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資產怎麼消化?

昨天文章介紹,不良資產規模將迎來新高峰,有讀者留言道:“怎麼消化”?

毋庸置疑,現今不良資產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市場。

據阿里巴巴集團創新業務部副總經理陳慧明透露,目前光是在阿里巴巴網拍平臺上處置的不良資產已達百億規模。

目前“不良資產+互聯網”也成了一種優質選擇,中國信達全國30家分公司就已經全面入駐到平臺,而地方AMC當中也陸續開始進入,網拍不良資產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

但這本質上跟購買不良資產包沒有太多的區別,只是上游市場多了一條處置渠道,但最終也只是完成一次轉手。

對於投資者來說,退出為王。

但是,如何消化不良資產仍然是核心問題。

不良資產怎麼消化?

不良資產處置的三大關鍵問題是債務人失聯,債務人轉移或隱匿資產,以及債務人無可執行財產。消化一筆不良資產,只有找到債務人,完成清收,或者進行處置經營,才算是真正在消化不良資產。

福韻數據在不良資產調查方面,採用了開源網絡技術盡調新思路,運用情報思維方法,能夠針對性解決四大問題,查實債權債務關係、重建債務人關係、挖掘隱匿資產和核實關聯資產。

那麼公司情報分析師調查過程是怎樣的呢?

前不久公司接手一個債務人利用多重身份來躲避債務的案件,就是一個人擁有多個身份的情況,最終重建了關聯關係,找到了債務人名下資產。

這個案件特殊之處在於,債務人將當時所擁有的資產都用做了借款的抵押,而後一直都沒有歸還,任由法院執行他的抵押物。

債權人找到我們之前,大部分的資產已經被其它的債權人凍結和處置,債權人委託我們進行調查的時候已經是非常的晚,

這無疑提升了查找關聯資產等可執行財產的難度,但也充分彰顯了開源網絡情報技術的優勢。

委託方所提供的信息很少,債權人曾經也和債務公司的實控人取得聯繫,但對方一直都說沒錢,拖延說過一陣子有錢再還給你,也因為債權單位當時跟債務方存在一些合作關係,債權人也就相信了。但是一年又一年過去,錢沒還,人也再見不著,最後才委託我們公司進行調查。

我們一開始對債務方的基本情況和資產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但結果意料之中,債務人公司註銷,曾涉及多起合同糾紛案,總共有二十多億的債務,債務人旗下14家關聯公司都被凍結或查封,名下資產也早被查封和處置,而我們委託方的債權只佔到債務人總負債的一層不到。

這裡必須提醒,不良資產的調查當中,把握先機才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和處置權。

隨後,我們將調查的重點轉向債務公司實控人田某。

田某借了那麼多錢,那麼錢究竟花到哪裡去了?

田某反調查能力很強,開源信息沒有蒐集到過多有用數據,但是隨著調查範圍的擴大和深入,開源網絡空間情報的優勢也逐漸凸顯。我們通過田某曾經密切的一個合作伙伴,擴展到他曾經的朋友,再通過田某朋友的網絡,找到了田某妻子和女兒的社交圈,最終還原重建了田某的人物關係。


不良資產怎麼消化?

出於保密原因,這個圖譜也比較原始簡單,只是利用一個軟件向大家展示了一個人物關係。其中也還有其它很多的素材並沒有往上放。

這之中所有關鍵的信息都是保證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通過開源網絡情報技術,從不同的人、不同的渠道以及不同的方式相互驗證獲得。

比如這一張照片:


不良資產怎麼消化?

圖片右邊照片是通過田某所居住小區周邊的一個培訓畫室獲得,這是培訓畫室微信公眾號所公佈的一次優勝獎信息,照片中拿畫的小孩就是田某的外孫女,我們就是通過這樣多源渠道的信息,重複驗證得出田某居住的範圍。最終確定了田某具體居住的位置。

債務人失聯問題,並不是難題。當然客戶目的還是要追回資產。

緊接著,在對田某關聯人物進行調查時,發現田某女婿廖某有一家公司,但是廖某所佔的股份只佔10%,大股東則是一個張某的人。這家公司投資了很多礦業,並且也擁有很多的探礦權和採礦權。

隨後,我們在廖某公司官網中發現了形似田某的照片,但照片名字描述為張某,也就是這個公司的大股東。通過公司特有的識別技術對這個圖像進行識別,發現田某和張某人臉識別達到了90%以上。

起初也只是懷疑,張某可能是田某的兄弟或者某個親戚,但是進一步深入調查之後,發現他們實則為同一人。

我們在一份法律文書中找到涉及到田某和張某的一個交通案件,涉事車輛田某早已抵押出去,但是使用這輛車的人卻是張某。

當時委託方也意外,田某的車子早已經不在其名下,但卻一直還在使用,債權人不知道田某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的。

為做進一步確認,我們又對張某的關聯人物進行了一個分析,最後發現,兩者關聯人物重合度非常高,而且張某的社交平臺有一張和其妻子以及女兒的照片,再度與客戶溝通核實,我們確認張某就是田某。

隨後摸索發現田某借錢的時間點,正好田某女婿公司進行資金投入或礦區相關項目的時間點相恰合。

接下來調查張某,也就是債務人田某,其名下資產情況,最後調查發現田某個人名下擁有2處未抵押的住房,均位於一線城市市中心地段,按樓層、戶型、平米及當時市場價初步估算,總價值約1065萬元。而後又對其關聯公司進行調查,獲取到田某公司名下三處房產信息,其中未抵押房產一處,初步的估值接近300萬,後面又找到了田某名下的探礦權和採礦權交由給委託方。

案件到這裡基本就結束了。

最後還原整個案件原貌,將田某和張某信息合併完整,幫助債權人找到了田某的隱匿資產。

欠債還錢,一筆不良資產就算消化完成。

這裡也只是講述公司處置案例中的一個,但也是不良資產處置的核心,找到債務人,更需要找到可執行財產。


點擊頭像,點個關注,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