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風俗:老人去世時必須由兒子攬在懷裡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在我的家鄉雲南鎮雄,有一個奇特的風俗,在老人去世時,不能讓其躺在床上嚥氣,而是要由兒子將其扶起靠在兒子身上嚥氣。因此,一旦老人久病不起,生命垂危時,守在床前的兒女們都高度緊張,隨時準備應對即將到來的變故。如果發現老人奄奄一息,即將斷氣之際,兒子就會立即將父親扶起,靠在自己的身上,用手託著其下巴,讓他在兒子懷裡嚥下最後一口氣。


雲南風俗:老人去世時必須由兒子攬在懷裡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根據老家民間迷信認為,如果老人躺著去世,靈魂就會落在床上不走,這叫“落枕空亡”。一旦出現落枕空亡,即使屍體已經埋葬,老人的靈魂就會在家裡出來折騰,說白了就是鬧鬼。據老輩人講,一旦出現鬧鬼,那是相當恐怖的。夜深人靜時,老人的靈魂會起來做飯,弄得鍋碗瓢盆叮噹作響,有時會翻箱倒櫃尋找東西,有時是開關房門吱嘎作響。反正聽起來十分恐怖。因此,無論誰家,只要老人奄奄一息之際,親人必須守在身邊,將其扶起才能嚥氣。由於所有人家都是這樣做,現實中也不曾出現過“鬧鬼”的現象。但當老人去世時,兒子將其扶起靠在自己身上的那一刻,兒子對父親的孝順卻已經體現淋漓盡致了。也就是說,在老人即將斷氣,十分無助時,有親人將其攬在懷裡,便是他臨終前的慰藉。而託著其下巴,目的是防止老人去世時下巴脫臼,發生臉部變形,出現猙獰面目。

雲南風俗:老人去世時必須由兒子攬在懷裡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當老人在兒子的懷裡去世後,兒子們就將老人抬到堂屋裡擦洗身子,穿上事先準備好的壽衣,在老人臉上蓋上一張黃紙,將遺體停放在堂屋一側。然後派人去請當地端公(法師或巫師)準備做法事超度亡靈。家庭條件好一點的,要敲鑼打鼓,做上三天三夜道場,富裕人家則要做七天七夜,成為“做七”,貧窮之家,只能做一個通宵,稱為大安葬。做完道場,選一個好日子,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將老人抬到祖墳地進行安葬。

雲南風俗:老人去世時必須由兒子攬在懷裡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籌辦喪事時,鎮雄人還有一個外地人沒有的忌諱,那就是,棺材必須是榫卯結構,不能用鐵釘封棺。遺體入殮時,要仔細檢查棺材裡是否有金屬物件,即使是一根針也不允許掉落其中。當棺材抬到墓地,埋土之前還要打開棺蓋,再一次清理,確認沒有任何金屬物件後,方可蓋土掩埋。這一奇特的喪俗,當地專業從事喪葬事務的人士只是解釋稱,如果棺材裡有鐵器,一是會壓迫逝者靈魂,使其不能超生轉世,二是對後輩子孫不利。因此,即使是墳地,也是忌諱金屬器物的存在。

雲南風俗:老人去世時必須由兒子攬在懷裡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據老輩人講,在民國時期,如果兩戶人家產生了較大的矛盾,矛盾雙方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弱勢一方不是採取暴力手段去打擊對手,而是悄悄地在強勢一方的祖墳墳頭上釘進一根長長的鐵釺,目的是讓這根鐵釺將這家人的祖宗靈魂釘住,使其不能為後輩子孫造福。實際上,這樣的行為,只不過是弱者自己尋求一個心理安慰罷了。如果金屬器物能壓迫逝者靈魂,古代帝王將相的墓葬裡為何陪葬了大量的金銀珠寶和銅鐵器物?所以,這種奇異民俗是毫無道理可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