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

八極拳是我國十大優秀拳種之一,在我國北方流傳較廣,尤其以天津、長春等地最為盛行。八極拳又稱“開門八極拳”,

它是一種以挨、傍、擠、靠等貼身近攻動作為主要內容的拳術。其套路結構短小精悍,發力乾脆,步法以震腳闖步為主,具有節短勢險,剛猛暴烈,猛起硬落,逼身緊攻的短打類型的拳術特點。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

八極拳的起源

關於八極拳起源的時間和地點,至今說法不一,流傳的說法有四種:

一說起於明代,在戚繼光所著的《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極拳”;第二種說法認為,八極拳源於武當,是武當道士根據前人經驗所創;第三種說法是清代河南嶽山寺和尚張嶽山所創;最後一種說法,在明朝末年,由一黃袍道人(又名邋遢道人)傳孟村丁發祥,丁發祥傳清朝武官張士誠,張士誠傳山東慶雲縣後莊科村吳鍾,然後吳鍾再到河北孟村設館授徒,於是八極拳才廣為傳播。(現在很多八極拳弟子尊吳鍾為八極拳祖師。)

雖眾說紛紜,但均找不出確切的證據,要真正弄清楚八極拳的起源問題,有待於武術界和史學者去研究與考證。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

河南嶽山寺

八極拳的風格

八極拳在長期流傳中,與其它門派相互學習和借鑑,又逐漸形成了技術內容相對一致,表現風格各異的八極拳流派,至新中國成立之前,八極拳大致可分成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一、以吳會清、吳秀峰先生為代表的孟村八極拳

孟村八極拳套路不僅保留了傳統八極拳的古韻,而且動作流暢,風格突出,擊技效果好,套路結構和運動變化細膩合理。

二、以黃四海、李書文、韓化臣、霍殿閣等代表的羅疃八極拳

羅瞳八極拳源於孟村,但經歷了一百多年的發展變化,在技術上增添了許多個性化內容,演練風格淳樸,簡明,多陽剛之氣震腳發力,攻防意識強烈。

三、以強瑞清先生為代表的自來屯八極拳

瑞清先生自幼習武,後娶孟村八極拳名家曹景田的孫女曹建英為妻,遂學八極拳。瑞清先生武功深厚,品德高尚,一生授徒很多,其弟子,再傳弟子主要遍佈在天津,北京、東北三省和滄州一帶。由於滄州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武術之鄉,各門派間的相互融通和交流,使強氏一支八極拳的表演風格別具特色,形成了自己的發展個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瑞清先生本人情操高尚,在八極拳續譜等重大問題上做出過突出貢獻,深受八極拳門人的愛戴和尊敬。

四、剽悍粗獷的西北八極拳

西北八極拳是由已故孟村籍武術大師馬鳳圖先生傳入。鳳圖先生自幼文武兼修,且深諳醫道,還是西北地區著名的政治活動家。鳳圖先生的八極拳師承於羅瞳村的張景星,他對流傳在鹽山,孟村一帶的劈掛拳也有較深造詣。鳳圖先生早年從事進步活動,後落戶蘭州。新中國成立後,以行醫為業,業餘時間傳授武功,弟子遍佈西北幾省。鳳圖先生一生勤奮好學,對戳腳、翻子以及流傳於西北地區的棍法、鞭杆等有所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演練風格。所演練的八極拳,劈掛拳、翻子拳在形體表現和意念趨向上有相近之處,是對傳統武術改革和發展的積極探索者。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

八極拳的主要內容

八極拳法的拳械套路主要有:八極架、八極拳、六大開、八大招、春秋刀、飄搖刀、六合大槍等,拳械套路可以單練,也可以對練。

八極拳以六大開、八大招為技術核心,套路有八極小架、八極拳(亦稱“八極對接”)、六肘頭、剛功八極、八極新架、八極雙軟等。

器械以六合大槍、對扎大六合為主,其勁道講求崩、撼、突、擊、挨、戳、擠、靠、以及撞靠勁、纏捆勁等。特點為動作簡潔、長短相兼、發勁迅猛、撞靠捆跌突出、肘法疊用、下盤穩固。

八極對接單練稱“八極拳”。全套四趟四十二勢。主要拳勢有理打頂肘、左右提打、端檔、託窗、轉環掌、大纏、小纏、挎塌、跪膝、撲面掌、落步砸等。

八極拳的步型以弓步、馬步為主,步法以震腳闖步結合而成。

八極拳的腿法要求不宜過高,主要有彈、搓、掃、掛、崩、踢、咬、扇、截、蹬。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

八極拳的八大招

民國武術家李書文八極拳譜曰:拳名八極者,乃取拳中八大招之出手起腳無所不用其極也。八大招實際上是概括八極拳整個套路的精髓,在八極拳整個套路中拳法和腿法最實用的八個招式,並且是無所不用其極的狠毒招式。從“拳名八極者,乃取拳中八大招”這句話能看出,八極的意思就是八大招的概括,也相當於八大招實際上是八極之意。

八形歌訣中包含的八個招式有: 猛虎捕羊、熊精硬靠、紫燕穿簾、烏龍入洞、猿猴奪食、靈犬角鬥、飢鷹捉兔、鶉突衝撞。

實際上八大招,是八極拳中的八形演化而來的招式,而八極拳的八意就是實戰心得,八形即龍、虎、熊、猴、燕、犬、鷹、鶉。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八極拳在我國武術界之中,獨樹一幟,以其雄健剛猛的風格和獨特而多變的技擊特點而享譽海內外。該拳從明末開始流傳,至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解放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八極拳已遍佈我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練習者甚多,它已是一項極受人們喜愛的拳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