銷海外。到了一九四八年,成立國營杏花村汾酒廠,是為發展雛形。之後酒廠發展壯大,在時代浪潮中改制重組,成為國內酒類行

橫笛何處,汾酒飄香

業的知名品牌。

清香增,杏花汾酒

眾所周知的是,酒類釀造,水源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俗話說,名酒產地,必有佳泉。而汾酒的釀造,離不開所謂“神泉”。在當地,跑馬神泉和古井神泉都盛名在外。地下豐富的水源,水源中飽含的微量元素,例如鍶、鈣、鎂、鋅等,都對人類身體具有保健作用,用於酒類釀造上,更有利於酒的回味無窮,口感獨特。清代傅山更有“得造花香”的讚揚。

除水之外,還有重要作用的是原料。作為有雜糧王國之稱的山西,高粱、大麥無一不是最好,都為酒提供著優質原料。汾酒的風味也來自於獨特的釀造技藝,採用傳統的清蒸發酵法。杏花村汾酒釀製技藝,作為文化遺產被申報並得到認可。

橫笛何處,汾酒飄香

困於籠,落後於人

曾被稱為“汾老大”的汾酒,八十年代,有著行業龍頭的地位。彼時五糧液影響尚弱,茅臺發展也差強人意。而汾酒,在1987年新華社的報道中,有著這樣的記錄:出口量全國第一,全國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佔有。中國第一個白酒產量過萬噸,利稅第一個破億,連續六年經濟效益第一,第一家A股上市的白酒集團,發展在整個行業都是有目共睹的強勁。五屆中國名酒稱號,兩個名酒品牌加持,汾酒的地位實至名歸。

並且,汾酒除卻品質的不凡,還保持著高效的產能,這為它佔據大規模市場提供重要保障。那些年,帶著汾酒標識的白酒在中國的酒類市場裡隨處可見,甚至遠銷海外。汾酒的成功是時代和歷史的選擇,這是不爭的事實。曾經的國宴第一酒,具有著全國聞名的聲譽,而大產量,親民簡約的包裝設計,和接地氣的價格,讓它在建國後的三十餘年內,有著其他酒類難以企及的優勢。而汾酒的走向困頓,也是變遷的見證。集團改制,貼標酒盛行,

橫笛何處,汾酒飄香

損壞品牌形象;營銷手段不積極,市場定位模糊,失去消費群體;未能認識市場變化,做出正確分析,錯過轉型關鍵。這些弊病最終導致 了發展的停滯和倒退。

酒回魂,重振雄風

關於汾酒不能略過的是1998年1月23日的朔州假酒案,這次案件的影響之大,牽連之廣,可以稱得上震驚全國。勾兌後的散裝白酒流入市場,造成了27人喪生,222人中毒的嚴重後果。被稱為中國酒類市場監管“分水嶺”的假酒案,從長遠看是於國於民的一件好事,自此之後白酒市場惡性事件基本不再發生。而對於山西白酒,則是元氣大傷。山西酒業一蹶不振,甚至於產生《勸君莫飲山西酒》的報道。

而作為山西酒類代表的汾酒,因為與假酒的一處廠址相近,再加上事件的影響,損失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省外市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徹底失去了重整旗鼓的機會。後來花費漫長時間走出假酒案的汾酒,行業地位一度跌出行業前十,風光不再。新的市場瞬息萬變,汾酒昔日的夥伴茅臺,五糧液,一個被擺上建國五十週年的宴會桌,野心勃勃圖發展;一個打響高端白酒的名頭,成為地位的象徵,終於一飛沖天。汾酒也講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故事,言語間對其他兩家藉此名頭的不滿,重新規劃定位,種種革新不溫不火,難現當年榮光。而股份酒集團酒的區分更是讓人咂舌,讓消費者的選擇多了疑惑和考量。瀘州老窖,洋河系列等不甘人後,讓市場競爭更為殘酷,千年歷史的汾酒的未來,充斥著不確定。

查閱相關資料可以看到,在2012年汾酒集團銷售額過百億,好像終於走回了所謂正軌。汾酒也在塑造著自己的文化,講著情懷說著故事,努力跟上這個時代,有人說中國酒魂終於回魂了。汾酒的發展和當年海內外顯赫的晉商不無關係,可後者只留下了大宅和會館的印記,輝煌早就散在了風裡。今天的汾陽還有著酒廠,餐桌上也還有汾酒的身影,它從鼎盛來,在低潮去,起起伏伏還有著酒香遺存。但汾酒也在為這個時代在努力,不願讓古法酒藝被歷史遺忘,忘記你一口的清香和綿甜。校企聯合,加速產學研的深度融合。在利用山西大學相關學科的優勢以及科研力量的基礎上,汾酒集團作為教育和科研基地,雙方共同合作、共同研究,打造了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研發團隊。

橫笛何處,汾酒飄香

恍惚間,一醉千年。杏花村牧歌遠,未來還在繼續,那縷酒香還會有什麼樣的故事,我們不妨靜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