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巴林左旗三山鄉:中藥材種出脫貧方

打開一扇窗 看見內蒙古

內蒙古日報記者 徐永升 通訊員 姚曉捷

內蒙古巴林左旗三山鄉:中藥材種出脫貧方

瞧,我的藥材種得多好!

盛春時節,巴林左旗三山鄉三山村貧困戶王金龍開始忙了起來。他正在機井旁合閘啟動水泵,給惠美中草藥種植合作社的藥田澆水。“合作社給了農民3個賺錢的道,一個是流轉土地可以拿地租,一個是到合作社打工可以掙工資,一個是自已種藥得收入,我選的是打工和種藥兩項,在合作社的帶領下,眼下我家的日子慢慢有了起色,不再緊緊巴巴了!”

王金龍生活的變化,源於三山鄉的“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藥材基地”中藥材產業發展模式。巴林左旗以赤峰丹龍藥業有限公司以及喀喇沁旗榮興堂有限公司為龍頭,以巴林左旗惠美中草藥種植合作社為依託,打造以三山鄉為中心的巴林左旗中藥材種植基地。去年,全旗中藥材種植面積為2.5 萬畝,僅三山鄉就達到了1.8萬畝。形成了以坡地板藍根,黃芪、桔梗、蒼朮為主要種植品種的特色優勢產業。三山鄉有82戶農民從事種植中草藥,其中有8戶貧困戶。

內蒙古巴林左旗三山鄉:中藥材種出脫貧方

分選成品藥材

去年種藥材掙了多少錢?王金龍算了一筆賬:2019年他家種了6畝地的板藍根,每畝產300斤,每斤賣4元,再加上鄉政府每畝200元的藥材專項補貼,每畝的毛收入達到1400元,種子、化肥、農藥、人工的成本按650元計算,每畝純收入850元,要是這地種玉米的話,每畝的純收入只有400元。種中藥材讓王金龍嚐到了甜頭,聽說今年的板藍根收購保護價能達到每斤5元,老王的積極性高漲,他打算今年種上15畝,到年底種藥總收入預計能達到1.5萬元以上。

內蒙古巴林左旗三山鄉:中藥材種出脫貧方

收穫藥材滿載而歸

除了種藥收入,農民還能得到地租和務工收入。鄉里在流轉土地時,重點向貧困戶傾斜,尤其是針對年老及多病、喪失勞動力的貧困戶優先流轉。按照高於平均土地租賃費50%的價格租用貧困戶的土地。從2017年開始,貧困戶可以用土地入股合作社,承包費每三年漲50元,第一個三年每畝450元,第二個三年每畝500元,第三個三年每畝550元。惠美中草藥種植合作社在種植、管理、收穫、加工中,優先考慮僱傭貧困戶。去年,合作社在4個月的生產期,平均每天用工70人,其中至少有22人為貧困戶,貧困戶的打工收入都在13000元以上。

內蒙古巴林左旗三山鄉:中藥材種出脫貧方

播種藥材

融合黨建,匯聚了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合力。由三山鄉黨委牽頭,聯合北京市順義區後沙峪鎮黨委、匯德中藥材加工有限公司黨支部、5個旗直機關黨組織和7個村黨支部等15個黨組織,成立了巴林左旗藥材產業黨建聯合體。2019年旗農機服務中心黨支部為三山鄉爭取2.4萬畝土地深松項目,累計補貼資金60萬元。黨建聯合體爭取京蒙幫扶資金50萬元,用於貧困戶1500多畝的中草藥種植補貼和技術員下鄉指導補助。去年,黨建聯合體還開展“村部課堂”“田間課堂”“基地課堂”等各類技術培訓100餘場次,惠及1260餘人。


內蒙古巴林左旗三山鄉:中藥材種出脫貧方

藥田噴灌

融合黨建,完善了扶貧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了資產收益式扶貧。眼下,有三筆資金注入到了三山鄉的中藥材產業。一筆是三山鄉燒鍋窯幸福互助院後續產業項目資金200萬元投入到了合作社,合作社按10%的比例返還,讓幸福院入住貧困戶們,每年收益20萬元;一筆是整合脫貧資金420萬元,投入到匯德中藥材有限公司,每年資產收益33.6萬元,為429名貧困戶設置公益崗,年人均可增加收入700多元;一筆是爭取京蒙幫扶資金795.89萬元,建中蒙藥材產業化服務平臺一處,這個集中藥材保鮮儲藏、加工於一體的項目建成後,由政府反租給企業,每年能收入48萬元左右的租金,這筆錢用於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時專項用於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