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那場“美好的仗”,結果真有她說的那麼美好嗎?

​​方方日記終結篇的題目是《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她對自己日記的定性就含在這個題目裡。

善良的人們可能會覺得方方只是一個文人,她的武漢封城日記,只是根據她自己的視角做的單純記錄。但人家方方自己定義為那是一場仗,這是個充滿意識形態的定性,難怪她的日記字裡行間都是意識形態。

毛主席說:“在拿槍的敵人被消滅以後,不拿槍的敵人依然存在,他們必然地要和我們作拼死的鬥爭,我們決不可以輕視這些敵人。”

方方以自己的言行,反證偉人的洞察力能夠穿越時空,比我們早看何止五十年。

方方日記終結篇的題目,就是把自己當成一個不拿槍的戰士。

只是這個“戰士”是用長篇小說反對土改,否定新中國體制合法性根基的人。因為沒有土改合法性,自然也就沒有了新中國建政的合法性。說方方反體制,並非像方方那樣隨意給人下結論。方方自媒體的頭像酷似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標誌,雖然是方方用來表達自己對新舊中國的一個態度,我們都沒有作為方方反體制的證據,因為有她對土改的控訴已經足夠定性了。


方方那場“美好的仗”,結果真有她說的那麼美好嗎?


站在新中國的立場上,站在因為土改而受益的千百萬農民的立場上,站在因為新中國受益的億萬人的立場上,方方就是那種雖然不拿槍但比拿槍的人更需警惕的人。

方方那場“美好的仗”,結果真有她說的那麼美好嗎?


方方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得到了話語權力量的全力支持,方方日記不但迅速在中國走紅,而且走向全世界,被西方仇華媒體視若“珍寶”。方方日記終結後沒過幾天時間,中文版已經在海外出版,據稱英文版在海外也很快就會上市。


方方那場“美好的仗”,結果真有她說的那麼美好嗎?


方方日記這麼受境外勢力重視,是不是方方日記給了中國的對手詆譭中國最需要的彈藥?公眾自有判斷。

這場仗,方方之所以說美好,應該是自我感覺良好的意思吧。

但結果真的有方方想的那麼美好嗎?方方現在還能發自內心的保持這種自信?

根據我看到的網絡輿情變化,方方應該慌的一批才對。

方方那場“美好的仗”,結果真有她說的那麼美好嗎?


方方那場“美好的仗”,結果真有她說的那麼美好嗎?


方方那場“美好的仗”,結果真有她說的那麼美好嗎?


方方的微博評論區這兩天還是那麼讓方方不忍直視,當然,更讓方方尷尬的是年輕人比例更高的B站。也不知道是方方的哪個支持者,玩了一把高級黑,把方方走出戶外的視頻發到B站,結果好心幫了倒忙,一下子讓方方的形象謝幕在B站青年的彈幕裡,果然比方方用力控評的微博評論區還慘。


方方那場“美好的仗”,結果真有她說的那麼美好嗎?


方方那場“美好的仗”,結果真有她說的那麼美好嗎?


方方那場“美好的仗”,結果真有她說的那麼美好嗎?


原因本號也寫過,因為方方的日記得不到年輕一代的整體認可,對方方日記最不認同的就是中國的新生代。他們是90後和00後,也就是方方剛定義的“新極左”。因為這些年輕人完全沒有“精神跪族”們在80年代被“新啟蒙”運動種下的自卑精神頑疾,更沒有方方可能因家庭和個人遭遇而對新中國的那種情緒,所以他們通過親身感受的中國進步,能夠比較客觀的比較中國和西方,因而是充滿自信的一代。

對中國不自信的方方與對中國未來充滿自信的新生代的價值觀衝突,就在這場方方日記的輿論餘波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得不到年輕人的認可,遭到年輕人的反對,是看不到未來的。就像方方微博留言區的那句評論:“未來是我們年輕一代的,你的日記註定不會影響我們對國家的信仰”。

方方感嘆的所謂“美好”最多算“夕陽無限好,只是已黃昏”。

這個虛幻的“美好”,是中國“精神跪族”的一次迴光返照,是自己給自己提前演奏的輓歌。

未來已來,但因為中國年輕人的選擇,未來終究不會按照方方們希望的方向走。


年輕人是21世紀正在蓬勃生氣的太陽,而一些人還把記憶留在過去,把情感留在民國,把未來的希望留給西方,他們還想引導年輕人跟他們一樣,但實際效果,顯然不夠“美好”,而是一次相當徹底的失敗。

所以才有方方在微博中的各種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表現,扣帽子、打棍子,似乎是方方面對以年輕人為主的質疑者的唯一選擇。方方發明了多少帽子來應對批評和質疑,已經令人眼花繚亂到不知準確數目,好在有聰明的網友已經做成了圖。

方方那場“美好的仗”,結果真有她說的那麼美好嗎?

方方的這些招數非但不可能達到她想要的效果,反而把自己隱藏的那一面,一下子暴露了出來。於是我們看到極為諷刺的一面:方方極力控訴的那些東西,恰恰在方方身上都能找到,而且被方方發揮的最為淋漓盡致。

方方老控訴一個時代打棍子、扣帽子,而她自己是最擅長也最喜歡用的就是打棍子、扣帽子。這也讓很多人思考:為什麼方方反對的時代早就結束了,而越反對那個時代的人,自己的表現越像是被他們勾勒的那個時代人物反面形象。

方方喜歡說一個健康的社會不能只有一種聲音,但她卻不能容忍質疑和批評自己的聲音。

方方塑造自己的反特權人設,但她自己就是喜歡享用特權之人。


方方說要起訴別人,但她自己就是不履行判決義務,還不無炫耀在微博上曬女兒撕法院傳票的事。

方方那場“美好的仗”,結果真有她說的那麼美好嗎?


方方要以反腐敗形象吸引更多人支持,但她的別墅問題浮出水面,以那麼低的價格拿到那麼好的別墅,這裡面有沒有腐敗,方方還欠公眾一個交代。


方方在營造“反體制就是反腐敗”的邏輯,但方方的別墅問題,如果最終證明裡面有違規操作,造成國有土地收益流失,很可能就是證明反體制才是為了保護腐敗成果的一個例證。

方方把向別人發起的進攻,變成向自己發起的一次次進攻,人設塑造的方方總是被真實的方方擊潰。

這樣的結果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自相矛盾的方方,一個“以己之道,還施己身”的方方。


當方方自己一次次這麼做的時候,讓她的一切努力都充滿了“偽”的味道。文字掩飾不了的“偽”,才是方方最大的包袱。她自己或者渾然不覺,或者視而不見,反正未見有絲毫收斂。

這樣的人,以如此自相矛盾的文字,怎麼可能說服年輕人?以為大陸青年像廢青那麼容易被洗腦?

質疑方方的人和方方並沒有私人恩怨,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得不到任何一家媒體的支持,大多數人話語權很小,但依然在用自己微弱的聲音,捍衛著這個國家的原則和底線。

方方說:“無數個人的聲音,匯聚成時代的聲音”。在方方微博評論區佔壓倒優勢,刪都刪不完的批評和質疑方方的聲音,就是無數個人匯聚成的時代的聲音。顯然,時代的聲音不是方方希望聽到的聲音。

我們這些質疑方方的人和方方只有立場上的對立。他們站新中國體制的對立面,我們站新中國體制這一邊;他們甚至站在中國的對立面,我們站在中國的這一邊。

我們捍衛的是新中國的體制。新中國的體制是捍衛發展成果的最重要制度保障。失去了這些,也就跟前蘇老百姓那樣,失去了一代代先輩們和我們這一代共同創造的財富,以及我們的未來。

在我們眼裡,方方就是一個不拿槍的敵人。在方方眼裡,我們也是她的敵人。

歷史告訴我們,還鄉團一旦政治上得勢,報復心極強。“茅草要過火、石頭要過刀、人要換種”,這是歷史上的國民黨軍一再實施的報復手段。被國粉極度美化的張靈甫,當年對解放區人民是犯下罪行的。在孟良崮之前,就屠殺了很多老百姓!在此摘錄三段文字用以說明什麼才叫慘無人道:

張靈甫所部進攻山東解放區時,任用日本軍官佐家滕等之和松下一冠為軍事顧問,在解放區內推行“三光政策”,製造無人區。委任大漢奸,原偽沂州皇協軍司令王洪力率還鄉團為其引路進攻臨沂。在解放區淪陷的十三個月中,殺害解放區人民民眾16000多人,抓壯丁12萬餘人。

在進攻沂蒙山區的過程中,74師進入張官村時,發現了幾雙繡有紅五星的鞋墊,便將做鞋墊9名婦女全部槍殺。

在孟良崮被解放軍包圍時,74師將附近許多村莊燒燬焚平,將來不及逃跑的村民槍殺。

那些心懷民國、想回到民國的人,沒有不反對土改,不否定新中國的。他們不但沒有一個是為了普通民眾的利益著想,而且都是心狠心冷之人。否則,張靈甫這樣的人,怎麼會被拿出來美化?否則,重用張靈甫的民國,怎麼會得到他們的支持?

只能說他們心裡贊成張靈甫的做法,他們是和張靈甫一樣的人。如果這樣的人得勢呢?他們的報復心比張靈甫能弱幾分?


方方現在還只是一個不拿槍的“戰士”,面對批評和質疑,為了引導“官方”進行干預,故意把自發出來反對自己的網友,說成是“有組織”。


方方那場“美好的仗”,結果真有她說的那麼美好嗎?

從這個意義上說,捍衛新中國的體制,不僅僅是防止中國普通人像前蘇老百姓那樣被一夜掠奪到吃飯都成問題,人均壽命都要下降好幾歲,而且是保護我們這些質疑過方方們的人的安全。

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們成功。

中國新生代的選擇,這次給了他們迎頭一擊。


為此心慌的應該不只是方方一人,還有方方背後的支持力量。動用了幾乎全部的媒體資源,竟然還沒有通過年輕人這一關,怎麼可能不慌?

不管是個人還是集團,最怕的是年輕人成為自己的對手,因為這意味著希望不在自己這邊。

這些,方方自己都能看得到。這就是本號為什麼說,方方日記事件作為一次現象級輿情,因為年輕人站出來成為反對方方的主力,而成為一次重要的轉折點,具有里程碑意義。

我們作為普通人,站出來發聲,不只是在見證歷史,而且也在參與歷史進程。現在是真的人民自己教育自己,自發站出來捍衛體制,為中國說話。

這次事件是對新中國體制的一次投票,是在政治上宣判了方方們最終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