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作者發 SCI 表示「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這也太剛了吧

又是一年畢業季,在這個新冠疫情肆虐、開學無限延期的特殊寒假裡,多少畢業生正在為畢業論文廢寢忘食、嘔心瀝血的讀著「參考文獻」,希望站在別人的肩膀上能夠在家「憋」出自己的論文。

然而在家「生產論文」的過程想必異常艱辛,畢竟做不了實驗,查資料費勁,甚至唯一存有數據的筆記本還躺在學校寢室的電腦桌上,塵埃滿身,哀嘆人生。

在這個罕見的全民「憋」論文的季節裡,手頭這些為數不多的資料就成為決定畢業論文質量的最後底牌和籌碼,然而某些供後人參考膜拜的「參考文獻」卻令讀者直接黑人問號......

硬核作者發 SCI 表示「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這也太剛了吧

「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

工程力學專業的 A 君即將碩士畢業,在家寫畢業論文的過程中,發現一篇英文名叫 Second Order Approximation Solution of Nonlinear Large Deflection Problem of Yongjiang Railway Bridge in Ningbo 的論文。

硬核作者發 SCI 表示「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這也太剛了吧

幾乎整篇文章都是推導公式。

硬核作者發 SCI 表示「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這也太剛了吧

整篇文章從第 1 個公式直接寫到 51 行,最後還是由於篇幅的限制,不再進行具體計算...... 其中還不包括一個公式有 a,b,c,d 四種表達式。

硬核作者發 SCI 表示「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這也太剛了吧

A 君震驚的同時想著從參考文獻裡查找一下源頭公式的出處,結果差點驚掉下巴 ——「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 本人未見過寧波甬江大橋的設計... 未曾聽見有關技術人員具體解說過... 只是目測估計...


硬核作者發 SCI 表示「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這也太剛了吧

這這這... 也太剛了吧,論文沒有一篇參考文獻,竟然還大言不慚的說,「本論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還有這麼硬核的作者?

A 君好奇地又仔細回看了一下題目和作者,發表在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期刊上,整篇論文單個作者 —— 錢偉長

硬核作者發 SCI 表示「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這也太剛了吧

好的,一切順理成章,毫無違和感...

顛覆三觀的奇葩「參考文獻」真不少

朝八晚十的研究生早已習慣規範的參考文獻引用,但有些骨絡清奇的論文參考文獻並不少見。

比如:某些參考文獻中的「Private Communication」,是不是有種凌亂在風中的趕腳 —— 納尼?參考文獻不是要已發表的期刊雜誌嗎?而且要儘可能權威期刊,莫非這私下交流的兩人是大腕,那也不科學啊?

硬核作者發 SCI 表示「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這也太剛了吧

其實如果在文章裡用了別人聊天的結果,但原創並不是作者,參考文獻就要標上 private communication,這在數學學科比較常見。另外,如果有可以查閱的文字但沒有發表,還需要標上 unpublished。

硬核作者發 SCI 表示「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這也太剛了吧

當然不發表在學術期刊,也不以學術論文的文本格式被引用在他人的學術論文裡也不是不可能。

比如著名的英格蘭銀行家 Haldane,你可以想象一下《華爾街之狼》電影裡萊昂納多的日常工作,人家可是談笑間縱橫捭闔,分分鐘日進斗金,當然不用發表學術論文。

然而在 google scholar 上,Haldane 卻顯示被引高達 700 多次,答案就是政客必備 —— 那舌戰群儒的演講能力。

硬核作者發 SCI 表示「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這也太剛了吧

圖片來源:google scholar

另外,一些社科類論文的參考文獻還會引用包括像 Facebook、Twitter 等網頁鏈接或 Youtobe 的視頻等。

就連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健康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車偉教授主編的國家級社科類書籍 ——《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的參考文獻也會赫然出現知乎內容

硬核作者發 SCI 表示「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這也太剛了吧


硬核作者發 SCI 表示「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這也太剛了吧

一切毫無違和感,知乎更是不放過稍縱即逝的宣傳契機,大力出奇跡,賺一波流量和眼球。

硬核作者發 SCI 表示「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這也太剛了吧

如果說參考文獻引用知乎可行,那這篇引用 C 盤文件是什麼鬼...

但注意不規範的引用會涉嫌學術不端

更荒謬的是一些參考文獻會出現「幽靈文獻」。

曾有 400 多篇文章引用了一篇從未真正寫過的「幽靈」引文,可謂是相當極品。荷蘭萊頓大學教授 Pieter Kroonenberg 曾試圖找到一篇發表於 2000 年的關於學術寫作的參考文獻時,意外的是不僅徒勞無功,一無所獲,更為荒謬的是連這篇文章的刊登期刊 ——Journal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雜誌都是不存在的。

硬核作者發 SCI 表示「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這也太剛了吧

幽靈文獻本尊

而最讓 Kroonenberg 驚訝的是,依據 Web of Science,就是這樣一篇虛構的不真實的論文竟然被引用高達 400 多次

,且至少 40 篇引用此文的文章是發表在比較高端的雜誌的,細思極恐,這不赤裸裸的造假、學術不端嗎?


硬核作者發 SCI 表示「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這也太剛了吧

不禁想起國內頻繁報道的那些不僅參考文獻引用一致,而且論文內容幾乎雷同的學術不端案例,不由驚出一身冷汗。

硬核作者發 SCI 表示「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這也太剛了吧

參考文獻是寫論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礎,奇葩引用盡量少有,學術不端更是堅決杜絕。

參考文獻的選擇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參考文獻的引用更是一次嚴謹的科研探索,合適的選擇和恰當的引用反映的不僅是研究者的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更直接關係著論文的可信度和作者的聲譽。

因此,希望我們都能養成良好的引用習慣,為未來的科研生涯添磚加瓦、保駕護航。

硬核作者發 SCI 表示「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這也太剛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