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大意失荊州,究其原因,原來是諸葛亮前期的主張造成的

諸葛亮主張必須佔荊州,龐統卻認為荊州要不得,兩人水平高下立判。荊州,如今是湖北省的一個地級市位於長江中游江漢平原腹地。包括:荊州區,沙市區,江陵縣,公安縣,監利縣,石首市,洪湖市,松滋市等若干個縣市區。提起荊州,在中國人心目中可謂鼎鼎大名,“關羽大意失荊州”等俗語流傳天下人人皆知。但需要注意的是,荊州雖然以三國文化而馳名中外,但三國時代的荊州與如今的荊州市,卻不完全是一個概念。三國時代的荊州,是天下九州之一,屬於一個廣義而相對模糊的行政區劃。並不是指某一個具體的城市或地點。三國時代的荊州,包括南郡,南陽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等幾個郡縣。涵蓋範圍大致包括湖北湖南兩省和河南南部地區。

關羽大意失荊州,究其原因,原來是諸葛亮前期的主張造成的

荊州下轄的幾個郡縣,也因時代發展而不斷變遷,因此至今對漢魏晉時期的荊州轄區,仍存在八郡,九郡乃至十二郡等多種說法,未有定論。三國時代的荊州地區,正好處於魏蜀吳三國的結合部,牽一髮而動全身。北有曹操,西有劉備,東南有孫權,三方勢力都對荊州地區虎視眈眈,是一個高度敏感而關鍵的地帶。三國時最傑出的謀士:諸葛亮和龐統,都對荊州發表過高見。但令人不解的是,兩人的意見完全相左,背道而馳。但事實證明,兩人的意見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在此問題上兩人水平高下立判。

關羽大意失荊州,究其原因,原來是諸葛亮前期的主張造成的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認為:“荊州北護漢河,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也”認為劉備必須搶佔荊州,作為蜀漢在益州之外的第二大戰略基地,同時可以甚至威脅魏吳兩國。如此一來,劉備想北伐曹魏收復中原,就可以從一週和荊州兩路出兵,對曹魏形成鉗形攻勢,使其顧此失彼。“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關羽大意失荊州,究其原因,原來是諸葛亮前期的主張造成的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認為蜀漢平定天下必須走這一步棋。但龐統卻對此發表了完全相反的意見。龐統認為:“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際,難以得,無論如何要不得。”荊州正好處在孫權和曹操之間,是腹背受敵的四戰之地,魏吳兩家都對荊州志在必得,憑藉蜀漢的實力,既要保住益州還有佔有荊州,實在力不能及。

關羽大意失荊州,究其原因,原來是諸葛亮前期的主張造成的

最終,劉備還是採納了諸葛亮的意見,在赤壁之戰後,軟磨硬泡拿到了荊州,並安排蜀國頭號大將關羽親自坐鎮,完全按照諸葛亮的套路實施。但劉備佔領荊州,卻為孫劉聯盟的破裂埋下了巨大的隱患。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佔有益州之後,蜀漢實力日漸強大,與東吳毗鄰的荊州地區又是一代名將關羽鎮守。讓孫權感受到很大威脅,坐立不安,雙方為此摩擦不斷升級。孫權先派魯肅與關羽談判,想要回荊州地區,遭到關羽拒絕,孫權不得已派遣呂蒙整頓兵馬,準備出兵攻取荊州地區。劉備聞訊後親自帶領兵馬從益州馳援荊州,最終劉備作出一定讓步,把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劃給孫權。但荊州地區最關鍵的軍事要地南郡,依然在劉備手中,問題實際上並未得到解決,孫權依舊耿耿於懷。

關羽大意失荊州,究其原因,原來是諸葛亮前期的主張造成的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在西線與曹魏爭奪漢中,荊州的關羽為了策應劉備,出兵北伐曹魏,挑起襄樊之戰。結果孫權,趁關羽後方空虛,趁虛而入,一舉奪戰荊州地區,還把關羽幹掉。荊州失守關羽遇害,使得吳蜀聯盟徹底破裂。劉備,此時仍未醒悟,堅持發起夷陵之戰,想要奪回荊州,結果再度遭遇重大失敗,蜀國因此元氣大傷,軍事實力遭遇難以彌補的重創,不僅未奪回荊州,還捎帶讓張飛也送了命。事實證明,諸葛亮的看法是錯誤的。蜀漢國小力弱,軍隊數量滿打滿算才十萬,不足魏國十分之一。如果要北伐中原打敗強大的曹魏,只能集中全部兵力攻其一點,即使如此都很難奏效,遑論再兵分兩路與魏國開戰。而且佔領荊州,直接為孫劉聯盟破裂埋下禍根,有百害無一利。

為了荊州,劉備,賠上關羽張飛和精銳的荊州軍團。還讓,蜀漢軍事實力大為受損,最終兩手空空,一無所獲。如果早聽,龐統一言,何至於此。龐統的水平在這個問題上完勝諸葛亮。

歡迎大家關注新牛城歷史,並在留言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