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後八零後這一代,該怎樣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困境,活出自我


七零後八零後這一代,該怎樣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困境,活出自我


最近狀態不大好,一直在反覆聽一首歌,王琪的《萬愛千恩》,一遍又一遍,叫人斷腸。最開始關注這首歌,是抖音的一個視頻,內容是誰家的孩子怎麼怎麼了,配音是“都說生個兒子真的挺好,可養兒的心酸自己知道”。。。。當我找來這首歌聽了全部,才發現其實這是一首寫給父母的歌,許多感慨湧上心頭,淚崩了。

七零後八零後這一代,該怎樣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困境,活出自我


我們是介於七零後八零後的一代,七零後八零後的父母,算來都是六七十歲了,甚至七十多,他們都老了,真的需要子孫盡孝,“辛辛苦苦把我養大,我卻沒在你身邊盡孝……看著你們黑髮變白髮,我怕你們再等不了”,確實,對於家中老人而言,我們是不孝的,對於孩子而言,我們做家長的,也不是合格的,因為,我們沒有在孩子身邊,陪著他們成長。是不是?

我想問七零後八零後有多少人是南漂北漂的,有多少人在工廠里加班加點沒日沒夜的度過了自己的青春,有多少人在他鄉租住著幾平米的小房間,奔波在兩點一線之間?這一代人,有讀書較多文化比較高的,但是偏少,很多隻是初中高中而已,找不到很好的工作,只能吃苦,吃苦,再吃苦。流水線上,數過了多少春秋。

七零後八零後這一代,該怎樣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困境,活出自我


“故鄉容不下骨肉,他鄉容不下靈魂。若能一世安好,誰願滇沛流離”,這句話,又戳中了多少人的淚點!

如果說不能陪在父母老人身邊,他們還可以理解,那麼現在,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孩子,孩子十幾歲了,我們拼了命想賺錢,讓他們能夠多讀書有更好的發展,不要走我們的老路,可是時代變了社會變了,電子產品的出現,方便了我們,也害了孩子,他們沉迷在各種電子遊戲裡不能自拔,沒有家長管束著,爺爺奶奶也不懂那些,只能百般疼愛的照顧著孩子吃好穿好,其他問題也愛莫能助。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們承認: 我們失敗了!

孩子說他是留守兒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好吃好玩的供著,然後變得孤僻,任性,以自我為中心。他們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我要自己長大,為什麼你們不陪著我!他們可以想不去上學就不去上學,想玩就玩,想睡就睡!記得我們小的時候,小學,初中,放學了就得放牛,割草,挑水,上山砍柴,下田插秧,有個很深的記憶,每年8月底,快要開學的時間,也是農村裡收割稻穀的季節,三十幾度的高溫,那個天熱那個曬的,就算我們是小孩,也得下田幫忙幹活,不然老爸就威脅: 不幹活就別上學了,不給學費錢。然後為了能夠上學,我們就乖乖地去跟著幹活了,就算是高中,離家較遠長期住校,也是家裡帶了米再醃了鹹菜或榨菜帶去學校吃,因為每月只有百來元的生活費,有誰也有同樣的經歷?

現在的孩子,有那麼好的教育資源教育條件,他們能理解嗎?他們不能理解,是的,他們還只是一個孩子,他們各種任性,各種挑剔,好像都是理所當然。錯的就是我們做家長的,當我們客居他鄉,加著班,看著老闆的臉色,默默地幹活的時候,我們心裡的苦又跟誰去說呢?

七零後八零後這一代,該怎樣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困境,活出自我


人生總是處在兩難的處境,如何放棄,如何決擇,總是難題。如果放棄了工作,回家種紅薯嗎?幾千上萬的學費生活費又從哪裡來?是不是我們很無能,是不是我們還不夠努力?

多少年來,心中一直嚮往著詩與遠方,可是才發覺自己已經不年輕,那個有詩的遠方,真的好遙遠,瀟灑與自由都與我們無緣,我們只能在柴米油鹽裡看著青春一點一點的逝去,直到我們也白髮蒼蒼。但是,最終我們還是虧欠了太多,虧欠了老人的,虧欠了孩子的,也虧欠了那些年的青春!

七零後八零後這一代,該怎樣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困境,活出自我


我們,不再是我們,繼續在這漩渦中掙扎,這份心累,好沉重。只想說,七零後八零後這一代,生活真的不容易。如果能夠逃避,真想逃避,如果可以勇敢面對,什麼時候才能回饋一點快樂呢?

七零後八零後這一代,該怎樣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困境,活出自我


——作者: 歲寒 2020.04.14於深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