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行業巨頭“暴雷”!投資人逾期未兌付超100億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各種投資理財產品日益增多,人們的理財意識逐漸養成。

投資人渴望獲得兼具安全與收益的理財回報,但大多數投資人缺乏專業的資產配置能力。

P2P暴雷等事件不斷刺痛投資人的心,如何安全可靠的理財顯然已成為大多數理財用戶的首要問題。

草根踩坑P2P,中產踩坑炒股,土豪踩坑信託。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但區別在於風險是否可控。

投資人的每一筆投資借給了誰?去做了什麼?做的事情風險大不大?能不能如期還款?這都關係到投資人投資到期後資金能否如期回籠的關鍵。

行業巨頭安信信託連續踩雷

安信信託是目前A股僅有的2家以信託公司為主體的上市公司之一,也是上交所唯一的一家上市信託公司。安信信託的前身是遼寧鞍山信託,於1994年1月登陸上交所。

2019胡潤百富榜上,從事投資的“國之傑”掌門人、安信信託大股東、實控人高天國榜單上身家115億元,排名336位。

銀行、信託、保險、證券是中國金融業四大支柱,這四類金融牌照由中國銀保監會和證監會發放,而且還需要國務院的批覆,而其中的信託牌照是最難獲取的。

然而,作為目前唯一一家在上交所上市的信託公司,最近這幾年裡,安信信託經歷了大起大落。

2018年起,安信信託危機出現,接連踩雷印記傳媒、中弘股份,導致2018年淨虧損18.3億元。

2019年4月,安信信託稱,由於工作疏忽導致的會計差錯,將2018年度的資產減值損失從11億元增加至21.55億元。

2019年11月11日,安信信託在回覆上交所《問詢函》的公告中更新了其管理的信託產品數據。2019年5月20日至9月30日期間,安信信託管理的信託產品到期的項目87個,金額230億元,其中正常兌付的58個,金額65億元;

到期未清算的信託項目29個,金額165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9年6月30日至今,安信信託作為被告披露的涉訴案件達35宗,涉訴金額達134.96億元。

遭遇最嚴罰單 投資者擔心兌付更加困難

2020年4月3日,安信信託因“五項違規事項”被上海銀保監局開出1400萬元罰單且被暫停主動管理業務。前總裁楊曉波被採取“取消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終身”的行政處罰。

又一行業巨頭“暴雷”!投資人逾期未兌付超100億

又一行業巨頭“暴雷”!投資人逾期未兌付超100億

此次安信信託不僅收到了信託業最大金額的罰單,而且被暫停主動管理業務。這也被認為是行業最重的處罰方式之一。因為,對於信託機構而言,主動管理業務被暫停,對公司經營的打擊頗大;而安信信託主動管理類業務佔比70%、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衝擊之大可想而知。

雪上加霜的是,因籌劃風險化解重大事項停牌21天的安信信託原定於4月15日復牌,然而到了4月14日,一紙繼續停牌公告,讓12.5萬股民和逾500名投資者的等待落空。

其公告稱,由於處置事項比較複雜,相關風險處置方案仍在深化研究論證。公司股票繼續停牌,最遲將於2020年6月1日復牌。

與停牌公告一起公佈的,還有安信信託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第三次),由於連續兩年虧損,公司股票將在2019年年報披露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處理,股票將被冠以*ST。

目前,有超過500多位投資者在關注安信信託的違約產品處置動態。而安信信託此次再現遭重罰的“黑天鵝”事件,令多數投資者擔心,延期後的產品兌付更加困難了。

投資人資金迴歸銀行 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加速

投P2P被跑路,投信託踩雷,很多人又把錢投向銀行理財,他們認為銀行理財不僅收益高,安全也能得到保證。

在此背景下,銀行理財產品和銀行智能存款備受青睞。一位某銀行工作人員稱,近期該行的幾款“明星”理財產品和一些智能存款產品都銷售火熱,有些投資人甚至是分批多次購買。

根據中國理財網披露的數據統計發現,募集起始時間在今年一季度的淨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共計4037只,而2019年同期,淨值型理財產品僅有432只,今年較去年同期增長834%。

從銀行類型來看,淨值型產品數量最多的是城商行,達到2035只,佔比超50%;其次是股份制銀行和農商行,分別為770只和720只,佔比分別為19%和17.8%;國有大行產品較少,共106只,佔比為2.6%。不過,由於國有大行單隻產品平均規模普遍遠高於地方銀行及股份行,國有大行淨值型產品在總規模佔比上要比數量佔比高很多。

而北京的李先生就表示,自己近期已多次購買了某銀行的智能存款。

從安全性角度看,智能存款由於屬於銀行存款,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單家銀行50萬以內100%全額賠付。

李先生以自己最近在網貸天眼APP上購買的柳州銀行1個月的智能存款產品“取息寶”為例,進行了介紹。她表示,目前這款產品的年化利率為4.3%,每1個月為一個計息週期,每滿1個月進行付息。李先生投入10萬元為例,1個月後到期的收益為:100,000*4.3%*30/360=358.33元。

從目前看,不少銀行都在發售智能存款產品,對於投資者而言,選擇智能存款時,不必在意銀行大小,畢竟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投資時只要確認是存款產品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