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七部曲之三“以呼吸為覺知”

倘若我們希望禪修更進一步,此時就不必去覺知內心所想到的每一件事,而是隻選擇一件事,於靜默的當下去覺知。我們可選擇呼吸的經驗、慈的概念、觀想一個有顏色的圓輪,或其他幾個並不常見的事物作為覺知的對象。以下我將要描述的是:於靜默的當下覺知'呼吸'。 

  當你的內心開始持續關注一件事而不作他想時,必會體驗到更多的安定與禪悅。此時我們會發現,分心會造成多餘的重擔,猶如有6部電話同時響起,我們若捨棄5部而只接聽一部電話,即是一大解脫。想要專注於呼吸,先要了解分心即是重擔,這點很重要。
  
安忍是捷徑
  你若能小心謹慎地努力實現'靜默地覺知當下',會發現自己能輕易地把覺知轉到當下的呼吸上,而且能不間斷地連續覺知呼吸,這是因為你已移除了'入出息念'(呼吸禪法)的兩個主要障礙。第一個障礙是內心習慣於回憶過往或思慮未來,第二個障礙是先入為主的內心思想。所以,我才會先教導'覺知當下'與'靜默地覺知當下',以此作為更深邃的'入出息念'的堅實基礎。
  我們時常看到,禪修者會過早地進入第三階段來修習'入出息念',而彼時他的內心還在過去與未來之間跳躍,尚未放下內在的一切思想雜念。這便是準備工作未做好,就想修習'入出息念'。這樣很難修習成功,很可能因挫折感而放棄。
  反之,完成前面兩個階段的練習之後,你就能輕鬆地持續專注於修習'入出息念'。一旦你發現很難專注於呼吸,表明你應該重新回到前面兩個階段去練習,唯有安忍才是捷徑。


  呼吸的部位無關緊要
  當你專注於呼吸時,有些老師會告訴你,要觀察鼻尖處的狀態或腹部的起伏等。然而,通過親身實踐,我發現其實沒必要去關注呼吸的部位,若專注於鼻尖的呼吸,你就會產生'關於鼻子的覺知',而非'關於呼吸的覺知';若專注於腹部,那麼你將會產生'關於腹部的覺知'。其實,你只需在當下問自己:'我是在吸氣還是吐氣?我是怎麼知道的?'實踐將會告訴你是在吸氣還是吐氣,放下對呼吸部位的顧慮吧,呼吸的過程才是你需要關注的。

  控制呼吸的節奏
  此階段的常見問題是如何把握呼吸的節奏。在此階段的練習過程中,你的呼吸可能會有些不順暢。應對之法是,你可以想象自己只是車裡的一位乘客,不必操心車輛的駕駛,只需放輕鬆並享受這趟旅程——讓氣息自行吐納,你只需坐在車上從旁觀察即可。
  當你可以連續覺知自己呼入與呼出氣息(即'入息'與'出息')近百次而無任何遺漏時,便已達到了禪修的第三階段——持續覺知呼吸,這比第二階段更能令人感到安定與喜悅。想要更深入的話,你就得準備下一階段的練習,即持續專注地覺知呼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