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不做親密關係中的“受害者”,必須做好自己的人生功課

  • 有生之年,會與文字相伴,點擊“關注”,讓我們一起,感悟人生,幸福成長!


女人,不做親密關係中的“受害者”,必須做好自己的人生功課

女人,愛自己將會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01

前幾天,和朋友朋阿玲聊了很久。

結婚之後,阿玲幾乎包攬了所有的家務,照顧孩子,照顧老人,家裡內外的事情幾乎全部自己來做,可是最後卻遭遇老公出軌,要離婚。

阿玲非常愛老公,可是她越是想讓老公陪自己說會兒話,老公卻越來越沒有回應,感覺自己越是付出,他越是逃避。

她哭著向我說:“我的期望很簡單,每天聯繫真的就那麼難嗎?難道他都沒一點兒時間嗎?不上廁所,不吃飯嗎?怎麼及時回覆我的短信、我打電話馬上就能接,對他來說就這麼難嗎?”

聽著阿玲訴說自己的故事,真心的替她難過。

在親密關係中,無法把握愛對方的度,是很多女人的通病。她們要麼是付出感太強,要麼就是缺乏安全感,太需要對方的照顧。

美國一位非常著名的心理學博士卡普曼,他在多年的心理研究中發現,所有的心理遊戲中都有迫害者,拯救者與受害者這三個角色。

而好友阿玲活成了一個受害者的角色。她用過度付出,把自己放在了受害者的位置,她又特別希望老公對她好,不回短信,不及時接電話,讓她沒有安全感。

在她的歸因體系裡,一切問題都是老公導致的,與自己無關。

凡是在這種模式裡的女人,和阿玲一樣,把自己置於非常弱小、悽慘、無助的境地,而與他相關的老公卻顯得非常不道義。

而且我還可以看到,這些女人,身上還具備了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對周圍的人充滿怨恨,所以總在不停地控訴。

這種模式的可怕之處在於,處於被害者模式的人,永遠無法為自己的遭遇、為自己的決定、為自己的行為負起應該自己負的責任。

可越是這樣,越看不到事情改變的可能性,被動的被別人、被環境所牽引,外界一點點波動,都會在他們心裡引起驚濤駭浪,內心裡會充滿了愁苦以及困頓。

我相信,有這些困擾的人,很多。

02

女人,不做親密關係中的“受害者”,必須做好自己的人生功課


想要改善,我們需要學習如何在親密關係中愛自己。

只有你把心放在自己身上,對方才會看到真正有魅力的你,也就願意主動的圍著你轉,而不是你每天圍著他轉。

那如何在親密關係中愛自己?

1.在關係中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就像阿玲,不管是在婚姻生活中過度付出,還是她表現出來的安全感不足,這都讓親密關係失衡,同時失去了自我。

因為自我缺失,她把自己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對方身上,產生了過度付出。

因為自我的缺失,內心空洞,主體不存在,她無法愛人,只懂得索取而不懂得付出。

那我們到底該怎樣愛自己呢?

  • 除了伴侶,學會培養自己的愛好和興趣,把關注點從對方身上拉回到自己身上,看到自己的愛好、自己的興趣點。
  • 不要讓婚姻阻止你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保持自己的自我意識。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肯定自己的獨立性,並追求一種不會要求伴侶做出任何犧牲的愛好。
  • 我們可以嘗試花時間和自己的親人、朋友在一起。不要總是依賴你的伴侶進行社交活動。定期抽點兒時間去看望朋友和家人,能夠幫助我們保持獨立。
  • 我們要了解怎樣滿足自己的需求。

比如買自己長期想要卻一直沒有捨得買的一件衣服,或者吃一頓豐盛的晚餐,或者去旅行等等,不要對自己吝嗇,嘗試去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想透過對方滿足自己的需求。

要知道沒有人能承擔你的人生,除了你自己。一段良好的親密關係,不應該是讓你放棄自己的夢想去成全的,而應該是彼此支持,讓雙方各自的夢想都得到實現。

2.為自己負責,擺脫受害者模式。

在生活中我們很容易把所有的責任都放在別人身上。可是所有的心理成長,它的意義在於我們需要學會為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負責,學會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還拿阿玲為例,當她覺得外界在傷害她時,她要學會保持警惕性,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經不自覺地走入了受害者模式,要嘗試拆掉“受害者模式”這堵牆。

怎樣做呢?

  • 要找到自己最受害、最無力的情節,或者最容易抱怨什麼人、在什麼時候?
  • 看看你是不是喜歡一次次地重複受害經歷,留意這個傾向並且要停止它。
  • 積極尋找一下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是關注那些自己不能做的事情。
  • 要找到一個安全的方式來宣洩自己的情緒,比如散步健身,比如保持良好的睡眠,這些都算。
  • 要從小事開始,增加自己為自己負責的責任心。

我相信只要我們願意,在我們遇到的任何事情中,我們總是可以掌控一些什麼的。

比如說對方沒有回電話,我們可以自己出去跟朋友玩,讓自己感覺好些,也可以去吃一頓美味大餐,讓自己感覺好些。

再比如屋子裡亂的一塌糊塗,這時候你可以做點什麼讓屋子乾淨些,而不是去抱怨對方。然後你可以心平氣和的跟對方溝通,共同來承擔家務。

總之就是希望大家能夠做到,我們沒有必要,別人改變了我們才會感覺好,我們可以自己現在做點兒什麼讓自己感覺好;

我們也沒有必要得到別人的允許,才能去做什麼,你自己就可以馬上做些什麼來改變現狀;

也沒有必要等到機會才開始努力,即使你什麼也沒有,現在也可以努力。

今後,遇到任何事情要始終提醒自己:我為自己負責,而不是讓別人為我負責。不斷地重複這句話會給我們帶來一點一點的力量。

所以在親密關係中,不管你是付出感過強的人,還是安全感不足的人,作為“受害者”,我們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要提升愛自己的能力。

做到兩點:

1.在關係中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2.為自己負責,擺脫受害者模式

希望今天的話題能夠幫助到你。

要知道作為女人愛自己會是我們一生要做的功課。

只有你最重要,所以請好好愛自己。

女人,不做親密關係中的“受害者”,必須做好自己的人生功課



  • 我是女人幸福成長,一個熱愛生活,渴望內心愉悅、平和的70後,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希望遇到更多有能量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