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在祁門的黑茶安茶,牆內開花牆外香,陳茶比新茶貴太多

安茶最早也是銷往兩廣及東南亞一帶,乘水路從祁門的蘆溪、閶江,用小船運到景德鎮,趁春水上漲,換中船到鄱陽湖,再經九江,通過馬車轉到韶關,又用小火車拉至佛山,來回一趟要半年時間。最後一趟安茶抵達佛山為1937年,盛況空前,一擔安茶售出240美金,此後戰亂,水路中斷,安茶漸從市面上消失。但有心的人仍然對安茶念念不忘。

說到紅茶,最早也是最出名的就是祁門紅茶了,雖然這些年祁門紅茶的地位有了變化,但在祁門還有一種茶飄洋過海,享譽海外,又經歷長達幾十年的沉寂之後又重新被拾起。


深藏在祁門的黑茶安茶,牆內開花牆外香,陳茶比新茶貴太多

消失50年的安茶,時間釀成的涼藥

被東南亞一帶奉為“神藥”的安茶,人們稱它可以解溼熱除飯後油膩,對於安茶的神奇也有故事傳說,百年前,嶺南的醫生曾以安茶入藥,治好了廣東一帶流行的瘟疫。


深藏在祁門的黑茶安茶,牆內開花牆外香,陳茶比新茶貴太多

1983年,一個香港人寄給祁門茶業公司一簍安茶,這是安茶得以重新恢復的一個契機,此後安茶在祁門蘆溪村,在一個名為汪鎮響的老茶人的幾番努力之下,憑著村子裡的經歷過安茶製作的老人殘留的記憶拼湊出安茶的樣子,反覆三年試驗後終成的安茶寄到香港,他們說,這次味道對了。

深藏在祁門的黑茶安茶,牆內開花牆外香,陳茶比新茶貴太多

對於安茶的名字也有些疑惑,安茶到底和歷史上早有盛名的六安茶有何淵源?也有人經過考證後說安茶即是六安茶,此處的六安並非所指地名,而是因為其有安五臟六腑的作用,故又稱“六安茶”。

12道工序,8個月製作安茶

安茶是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發茶屬於半發酵茶。更準備的說,它是安徽所獨有的黑茶,歷經12道工序,從四月穀雨時的採摘到成品要歷經採摘、殺青、揉捻、烘乾、篩分、撿剔、拼和、補火、露茶、蒸軟、裝簍和打圍乾燥十二道工序。一葉二三芽,春茶100斤,夏茶20斤,連梗帶葉也是安茶擇葉的標準。

深藏在祁門的黑茶安茶,牆內開花牆外香,陳茶比新茶貴太多

從四月穀雨時期採摘鮮葉開始至10月份 ,4到5月為安茶的初制時期。6到7月開始精製篩分,10月左右精製包裝,前後差不多需要有8個月的時間。

深藏在祁門的黑茶安茶,牆內開花牆外香,陳茶比新茶貴太多

安茶另一個與眾不同的一個地方是它要過日曬夜露,入秋後待夜晚有霧氣的天氣,將茶葉攤放於戶外使它盡收露水的浸潤,這也是它後期經過陳年累月之後,茶味反而更濃醇的緣故。另一個炭火烘焙和粽葉襯底包裝促成安茶味道清香厚重的重要途徑。喝安茶時沖泡時加一點包裝粽葉,清香頓現。

深藏在祁門的黑茶安茶,牆內開花牆外香,陳茶比新茶貴太多

越陳回甘越濃,陳茶比新茶貴

安茶越陳越好,最少需要三年以上安茶才能飲用。在祁門蘆溪村店埠灘,一百多戶人現在製作安茶的就有七十多戶人家,家家每年做新茶時都會囤上新茶。

深藏在祁門的黑茶安茶,牆內開花牆外香,陳茶比新茶貴太多

年份不同安茶入口感也會不同,新茶入口苦澀,湯色淺淡,也不好喝。三年以上的陳茶越泡湯色越亮,耐衝味道平和醇厚入口帶清香之味。

深藏在祁門的黑茶安茶,牆內開花牆外香,陳茶比新茶貴太多

經歷過榮耀、沉寂到再度從祁門蘆溪重新走出,安茶等了足足有五十年之久的光景,雖然離1937年前的安茶的顯赫還是要差了些,但安茶走向百年前的榮光路並不遙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